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销量骤降,问界M8或成“止跌爆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5:44 2

摘要:然而就在一年前,赛力斯还过着璀璨的日子。当时其凭借问界品牌月销量持续 “遥遥领先”,于2024年顺利扭亏为盈,跻身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列,这也成为其赴港上市的信心来源。

爆款车型风光不再,销量同比连续数月保持双位数下滑的赛力斯,急需新的爆款车型来应对瞬息万变的新能源车市场。

然而就在一年前,赛力斯还过着璀璨的日子。当时其凭借问界品牌月销量持续 “遥遥领先”,于2024年顺利扭亏为盈,跻身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列,这也成为其赴港上市的信心来源。

对比之下,2025年销量的急转直下犹如突如其来的风暴,将这家昔日转型成功的新能源车企推入尴尬境地。

在此困境下,问界M8能否成为赛力斯摆脱颓势的 “救命稻草”,将其从销量下滑的泥沼中拉出来?

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多省市配套措施落地推动下,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全面启动,我国新能源车3月实现销量与渗透率的双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12.8万辆,同比增长35.5%,环比增长35.9%。1-3月累计批发284.7万辆,同比增长42.8%。

尽管行业整体在多重利好下大幅增长,曾作为新能源车销量黑马的赛力斯却骤然失速,同比销量自2025年以来,连续呈现双位数大幅下滑。

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3月,该公司总销量依次为22430辆、21329辆和24609辆,同比降幅依次达45.82%、39.40%和 34.43%。

与此同时,曾凭借与华为联合打造问界品牌成功破圈、被视作传统车企 “最成功转型” 代表的赛力斯,其新能源车型销量已难现往日高光。

2025年1-3月,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17906辆、17841辆和18805辆,同比降幅分别达51.39%、41.04%和32.19%。

事实上,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下滑的端倪早在2024年12月便已显现。当月其新能源车销量为37319辆,虽推动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885辆,但该月却是赛力斯2024年唯一一个产销量均同比下滑的月份,其中销量同比降幅为11.4%。

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的下滑,从其产品矩阵的核心支撑来看,与旗下问界系列车型市场竞争力的变化有着显著关联性。

根据赛力斯官网披露信息,其新能源车核心产品矩阵涵盖问界新M7、问界M9和问界M5。三款车型中,问界新M7曾被视为一匹“黑马”,是品牌销量增长的核心支柱,承担着拉动问界销量向上的关键使命。

在2024年初,问界新M7也的确不负所望。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1月,问界新M7实现了月交付31253辆的成绩,约占总交付量的95%。首次突破3万辆交付的同时,也助力品牌超过理想,登上了“新造车品牌一哥”的位置。

然而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彼时的问界新M7有多风光,一年后就有多暗淡。2025年1月该车型交付量降至8443辆,同比大幅下滑72.97%;2月进一步降至5204辆,3月虽小幅回升至6512辆,但已难以重现 “遥遥领先” 的市场态势。

相较之下,肩负品牌高端化使命的问界M9市场表现相对稳健。自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除2月和3月,因改款切换导致销量波动较大外,其余月份销量均稳定在万辆以上,2024年10月更达到16595辆的峰值。

但一个现实问题也摆在赛力斯和问界面前,即问界M9所在的高端市场,不仅体量相对较小,同时面对强有力竞品车型理想L9,以及长期占据高端市场的BBA一众竞品,赛力斯也在这一细分领域艰难卡位。

问界系列的市场遇冷不仅导致赛力斯新能源车增速失焦,也对整个鸿蒙智行体系形成传导效应。

乘联会发布的 “2025年1-3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 显示,鸿蒙智行以79418辆的累计销量位列榜单第十位,成为该榜单中唯一同比销量下滑的品牌。

因此,赛力斯急需打造新的现象级车型,以扭转当前的销量颓势。

4月16日下午,鸿蒙智行召开了新品发布会。自3月20日便开启预热的问界M8,也成为了发布会现场热度和关注度最高的产品。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问界M8或是来“救场”的。

“全新问界M8小订突破15万辆,一天小定就超过一万多辆。凭借该成绩,问界M8创下了鸿蒙智行单车型的预订记录。”发布会现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披露了问界M8开启小订40余天的成绩。

