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是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甘肃省陇南市税务系统围绕“税收·法治·公平”主题开展税企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税法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近年来,陇南市税务系统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高宇 陈康喆
2025年4月是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甘肃省陇南市税务系统围绕“税收·法治·公平”主题开展税企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税法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近年来,陇南市税务系统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抓手,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精准推送服务灵活就业群体,用政策红利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税动力”。
税务助力灵活就业群体“向阳生长”
在陇南的街头巷尾,一抹抹“税务蓝”与穿梭的“外卖黄”“快递绿”交织成数字时代的民生图景。蓝天广场大屏滚动播放着“个税汇算三步法”,政务大厅里税务工作人员手把手教骑手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大数据将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流水固化为“法治凭证”……这座西北山城正以法治化税收服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起“权益保障网”。
“以前总觉得纳税是公司的事,直到税务干部在配送站讲解,才知道跑单收入超800元就得申报。”美团骑手打开“个人所得税”App,展示刚完成的2024年度个税汇算:系统归集全年7万元收入,减去基本减除费用和住房租金专项扣除后自动退税。针对灵活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特点,陇南税务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快递网点、劳动者驿站投放税务政策解读宣传册,解构复杂税收政策。
武都区税务局东江分局分局长路琦表示:“新业态劳动者的纳税权益保障,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关系的法治化重构。当大数据将每一单配送费转化为可信纳税数据,当‘指尖办税’让自由职业者享受与企业职工同等的社保权益,人们看到的不只是服务手段的创新,更是税收公平原则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税惠活水助农惠农浇灌“产业之根”
在陇南武都区的千嶂之间,骄阳为漫山花椒林镀上金边,空气里浮动着麻香与法治交织的时代气息。合作社电子秤上的花椒鲜果实时生成收购凭证,农户将“大红袍”按品系分级,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萃取车间里花椒精油顺着密闭管道注入出口集装箱……这幅现代农业图景背后,税收法治力量正悄然重塑着西北山区的产业基因。
“每公斤花椒鲜果卖50元左右,深加工成精油后价值成倍增加。”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在“陇税雷锋”团队帮扶下解决了“开票难、抵扣难”的困境,在税务部门帮助下享受农产品初加工免税、西部大开发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红利,建成西北首条超临界CO₂花椒萃取生产线。“税收优惠转化率监测显示,每1元减免税款可撬动8元研发投入,带动合作社升级烘干、分选设备。”成县税务局红川税务分局负责人表示。
在武都区裕河镇,税务工作人员郭吴军的“花椒季服务清单”精确到天:鲜果采收期辅导收购发票开具,晾晒期排查成本核算风险,深加工期政策优惠攻略。他随身携带的《花椒产业税收政策指南》被称为“红宝书”,里面图解18项常见涉税风险。“现在合作社开票用电子税务局,操作相比之前方便了很多。”椒农展示着手机里的税务App。
这种变革在陇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引发链式反应。针对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为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添柴加火。
在产业链最高处的科技攻坚战场,税收法治正转化为创新动能。针对花椒加工企业反映的研发周期长、资金沉淀多难题,陇南税务部门创新机制,专家团队提前介入研发项目,帮助企业规范归集研发费用。
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催生产业生态质变。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税费风险。2024年,陇南“甘味”农产品销售额突破40亿元,出口额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57.3%,税收大数据绘制的“产业热力图”引导资本向冷链仓储、电商直播等短链环节聚集,带动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当海拔2000米的高山花椒通过ISO认证走向国际餐厅,当曾经手写白条的交易升级为区块链赋能的数字合约,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土特产”的增值奇迹,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税收法治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创新。在这片曾经贫瘠的黄土坡上,税收力量正书写着“一棵花椒树养活一县人”的共富新篇。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