山东东阿创建“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区域公用品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3:05 2

摘要:为深入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

为深入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文件精神,山东东阿县积极推进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近日,东阿县“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项目顺利通过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组的现场评审。

东阿县申报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评审会现场

东阿发展生态美食文化优势明显

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畔,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东阿是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交汇地,被誉为“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黄河文化名城”。凭借黄河、狼溪河等水系资源,东阿县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生态农业和特色食材提供了天然保障。县域内拥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毛驴养殖、有机果蔬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东阿黑毛驴”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衍生的阿胶、驴肉制品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成为生态美食的代表。此外,黄河鲤鱼、东阿豆腐、高集瓜蒌等地方特色食材,形成“生态+健康”的美食矩阵,为东阿县申报“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显著优势。

专家组在东阿阿胶博物馆参观考察

东阿生态美食文化产业亮点纷呈

东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辉,东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辉,东阿县政协原常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冯森,新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兴龙等有关领导参加了评审会,王辉部长向专家组介绍了东阿县美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东阿县积极整合资源,将中医养生文化、黄河文化、阿胶文化等融入产业,以阿胶为核心开发出阿胶养生宴等美食文化品牌,形成了独特的阿胶滋补养生文化;驴肉产业方面,全县驴肉餐饮门店达到100余家,“东阿阿胶黑驴王子驴肉火锅”被评为“中国十佳养生火锅”,开发出了酱香驴肉等特色产品及20余类伴手礼;黄河鲤鱼产业拥有22个渔民专业合作社,多个养殖场所获“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6个水产品获“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东阿黄河鲤鱼”连续四届蝉联“渔博会金奖”。

东阿黑毛驴繁育养殖基地

此外,东阿县积极推进北关特色美食街建设,已经形成较为集中的餐饮聚集区,餐饮饭店总数达100余家,其中特色农家乐餐饮店76家,菜品各具特色,体现农家风味,突出阿胶城、洛神湖夜间经济特色,开设紫金食尚天街夜市、澳林畅玩夜市街区,推动“美食+旅游”“文化+美食”深度融合。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北关美食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举办美食节、文化节等活动,将美食融入阿胶元素,依托黄河鲤鱼品牌,推出“红烧黄河大鲤鱼”“糖醋鲤鱼”等特色美食,打造城市美食IP。

东阿黄河鲤鱼养殖基地

专家组全方位系统调研产业发展布局

评审专家组由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刘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潘晨光,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原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北京东来顺集团董事长汤庆顺,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张福祥,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永滨,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秘书长毕海英、副秘书长张延波等专家组成。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东阿县美食文化产业相关龙头企业及产品,并召开评审会议。

专家组在黑毛驴繁育养殖基地参观考察

专家组从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布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转化提升等方面,以及东阿县生态美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美食文化产业特色及综合经济发展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对东阿县黑毛驴养殖繁育基地、阿胶世界、阿胶博物馆、东阿黄河鲤鱼养殖基地、东阿酒厂“老五甑”酿酒技艺、黑驴王子特色火锅、老铜城驴肉餐饮、黄河滩渔村餐饮等特色美食餐饮企业,从产业规模、产值效益、文化积淀、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资源价值转化、品牌价值收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专家组考察“老五甑”酿酒技艺

专家多角度建议打造东阿生态区域公用品牌

专家组对东阿县打造“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提出了多角度建议:

刘彤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注重品牌培育引导;成立生态品牌推广专班,以企业为主体提升品质;注重文化挖掘,讲好东阿美食文化故事;推动生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值,多方合作吸引更多企业使用推广东阿优质道地食材和美食;依托东阿道地食材优势,加强美食品类的研发创意。

潘晨光建议: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生态溯源管理、注重品牌升级,依托历史资源优势,深度挖掘东阿美食文化,结合曹植、鱼山梵音等历史文化传说,梳理美食+文化的故事,做到“食中有史、味中有道”。汤庆顺建议:传播地域文化、推动生态品牌落地实效,重视美食品牌建设,依托东阿阿胶品牌,研究药食同源应用,设计研发阿胶入馔菜品,打造名城、名食、名菜、名人,以文化卖点助力产业发展。

张福祥提出:从东阿县黄河鲤鱼等特色品牌入手,加强研究品牌建设的无形资产研究,组织各方学习交流,制定惠利政策吸引工商业户加入到生态美食文化产业经营推广,繁荣经济。

于永滨建议:以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为切入点,推动东阿县域经济发展,注重融合生态美食文化产业功能,挖掘文化故事,树立生态标杆,打造东阿生态美食文化产业链格局;研究东阿美食文化产业的数字经济应用及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生态美食文化”城市名片。

专家们还建议设计“游在东阿、食在东阿、养在东阿”品宣体验的细则,策划推广生态美食文化品牌的大赛和节会活动。

东阿黄河鲤鱼养殖基地

展望未来

通过此次“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生态区域公用品牌的申报,东阿县希望进一步建设“生态+美食+文化”的多维城市形象,推动东阿从资源型城市向生态文化强县转型,促进有机农业、食品加工、餐饮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东阿县尽快实现从“单一产业驱动”向“多元融合共生”跨越,进一步打响东阿生态美食文化产业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游在东阿、食在东阿、养在东阿”城市新名片,展示东阿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生态美食文化产业魅力。(毕海英)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