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是欧圣超级工厂的建设现场。“项目总占地面积超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我们承建的二标段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包括厂房、办公楼、宿舍、停车场等多个功能区。”中国土木马来西亚欧圣超级工厂项目技术部副经理何乃李介绍,项目自2023年8月开工以
马来西亚柔佛州北干那那镇,雨林茂密,海风吹拂,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正拔地而起。
这里是欧圣超级工厂的建设现场。“项目总占地面积超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中我们承建的二标段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包括厂房、办公楼、宿舍、停车场等多个功能区。”中国土木马来西亚欧圣超级工厂项目技术部副经理何乃李介绍,项目自2023年8月开工以来克服了高温高湿、强降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等多重挑战,为中马经贸合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4月,暴雨连续下了几天,工地泥泞不堪,基坑积水,运输和吊装设备无法作业,施工停摆。“这里原是一片棕榈林,规划为工业园区后平的地。我们是第一个进园施工的项目,土路、没有排水设施给厂房钢结构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何乃李紧急动员,一方面,技术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结构拼装+模块预制+节点分解”的组合工艺,保证每一吊、每一步都精确到位;另一方面,中方员工身先士卒,率领当地工人驻守一线,24小时轮班作业,紧急租运钢板、调运排水设备,连夜手动开挖临时排水沟,团队上下共同奋进,硬是在泥泞中把工期抢了回来。
“技术方案当然重要,让我们克服困难的,还有中马员工的团结与拼搏。”何乃李说,不仅中方员工冲在前面,马方员工也改变了不加班的习惯紧随其后,任劳任怨。“这也是我们始终坚持‘授人以渔’属地化发展理念,履行传播中华文化、增强软实力使命的成效。”
为实现共建共赢,项目大量招募当地工人参与施工,并配套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安全知识教育。“语言不通,我们就把中国技术规范、标准制作成图片、动画、PPT;当地工人缺乏经验,我们就现场手把手地教。”大量当地工人通过实操培训掌握了土建、机电、消防安装等关键技术,成长为技术工人,少数人进一步成长为现场骨干力量,丹尼尔就是其中之一。
刚加入项目时,曾在别国企业工作过的丹尼尔很纳闷:“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拼?”在和中方员工的交流中,他逐渐了解了中国“有大家才有小家”的文化理念;在日常工作中,他慢慢理解了整体利益发展才能保障个体利益的道理。丹尼尔真诚地说:“中国人真心教我们技术,大家真的是一个团队,我干得越多学得越多。我也非常欣赏、认可中国的文化,项目正常运作,个人才会有收入、有发展。”所以,当困难来临,他毅然放弃休息时间,为整体利益而奋斗。
融合还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开斋节期间,项目给当地工人放假,却有不少人带着自家“秘制”的食品来到项目部。何乃李笑呵呵地回忆,中国同事马上做了油泼面和西红柿炒蛋,大家一起分享,热闹非凡,吃着吃着就开始比谁的菜更香,结果是各有千秋“都好吃”。“在海外施工是单调而艰难的,除了‘有大家才有小家’的文化理念,这些团队共同拼搏、一起分享的小故事,也温暖、支撑着我为整体利益而奋斗。”
欧圣超级工厂不仅是一座现代化厂房,更是一条“中国智造”海外落地的产业延伸链。项目业主欧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家用及工业清洁设备领域的知名企业,业务遍及全球。为保障项目质量与效率,中国土木充分发挥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统筹优势,促成国内高端建材与机电设备组团出海。何乃李自豪地说:“我们不只是建一座工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输出了成熟的工业厂房建造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标准在东南亚市场的适配落地,为‘中国建造’打造了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感言: 从蓝图到现实,我们用速度和质量诠释中国企业的担当,也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了一份“硬实力”。 ——何乃李
记者:颉亚珍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