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每天都在用声音交流,但你是否知道,声带也可以长出“不该长的东西”?今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来跟我们聊聊声带新生物,帮助大家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小心声带的“不速之客”——声带新生物
1. 声音嘶哑超过2周,说话易疲劳,高音上不去或者破音。
2. 长期烟酒+声音嘶哑,喉咙异物感,需警惕癌变风险。
3. 儿童长期声音嘶哑,可能不是“长大自然好”,需及时检查!
4. 晨起声音哑、喉咙灼热感,可能是胃酸等反流"烧"伤了声带!
我们每天都在用声音交流,但你是否知道,声带也可以长出“不该长的东西”?今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来跟我们聊聊声带新生物,帮助大家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一、声带新生物是什么?
我们的声带位于喉部,当发音时气流通过振动声带时就能发出声音。当声带受到长期刺激或损伤时,可能会长出异常的增生组织,统称为声带新生物。常见的类型包括:
1. 声带息肉;
2. 声带小结;
3. 声带囊肿;
4. 乳头状瘤;
5. 声带水肿;
6.恶性肿瘤(如喉癌)等。
二、哪些人容易得声带新生物?
1. 职业用嗓者:教师、歌手、主播、销售员、医护人员(如护士、医生)等。
2. 长期吸烟、饮酒者:烟草和酒精会刺激声带黏膜,增加病变风险。
3. 胃食管反流患者: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至咽喉(喉咽反流,LPR),会损伤声带。
4. 过敏或慢性咳嗽者:频繁清嗓、咳嗽会摩擦声带,导致损伤。
5. HPV感染者:某些HPV亚型可能引发喉部乳头状瘤或喉部恶性肿瘤。
三、如何判断自己可能有声带新生物?可以自测一下!
声音嘶哑超过2周未恢复、甚至加重者?
说话容易累,音量变小?
经常清嗓子,喉咙干痒?
高音上不去,唱歌跑调?
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
如果符合任意一条,建议到耳鼻喉科做个喉镜检查!
四、如何预防和保护声带?
1. 科学用嗓: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职业用嗓者建议使用麦克风辅助扩音。
2. 多喝水:保持声带黏膜湿润,减少干涩摩擦。
3. 戒烟限酒: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4. 控制胃酸反流:避免睡前饮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5. 避免过度清嗓:可以用喝水或吞咽代替清嗓动作。
6. 嗓音训练:学习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式(如腹式呼吸)。
附:嗓音训练基本训练方法(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嗓音训练、尤其是需要长期用嗓或职业用嗓者):(每天10-15分钟)
1.腹式呼吸训练(核心基础)
平躺或站立,一手放腹部,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像气球充气),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
作用:减少说话时声带的压力,避免“扯嗓子”。
2.唇颤音练习(打嘟噜)
双唇放松闭合,用气息推动发出“嘟——”声,音调由低到高再降低。
作用:协调呼吸与声带振动,放松喉部肌肉。
3.哼鸣练习
闭口发“嗯——”音,感受鼻腔和面部的震动,保持声音平稳。
作用:找到声音的共鸣位置,减少声带负担。
五、声带新生物怎么治 (建议咨询耳鼻喉科医生)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病变): 嗓音休息(少说话)、药物治疗(如抗炎、抑酸药物)、言语治疗(纠正错误发声习惯)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或新生物较大者或恶性病变可能者): 喉显微手术(在显微镜下精细切除)、激光治疗(精准消融切除病变组织)。
手术是高效解决方案。通过喉显微手术或激光手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如息肉、囊肿);术后声带黏膜恢复平整,多数患者1-2周内声音明显改善。防止病情恶化,癌前病变(如白斑)手术可阻断恶变进程。乳头状瘤:切除后降低HPV病毒扩散风险。此类手术多属微创技术,安全性高。
声带是我们沟通的重要工具,一旦受损,可能影响生活和工作。好声音,需要用心呵护,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长期声音嘶哑,别忽视,尽早检查!在世界嗓音日,让我们一起关注嗓音健康,让声音更清亮、更持久!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