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脊集团劳模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挑大梁打冲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7:13 3

摘要:4月16日,潞安化工天脊集团(以下简称天脊集团)隆重表彰2024年劳动模范。21名劳动模范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勇于挑大梁、敢于打冲锋,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对标学习的榜样。

4月16日,潞安化工天脊集团(以下简称天脊集团)隆重表彰2024年劳动模范。21名劳动模范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勇于挑大梁、敢于打冲锋,成为全体干部职工对标学习的榜样。

40年的天脊,天脊人在成长进程中传承着一种精神,就是敬业奉献、忠诚担当、拼搏奋进、建设家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们以责任使命加固“天脊护城河”。21名劳动模范又是接续奋斗的一批优秀职工代表。

天脊集团合成氨厂合成车间主任李鹏伟,率先垂范、担当实干。2024年,他团结带领车间技术骨干消除解决多项生产瓶颈,实现了合成氨装置稳定连运212天。他科学排查、大胆摸索、创新思路,打破常规单系列停车处置措施,在不减负荷的情况下,完成了W-553B换热器消漏任务。他在精致生产下功夫、严管理,找准问题、采取措施,保证了甲烷转化装置连运至年度大修。同时,他组织力量,F-1803运行末期CO2有上涨趋势,完成空分装置吸附器在线补加分子筛任务,“抢”出了时间,“抢”出了连运,“抢”出了产量,“抢”出了效益。

天脊集团销售公司化工二部部长刘卫东,深耕市场,创造价值。他以挂图作战为统领,压责任、保任务,2024年提前12天顺利完成苯胺销售任务和回款任务。他紧盯量价利,勤算账、算总账、保利润。通过算批次账、算阶段账、算总体账,合理控制采供节奏,科学放管苯胺销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他对标集团公司采购制度和流程,每周招标,与兄弟单位对标,使价格更加贴近市场,规避风险,真正做到合规、合法、稳价保供,建立长约稳定渠道,确保生产和市场需要,提升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天脊集团研发中心技术总监杨文龙,创新引领,产品出新。202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杨文龙职工创新工作室”,一次通过山西省总工会验收,并被省总命名为省级创新工作室,获得省级重点支持创新工作室。

杨文龙科学钻研、攻关试验,2024年研发推出确定了“晶体钙+晶体硅+生物功能性物质产品”开发路线,并完成实验室小试基础工作,成功开发出无分层、无沉淀,物理性状稳定的NPU、NCU合格产品。

2024年7月10日-7月15日,在天脊集团复肥二厂生产装置上实现了2038.05吨12:6:25全水溶复合肥的试验生产,完成了本年度重点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一种环保型混料的预酸解反应装置》、《一种硝酸磷型复合肥料中海藻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两项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天脊集团供煤厂一车间主任郭强,精益管理,保障生产。

他坚定推进“两个责任体系”“两个持续提升”,落实责任,增强意识,2024年排查出的隐患缺陷实现100%整改。他严格执行“车车必检”“车车必查”管理制度,2024年共查验煤车36000余辆。他带领车间职能人员放弃假日休息,对块煤中杂物进行筛捡,确保生产用煤。

天脊集团热动厂副厂长刘志刚,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2024年度大修,他组织实施ABC三台锅炉高压蒸汽管道更换、A/C锅炉燃烧器改造、C炉低温空预器改造、B炉降低氨逃逸改造等187项大修任务,成功消除制约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缺陷隐患,提高了设备本质安全度,满足了锅炉挖潜的要求,氨水、脱盐水节约效果显著。他严格控制备件材料消耗及计划准确率,提高日常检修吊车、叉车使用效率,减少外委维修,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进行改制代用,2024年度机动费用节约70多万元。

同时,他牵头组织Z-1601磨煤机磨辊机封改型,改进磨辊装配方式,取得较好连运效果:9个磨辊使用寿命均达到12个月以上,有效降低停机频次,实现年节柴油45吨,年节生产成本22.5万元,年节检修成本3.6万元。

天脊集团复肥厂二车间副主任邵宝富,苦练内功,产品创新。他积极带领工艺人员投入到新产品液体硝酸磷肥试生产,投入市场反响强烈,有力推动了硝酸磷肥产品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天脊集团硝酸厂化工一车间主任朱伟伟,安全为先,夯实基础。2024年,他始终将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放在第一位,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实现全年生产零事故,装置连运率实现新纪录。

同时,他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技改,保证了全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天脊集团硝铵厂一车间主任杜和斌,满足市场,服务终端。随着硝铵市场新的变化,液体硝铵需求量进一步增大,他将液体硝铵在线配制的工艺改造紧紧抓在手上,主动承担液态硝铵在线PH监测取样器的制作,通过多次实验、多次修改,成功研制出在线硝铵取样器,在同行业属首创,且运行稳定。2024年液体硝铵比2023年多生产12560吨,创历史新高。

