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让漆艺非遗与现代美学完美融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3:23 2

摘要:“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句诗恰如贾亚丽执教八载的光阴写照,在漆艺非遗传承与现代美学交汇的坐标轴上,这位工艺美术师用教学智慧构筑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培养出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新锐。在她三尺讲台的方寸之间,我们看见新时代教师“经师”与“人师”相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句诗恰如贾亚丽执教八载的光阴写照,在漆艺非遗传承现代美学交汇的坐标轴上,这位工艺美术师用教学智慧构筑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培养出一批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新锐。在她三尺讲台的方寸之间,我们看见新时代教师“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最美诠释

技艺传薪火 造型勾朱展匠心

——历经百遍髹涂、千次打磨,终成璀璨。

二十年前,当贾亚丽在西安美术学院初次触摸漆板温润的肌理时,便与这门千年技艺结下不解之缘。入职培华后,她更是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艺术素养。中级工艺美术师、双师双能型教师、传媒与设计学院环境造型设计系系主任、工艺美术专业负责人、西安市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西安市漆艺术协会理事等多个艺术协会的理事,这些身份都是她成长路上的坚实足迹。

从《夜澜更深》入选第五届全国漆画展,到《祈望》亮相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国家级展厅,这些荣誉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正如她作品中的漆画底胎,历经百遍髹涂、千次打磨,最终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夜澜更深》入选第五届全国漆画展

《祈望》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在学生们眼中,贾亚丽总是笑眼弯弯,那笑容仿佛有一种魔力,能驱散他们心中的迷茫与困惑。在《时尚工艺设计》的课堂上,她常握着学生的手,感受漆刷起落的力度。她耐心地告诉学生:“调制大漆时要顺着木纹走向薄刷,犀皮漆的纹理需每层薄涂后堆髹,每一道工序都藏着‘三分技法七分等待’的匠人哲思。”

当漆香漫过教室,学生们渐渐懂得,那些反复打磨的划痕、耐心等候的光阴,正是漆艺传承中最动人的“匠人密码”——它不仅是髹漆调朱的技法,更是对材料的敬畏、对时间的尊重,以及让古老工艺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的赤子之心。

润物细无声 以艺沁心育新苗

——春探山间采漆道,夏织苎麻为胎模,秋研出土器物本色,冬制文脉再造IP。

贾亚丽老师在专业教学中,依托“四引四促”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学长引领促进使命担当、导师引路促进优良学风、行业引导促进技能提升、师徒引航促进文化自觉。这一模式把非遗大师请进校园,让学生走进非遗的世界,让传统工艺在现代课堂里重现生机。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古琴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涛进入《非遗工艺设计(二)(漆艺文旅设计)》课堂

“起初,面对复杂的古琴制作流程,我一头雾水、满心焦虑。”2021级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慕钟远回忆道,“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断试错、改进,逐渐掌握了技巧。当那把音色空灵、外观古朴的古琴终于制作完成时,我的成就感简直要溢出来了。这堂课不仅让我学会技艺,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精神。”

展厅中摆放着学生制作的古琴

课程接近尾声时,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精心创作出了一件件高品质的作品,在精心策划的展厅陈列。

学生的课程成果展览

对学生来说,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展厅中展示,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对教师而言,展览是直观检验教学成果的窗口,为后续教学改进指明方向。对整个专业而言,展览不仅是专业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也促进了专业间的交流与学习,持续推动专业的发展与创新。

“非遗传承不是标本封存,而应如秦岭漆树导管中渗透的生漆,在时光中持续焕发鲜活的生命力。”贾老师说道。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一课一展”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百件学生作品走出校门,于中大国际、龙湖商业体等社会舞台绽放光彩,向更多人展示了非遗的魅力与活力。

社会舞台展出的学生作品

师道映丹心 课里课外总关情

——工匠精神不是说教出来的,是教师用行动雕琢出来的。

贾亚丽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渗透在课外的每一个细节里。

“大四那年,我被毕业设计和考研的双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非常焦虑。贾老师看出了我的困境,帮我重新调整毕业设计的进度,让我能挤出更多时间安心备考。初试过关后,复试的绘画创作成了‘拦路虎’,贾老师又为我量身定制辅导计划,一步步耐心指导。当我收到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满心都是对贾老师的感激。是她的悉心帮助,让我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24届毕业生诸俊杰回忆道。

在学生们印象中,常有这样的温暖片段:为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她把“家”搬到了学校的工美楼,和学生一起钻研作品效果,几个月下来,让一件件漆艺作品在材料与工艺的交融中焕发出温润的光泽,让古老的漆艺在年轻一代的手中重新流淌起来。当发现学生在论文中混淆工艺技巧时,她会亲手演示,让晦涩的理论在漆屑纷飞中落地生根。在专业学科竞赛备赛时,她带着团队在工美楼通宵达旦,不断调整参赛作品效果,直到学生手捧获奖证书,露出自信的笑容。

“研究生毕业后,我如愿站上了山东现代学院的三尺讲台,担任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助理一职,肩负起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团队管理的重任。”20届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郑逸对小薇说,“每当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设计竞赛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贾老师的身影。大学时光里,是她用无尽的耐心与鼓励,陪伴我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如今,看到自己的学生站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的领奖台上,那份荣耀与自豪,仿佛是师生间情感与梦想的接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传承的力量与美好。”

贾亚丽与20届毕业生郑逸的合影

“工匠精神不是说教出来的,是教师用行动雕琢出来的。”这份执着与坚守成为课程思政最生动的育人案例。

学术传道两相彰 双创育才树典范

——白天在教室示范髹漆技法,夜晚伏案修改学生毕业设计文稿,她的时间仿佛被赋予双倍密度

贾亚丽不仅在教学上兢兢业业,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她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草见漆艺——草编创新扶贫》获省级立项,坚守凤翔草编的实用与民俗价值以及漆工艺传统,致力于非遗保护。

为推进项目,贾亚丽带领学生们深入凤翔地区调研,与当地草编艺人交流学习,探索创新设计思路。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诸多困难,如草编与漆艺结合的技术难题、市场推广困境等。但贾亚丽始终不放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改进。最终,他们的草编漆艺作品在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这是对他们努力和“守正创新”理念的双重肯定。

近年来,贾亚丽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0余项,立项大学生双创计划项目省级2项,校级2项。她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白天在教室示范髹漆技法,夜晚伏案修改学生毕业设计文稿,她的时间仿佛被赋予双倍密度。她笑着说:“就像漆器制作中的‘打捻’环节,只有把麻丝与灰料均匀交叠,才能成就器物筋骨。”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殷殷嘱托,以创新实践落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战略要求。

当最后一缕暮色漫过培华漆艺工坊的屋顶时,我们仍可见她指导学生制作漆器的剪影,这身影在五千年漆文明长河里不过是沧海一粟却以师者匠心在新时代坐标下镌刻出清晰印记贾亚丽老师以美育德、以文化人,将漆艺传承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中,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她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正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生动缩影在西安培华学院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热土上,每一位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倾尽全力为专业的进步添砖加瓦正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教师携手并肩,铸就了西安培华学院坚实的师资队伍,提升了西安培华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西安培华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