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称,字节跳动2024年净利润为3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12亿),同比增幅仅为6%,增速较2023年出现大幅下滑。
01
增速下滑,但大有后劲
字节跳动的下一个爆发点,来了!
4月11日,一则王炸消息被媒体曝出。
消息称,字节跳动2024年净利润为3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12亿),同比增幅仅为6%,增速较2023年出现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的净利润率,已从2023年的26%,下降到2024年的21%。
相比双双放缓的两个数据,字节跳动的海外业务收入却有大幅增长之势。凭借Tik Tok的声量,字节跳动的海外业务收入在2024年增长了63%,达到390亿美元。
随着国内字节系业务的增长放缓,其2024年海外收入已经占到字节跳动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为有史以来最高比例。
尽管海外业务表现亮眼,但集团整体净利润增幅和净利润率的不佳表现仍不容忽视。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利润率已经达到顶峰,因为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简单来讲,字节下一阶段的重心将与阿里、腾讯、京东、百度等巨头齐头并进,抢滩AI市场。
02
未来三年,中国巨头的AI“豪赌”
2025年2月,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阿里过去十年同领域投资的总和,还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领域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更彻底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AI军备赛。
而在此前的2021年,阿里在技术研发投入已超1200亿。
同样,京东的掌舵人刘强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去年的“采销东哥AI数字人”,到年底80万商家使用京东AI工具,再到今年拿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京东在AI领域的布局可谓快马加鞭。
今年3月,刘强东又现身香港科技大学,参观了多个人工智能项目。创始人亲自出马,再度印证了京东CEO许冉曾表达的“京东在供应链方面会更加深入应用AI”。
可见,京东在AI领域的声响虽然鲜有报道,但其依然是AI赛道的忠实玩家。
刘强东在香港科技大学参观
再来看看腾讯。作为互联网首屈一指的大厂,腾讯也是AI的坚定拥护者。
过去一个月,腾讯在 AI 应用领域快速布局,积极拥抱DeepSeek,且同步至支持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其中腾讯元宝更是以日更的速度升级,35天版本更新30次。
据极客公园报道,腾讯资本开支在AI战略的推动下大幅增长。2024 年,腾讯全年资本开支达到了767亿元,同比增长221%,创下历史新高。
抢滩AI市场的还有百度。身为BAT的第一位,百度更是最早押注AI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时,百度也拿出“镇宅之宝”文心大模型;在DeepSeek问世时,文心一言也上线了X1,并向市场公开免费使用。
这些巨头作为各领域的霸主,相继猛进AI赛道,显然这条新兴领域已成为未来三年的兵家必争之地。
03
行业迎来拐点,商家们得站好队了
就目前来看,AI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决定生死存亡的“新基建”。
当巨头们都在着手效率革命,那这场变革就已不再是“趋势”,而是现实。
今年2月,据红星新闻报道,美妆品牌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打响“AI增效”第一枪——用AI替代人工,各部门留一部分能用AI的人,其中客服人员仅保留5%。
AI增效的第一波,主要集中在客服、法务等执行层。
对此,舆论出现两极分化。一边是尝到甜头的商家,他们认为AI客服回复响应率几乎达到100%,且80%的问题都能有效回复。
另一边的保守商家则认为,客服、法务工作虽然能被替代,但AI在设计、剪辑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
从近几年来看,每个新兴事物的诞生都会引发舆论,但最后都成了板上钉钉的现实,比如新能源汽车、区块链技术以及直播带货等。
历史的车轮虽然滚滚向前,但开的全是回头路。我们建议,当趋势的浪头打来,就算是硬着头皮,也要顺势而为。
AI时代没有终局,只有“适者生存”。假定未来技术红利逐渐消退时,数据与场景的深度绑定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毕竟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
来源:老高电商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