显然,这一成绩是令鸿蒙智行和赛力斯满意的。

全程看完问界M8的发布会之后,《凤凰WEEKLY汽车》找到了这款定位“家庭智慧旗舰 SUV”的产品能够如此吸引消费者的原因。

不管是从车身大小、产品定位、性能参数还是价格区间等方面来看,问界M8可以说是问界M9的“瘦身版”。

作为均定位于大型SUV的两款车型,问界M9的车身长宽高为5230mm/1999mm/1800mm,轴距为3110mm。问界M8车身尺寸为5190mm/1999mm/1795mm,轴距达3105mm,略小于问界M9,但也足以满足消费者对车要足够大的需要。

此外,问界M8出厂就搭载了HUAWEI ADS 3.3,并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全系升级HUAWEIADS4;有着与问界 M9整体相似的智能座舱等。

在价格方面,问界M8却“美丽”了很多。新车共推出了3个版本6个车型,售价区间在35.98万-44.98万元。即问界M8的顶配车型,也要低于问界M9的 46.98万元起步价。

对比之下,问界M8也就显得“更值得入手”。根据鸿蒙智行数据,问界M8在价格公布后的1小时,大定就突破了20000台。

问界M8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是带着赛力斯和问界品牌进入40万元级别的市场,以触碰到更多潜在消费者。但更直观的,或多或少抢的就是因问界M9价格因素而犹豫或观望的家庭用户。

尤其是在公司整体销量屡屡下跌,但问界M9却相对平稳的背景下,问界M8的定位和定价对赛力斯和问界品牌来说,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性价比更高的M8,会不会直接吃掉问界M9的订单?毕竟,在自家产品矩阵内部不同车型间的 “订单互食” 现象并不罕见。

就拿问界最大的“友商”理想来说,理想L6未上市之前,理想L7的月销订单一度突破了2万辆,理想L8也曾超过15000辆。但在理想L6上市后,L7和L8的销量同比均在下滑。

懂车帝数据显示,2024年9月-2025年3月,理想L6/L7/L8的平均月销量分别为21091/9970/6014。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凤凰WEEKLY汽车》,问界M8和M9之间的互相影响一定会存在。“一方面,两种车型的同质化本就比较严重,虽说M9的车身略大,但在消费者眼中,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问界M8作为全新的产品,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在消费者看来一定是科技含量更高,如此对比,空间大同时价格也更高的M9,就不再是最佳选择。”

如此来看,想要靠着问界M8挽救销量颓势的赛力斯和问界品牌,更需要找到提防同品牌互食的解决之道。

与此同时,赛力斯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避免问界M8重蹈问界新M7的覆辙,即从爆红到长红,而不是如烟花一样,从绚丽到消逝。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浪潮中,赛力斯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品牌的转型突破,核心驱动力源自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作为早期融入华为智能汽车生态的先行者,赛力斯通过华为智选车模式,推动问界品牌短期内跻身新能源主流阵营,成为行业 “传统车企转型范本”。

然而,随着华为智能汽车战略从单一品牌合作升级为生态共建模式,赛力斯的竞争格局显著改变——从最初的 “独家合作伙伴” 转变为 “华为智选车矩阵重要成员”。

正如余承东在4月16日鸿蒙智行发布会上所说,“鸿蒙智行旗下不同合作伙伴,分别拥有各自不同的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

但对赛力斯来说,从 “唯一” 到“之一”的角色转换,直接导致其在技术资源倾斜、渠道优先级及市场传播声量等方面的独有优势逐步稀释。

随之显现的就是,品牌辨识度模糊化、技术差异化优势衰减等。这些,恰好都是赛力斯自身所不具备或者说不如友商的地方。

基于此,如何在华为生态协同效应持续被分摊的同时,构建独立于外部合作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赛力斯最核心的挑战。

直白来讲,就是在深化与华为战略协同的同时,加速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包括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芯片及自动驾驶算法等重点核心技术的突破,彻底摆脱网友眼中“华为代工厂”的印象,建立独立的品牌价值认知。

毕竟不管哪个行业,外部合作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催化剂,唯有内生能力才是稳固自身的压舱石。

来源:凤凰WEEKLY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