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春茶:产量减少 价格与上年持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4:32 3

摘要:3月下旬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初春中透着清凉,早晚的气温有些低,太阳出来后,中午能感觉到一丝暖意。3月23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在武陵山茶叶交易市场看到,已经有茶农将加工好的茶叶拿到市场交易。

3月下旬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初春中透着清凉,早晚的气温有些低,太阳出来后,中午能感觉到一丝暖意。3月23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在武陵山茶叶交易市场看到,已经有茶农将加工好的茶叶拿到市场交易。

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恩施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帆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气温还没有达到往年同期的温度,尽管从3月上、中旬开始,有部分茶园已经开采,但是气温的忽高忽低,导致仅是少量采摘。”他指着市场中零星的交易商户说,去年这个时间,市场已经很热闹了,巷道两侧摆满了茶叶,来采购的外地商家也是熙熙攘攘。气温不足导致茶叶产量上不来,到现在采购商来的还很少。

北京吴裕泰茶叶公司在恩施市建立的有机茶园基地。

在市场走访中,记者与几位茶农攀谈了起来。大家都表示,受去冬今春干旱的影响,今年的茶叶发芽普遍较晚,再加上气温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性,导致早春茶的品质也没有去年好。一位茶农从箱子里抓起一把干茶给记者看,并说道:“去冬干旱,今春发芽期也缺水,靠天吃饭,今年是茶叶的小年呀!”在问到今年的价格时,大家表示,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来洽谈合作的客户明显减少,目前已经上市的茶叶价格勉强与去年持平。

武陵山茶叶交易市场采购商在看茶。

尽管开采刚开始半个月,但已经预示着恩施市今年的春茶大概率会品质下降、产量减少。按照经济学原理,产量减少会推动价格上涨,但是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两方向因素对冲,恩施春茶整体的价格还是偏向走低的。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走进了恩施市重点茶企——恩施立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董事长章开普向记者介绍,今年茶叶开采晚,每天的采摘量有限,还没有启动机械化生产,主要是手工制作,工厂内还设立了恩施玉露非遗制作工坊。

恩施立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非遗工坊内手工制茶。

记者在工坊内看到,4名非遗传承人正在加工恩施玉露,他们正在操作的是恩施玉露的第七道工序——整形上光。章开普介绍,恩施玉露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共分搂、端、搓、扎四大手法九道工序,九道工序分别是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扇干水汽、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拣选。

恩施立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注重恩施玉露非遗传承文化的企业,章开普本人是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目前还聘请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作为公司技术顾问,此外,公司还有多位省级、州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加工现场,记者一眼就认出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展示恩施玉露加工技艺的徐凌,如今,他已是该公司的技术骨干。

章开普是恩施市本土人,2017年之前他从事酒店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之后,赶上家乡大力发展茶产业,他用赚得的第一桶金投资组建了恩施立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是生产恩施玉露,传承恩施玉露茶文化。在厂房门前的茶园基地里,记者看到,基地里竖立着“北京吴裕泰恩施玉露有机茶基地”的牌子。章开普介绍,这些是栽种了四五十年的茶树品种,目前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在管理,今年因气温较低的原因还没有开采。在谈到恩施玉露的市场销售时,作为经常奔波在一线的企业家,章开普表示,疫情以后,市场销售的压力在加大。近年来,恩施玉露的知名度在提升,但销售还主要限于湖北省内,省外的销量较少。作为一款具有特殊意义的蒸青绿茶,蒸青玉露在全国的宣传还远远不够。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唐代的蒸青工艺,外形制作创制于清代。2022年,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13年起,恩施市已连续多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2024年,恩施市茶园面积已达38.7万亩,恩施玉露产量达2900吨,是全国最大的蒸青茶产区,恩施玉露品牌价值突破40亿元。

近年来,恩施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将茶产业作为农业的头号产业,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舒田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帆、副市长易发斌任副组长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在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宣传引导方面做好保障。今年年初,恩施市印发《2025年度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恩施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目标剑指100亿元,同时深化“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战略。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监制 / 赵光辉 制作 / 王 璟

来源:茶周刊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