天脊集团复肥二厂机动科科长申黎飞,创新进取,稳运高产。他坚信设备是精致生产的基础,持续加强设备管理,逐步提升设备运转率。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把控设备检维修质量,持续做好设备润滑管理,深入现场排查设备隐患并制定检修计划,有力避免非计划停车。2024年,设备运转率稳步提高,为复肥二厂全年超额完成15万吨任务创造了条件。

天脊集团方元公司检修车间主任牛根先,精心守护,护航稳运。在设备维修方面,他坚持“维护在先、检修在后”的原则,将设备隐患和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了两套苯胺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他严格推进“两个持续提升”,通过业务专项培训,全面提高检修人员检维修技术水平,促进了检维修进度、质量和效率。他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体系”,参与制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检维修工作提供制度保

障,实现车间全年安全无事故。他精细算账,对替换下来有修复利用价值的备品配件进行修旧利废,变废为宝,全年共修旧利废54台(套、件),节约成本10余万元。

天脊集团电气厂维修二车间复肥电工班班长王岗,守土尽责,守土负责。2024年,13#变电所五分变全面升级改造,由于五分变涉及复肥干线所有动、静设备,工程量大、机柜多、位号多、工艺联锁复杂。王岗逐一对设备位号进行详细记录并仔细核对其信息,多次与工艺单位沟通确认设备联锁信号关系,不断完善优化改造方案,加班加点、拼搏奉献,仅用15天时间就提前高标准完成五分变项目改造并且一次试车成功。

天脊集团仪表厂维修一车间热动班班长陈旭,主动担当,勤恳作业。2024年,他组织A/B/C炉脱硫电动阀更换23台、牵头负责A/B/C炉高压蒸汽管道更换相关仪表安装及电动阀调试工作、完成A/C炉风道改造相关36台电动阀接线调试工作、参与空分机柜移位工作。他还是年度仪表工技术比武第一名。

天脊集团建筑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杨波,在建筑市场低迷状态下,带领团队积极深入市场,获取项目招标信息,拜访潜在客户,中标吉林大化改造项目,多次参与了潞安煤基油、太化新材料等项目的投标及竞争性谈判。

天脊集团销售公司河南大区经理李玉刚,严抓严管,深耕创效。他高度重视市场管理与渠道布局,出实招、强管理,加大代理商管理力度,整顿老龄化代理商团队,将“天二代”全部培养上位。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整顿,新乡办事处的销量接近翻倍。他依托河南大区市场经济作物区,开展硝硫基产品推广工作,同比2024年硝硫基产品增量喜人。

天脊集团工程公司副经理陈飞,科学设计,严谨务实。在2024年参与集团公司多数紧急、重点项目技改设计任务,与多个甲级设计院进行设计对接沟通,及时解决设计衔接难题,保障集团公司设计项目推进顺畅,项目投运后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大修公司控项目合成氨厂W-901换热器经过重新设计创新改进扩容后,大大提高了装置运行本质安全性,为后续的热气冷却显著节约冷却水,节能效果显著。

天脊集团塑料公司环安部部长李晋卫,牢记责任,管控风险。2024年,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公司安全、环保隐患检查整改工作对查到的隐患做到按照规定责任到人,跟踪落实,全部完成整改。

天脊集团精细公司生产部部长李慧敏,担当作为,产量新高。他带领全体生产人员真正做到小变化正常生产、大变化安全稳定,2024年生产硝酸铵钙比2023年增产8510吨,创铵钙年产最高纪录。

天脊集团安全管理部副主任科员孙东永,安全为天,严守红线。他配合省厅对股份公司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抽查,并顺利通过;顺利完成公司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完善、宣贯和检查工作;参与各类安全检查工作30余次、特殊作业现场监督检查200余次,所督查的特殊作业均安全无事故。

天脊集团环保能源管理部环保科科长吴艳春,创新管理,提升效能。她将“节能减排、达标排放”的理念深植心中,高效完成多项关键环保项目。修订完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标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引入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等智能化设备,

在危废回收过程中实现现场称重、自动生成标签的一体化操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环保工作整体效能。

天脊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魏俊伟,精准调度,精细指挥,精致生产。他充分发挥生产调度组织职能,积极开展横大班劳动竞赛,将生产任务细化到班组,紧跟市场需求,每月协调原料供应,认真落实生产调度会各项精神,强化执行,通过狠抓公用工程的稳定运行,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存在问题,顺利完成2024年生产任务。他以“两个责任体系”“两个持续提升”为抓手,加强调度人员应知应会和应急处置培训,坚持班后“半小时”互动提问,提升调度人员处置水平,全年未发生一起因指挥失误造成的停车事故。

天脊集团机动管理部电仪科科长李恒飞,聚焦管理,效益为重。2024年,他紧盯新能源电力交易,超额完成绿电交易任务;加强用电管理,全年减免电费110.1万元。大修更新改造进线开关、6KV线路等,全年供电系统稳定无事故。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供电设备关键部位加装349个无线测温装置,提升设备管理能力,保障装置安全运行。(王爱军)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