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1期毕业生仅635人,却将星云集,双方都有哪些名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7 16:53 3

摘要:1927年5月28日,北伐军攻克河南临颍的战场上,一位年轻军官身中四弹仍高呼“冲锋”,最终血尽而亡。

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1927年5月28日,北伐军攻克河南临颍的战场上,一位年轻军官身中四弹仍高呼“冲锋”,最终血尽而亡。

消息传回南京,老蒋在办公室捶桌痛哭:“黄埔最优秀的苗子没了!”

这位让敌我双方都扼腕叹惜的军官,正是黄埔一期的“学神”蒋先云——入学考试第一、毕业考试第一、三次东征战役第一的“三冠王”。

他本是黄埔军校老蒋最器重的弟子,在北伐前秘密加入我党,却最终以生命诠释了自己的理想。

1924年,广州黄埔岛上的军校开学时,没人能想到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青年,会成为未来三十年军政舞台的主角。

645名学员中,最低学历是初中,却有18名大学生、63名大学肄业生,堪称当时最具现代意识的青年群体。

他们中有山西五台的穷学生徐象谦、湖南湘乡的富家子陈赓、陕西米脂的落魄文人杜聿明,甚至还有身高不足1.6米的胡宗南——靠着廖仲恺特批才挤进校门。

关于黄埔一期有一组数据,相当震撼:

成将率超90%:两次东征后,500余学员仅幸存140人,但活下来的几乎都成为将星。

军衔跨度惊人:从开国元帅徐帅到战犯管理所里的杜聿明,从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到被枪决的瞿秋白案主犯宋希濂。

徐向前:从“教书匠”到开国元帅

这个山西青年入学时木讷寡言,连队列训练都顺拐。谁曾想他后来在鄂豫皖苏区独创“围点打援”战术,率红四方面军发展到8万人,连老蒋都惊叹:“徐向前带的泥腿子比我的德械师还能打!”

例如1931年的黄安战役,徐向前用“坑道爆破法”炸开城墙,此战术后来被101在四平战役中效仿。徐帅晚年回忆:“黄埔教会我现代战争思维,但真正打仗是在大别山学会的。”

陈赓:特工之王与战场魔术师

上海滩的“王老板”白天在霞飞路开诊所,晚上带着“红队”锄奸。这个救过老蒋的传奇特工,在解放战争中竟用“土飞机”(坑道爆破)攻克临汾,气得阎锡山大骂:“陈赓打仗像土匪!”

例如1946年晋南战役,陈赓把电话线接到国军指挥部,冒充胡宗南下达撤退命令,兵不血刃吃掉一个整编旅。

杜聿明:机械化战争的先驱

他创建的国军第一支装甲兵团,在昆仑关用坦克碾碎日军“钢军”第五师团。但这位抗日名将却在东北战场犯下致命错误——强攻四平后孤军深入,导致30万精锐被101“关门打狗”全部吃掉。

这里有一个细节: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秘密建议老蒋放弃徐州,却被痛斥“动摇军心”。被俘时他口袋里还装着《拿破仑征俄记》,书页间写着:“天灭蒋,非战之罪。”

胡宗南:”天子门生““西北王”

身高1.58米的他,靠着给老蒋当侍卫长火箭升迁,鼎盛时手握50万大军。但彭老总评价:“胡宗南的战术还停留在黄埔教材第三章。”1947年延安保卫战,他的“美械王牌”被2万西北野战军打得丢盔弃甲。

左权:八路军最年轻参谋长

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书呆子”,在太行山发明“黄崖洞防御体系”,让日军寸步难行。1942年5月,他为掩护总部撤退,以身体挡住日军炮弹,牺牲时怀里还揣着未完成的《战术学大纲》。

假设如果左权可以活到1955年,极可能成为最年轻的元帅——因为他牺牲时八路军已有三个师,而101、贺龙、刘伯承后来都成了元帅。

蒋先云: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作为教员亲自发展的党员,他在中山舰事件后写下《退党声明》,当着老蒋的面撕毁国民党党证。北伐时放弃总司令部秘书长的要职,主动请缨上前线,用生命践行了“官可以不做,革命不可不革”的誓言。

王尔琢:红军最早的参谋长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带着残部与朱老总会师,首创“十六字游击战术”。1928年追捕叛徒时遭冷枪牺牲,教员在追悼会上含泪写下:“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

陈明仁:从“反共悍将”到起义功臣

四平战役中,他把黄豆撒在结冰的路面,让101的坦克寸步难行。1949年却在长沙通电起义,气得老蒋摔碎茶杯:“连陈明仁都叛变,党国再无忠臣!”

2. 黄维:书呆子将军的执念

淮海战役期间,他坚持用“三进制”布阵,结果被粟裕的“乱拳”打懵。战俘管理所里潜心研究永动机,连刘伯承都感慨:“要是把这份劲头用在打仗上,双堆集不至于输得那么惨。”

3. 郑洞国:从抗日铁汉到战俘楷模

松山战役中,他带着敢死队用火焰喷射器烧焦日军碉堡。长春围困战时却偷偷收听新华社广播,最终带着部下集体投诚。他说:“打日本是为民族,打内战是为老蒋,我分得清。”

来源:历史很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