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对柬埔寨的访问之旅。此访既是中柬传统友谊的延续,也是双方在新时代深化战略协作的重要契机,必将谱写中柬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为地区稳定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赵申洪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4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对柬埔寨的访问之旅。此访既是中柬传统友谊的延续,也是双方在新时代深化战略协作的重要契机,必将谱写中柬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为地区稳定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柬具有多重意义。
一是深化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问柬埔寨,核心目标在于推动中柬关系从“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战略定位向更高层次迈进。双方将探讨“中柬关系新定位”,围绕政治互信、互利合作、安全保障、人文交流、战略协作五大领域达成系统性共识。此举旨在巩固两国“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回应2023年双方确立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目标。
二是强化党际交流与治国理政经验互鉴。中柬关系的核心在于两党高层的战略引领。柬埔寨人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密切交往,通过党际对话机制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习近平此次将专门会见人民党主席洪森亲王,延续近年来两党高层每年至少一次的战略对话机制,为两国关系超越政府换届周期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应对地区安全与经济治理挑战。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东南亚成为大国竞合前沿。面对美西方“印太战略”施压及南海局势复杂化,中柬战略协作凸显特殊价值。此访将深化双方维护多边主义、反对“脱钩断链”的共识,推动“工业发展走廊”与东盟互联互通规划对接。落实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筑牢安全屏障”部署,借助柬埔寨在东盟影响力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强化区域经济治理协同。
中柬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政治互信达到历史新高。一方面,中柬高层互动机制化。2023年,洪森亲王卸任首相后仍以人民党主席身份访华,开创“政党+政府”双轨对话新模式。2024年,柬埔寨新首相洪玛奈上任后选择首访中国,体现“铁杆”友谊超越领导人更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相互支持。柬埔寨连续多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支持中国涉疆、涉港立场,中国则支持柬方维护主权和独立,反对域外势力干涉其内政。
二是经济合作呈现立体化格局。中柬共同打造的“工业发展走廊”(以西哈努克港为中心)已吸引超200家中国企业入驻,贡献柬埔寨30%工业产值;“鱼米走廊”使柬埔寨大米对华出口增长45%,并带动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2%。中柬基础设施联通加速推进,金港高速公路缩短从金边到西港车程至2小时,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是柬埔寨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国际机场。
三是安全与人文协同创新。中柬两国不断加大非传统安全合作。中柬2024年联合摧毁多个跨境电诈集团,遣返涉案人员1200余名。两国人文交流机制化。2024“中柬人文交流年”举办活动300余场,互派留学生突破1.2万人;河南—柬埔寨“空中丝路”实现每周15班直航,带动少林文化在柬埔寨传播。中国援建的23个“友好扶贫示范村”使12万民众脱贫;中方为柬埔寨培训千余名专业人才;中国援建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并设立中医药中心,提升柬埔寨公共卫生能力。
中柬合作对双边、地区和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中柬合作服务中国周边外交布局。在美国强化美菲军事同盟、激化南海争议的背景下,中柬合作彰显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有效性。由于柬埔寨是东盟重要成员,中柬合作有助于中国深化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
第二,中柬合作打造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新范式。中柬合作打破“援助—依附”传统模式,创造“平等互惠+能力建设”新范式。例如,暹粒机场采用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既保障柬方长期收益,又体现中国企业技术优势。
第三,中柬合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区域实践标杆。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已形成多层次嵌套的制度体系:以党际交流为引领、以六大合作领域为支柱、以多个双边机制为支撑。这种系统化合作模式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其经验正通过中柬智库论坛等平台向非洲、拉美国家推广。
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访柬,既是两国关系高水平的体现,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中柬两国通过深化党际交流、推进务实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正携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命运共同体,为区域和平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