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集成电路” 按晶圆流片地认定原产地。在中美近期关税博弈的大背景下,新规有望带动芯片晶圆制造国产份额进一步提升,同时半导体产业链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在上期,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半导体各领域概述及关联企业,本期聚焦国产替代视角,详解半导体各领域国产化进程与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摘要:一、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现状: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超过40%半导体制造设备实现国产化,预计2025年将突破50% 。在去胶、清洗、刻蚀设备方面,国产化率较高;CMP、热处理、薄膜沉积设备国产替代进展迅速;量测、涂胶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设备的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
一、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现状: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超过40%半导体制造设备实现国产化,预计2025年将突破50% 。在去胶、清洗、刻蚀设备方面,国产化率较高;CMP、热处理、薄膜沉积设备国产替代进展迅速;量测、涂胶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设备的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但也在逐步突破 核心关联公司:中微公司(刻蚀领域技术领先)、北方华创(刻蚀、薄膜沉积、清洗设备全覆盖)、华清海科(12英寸CMP设备国内唯一) 、芯碁微装(光刻设备打破国际垄断)、芯源微(涂胶显影设备领先)、拓荆科技(唯一实现PECVD设备量产)等。二、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现状:据SEMI统计,2023年我国大陆在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占全球的19%,位列全球第二;在国产替代方面,多家研究机构分析目前我国半导体材料整体国产化率约为 30%,硅片等部分材料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产化,高端光刻胶国产化率相对较低核心关联公司:江丰电子(溅射靶材台积电认证)、沪硅产业(量产300mm硅片)、南大光电(量产ArF光刻胶)、彤程新材(显示面板光刻胶供应量领先)、华特气体(光刻气国内市占率高)、安集科技(化学机械抛光液打破国外垄断)、清溢光电(掩模版行业领先)等。三、EDA/IP工具国产替代现状: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IP(知识产权核)工具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高效推进的基石;EDA软件行业长期被国外垄断,但我国EDA软件行业发展速度快,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约占全球EDA软件市场规模的10%,增长率超过全球发展速率,国产替代潜力大核心关联公司:华大九天(国内全流程EDA工具供应领先)、概伦电子(验证EDA工具获国际认证)、广立微(EDA软件技术领先)、芯原股份(半导体IP国内大陆第一、全球前七)、灿芯股份(高速接口IP领先)等四、半导体芯片设计国产替代现状:在全球芯片设计市场,国外巨头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芯片设计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在手机芯片、物联网芯片、安防监控芯片国产化率较高,但在高端芯片设计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核心关联公司:紫光国微(安全芯片领先)、圣邦股份(高精度ADC芯片)、兆易创新(存储芯片设计全球前列)、寒武纪(国内AI芯片领先)、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高)、富满微(指纹芯片技术突破)、纳芯微(高性能芯片设计)等。五、晶圆制造国产替代现状:台积电、三星在全球先进制程晶圆代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成熟制程领域,国内晶圆制造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在先进制程领域,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异,技术和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核心关联公司:中芯国际(纯晶圆代工企业全球第二)、华虹公司(功率器件晶圆代工产能全球领先)、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国内领先)、芯联集成(晶圆代工营收国内前列)、赛微电子(MEMS晶圆制造)、台基股份(功率半导体器件产能高)等。
六、封装测试国产替代现状:在全球市场份额上国内封测企业已占据重要地位,在技术上国内企业从传统封装技术向先进封装技术迈进;并且国产产品应用到计算机、消费电子、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 ,国产替代走在行业前列核心关联公司:长电科技(芯片封测世界第三)、华天科技(掌握chiplet技术国内封测前三)、通富微电(封测规模大、产品品种多)、华峰测控(第三代半导体测试领先)、晶方科技(影像传感芯片测试全球第二)等。七、第三代半导体国产替代现状:新能源产业驱动下,第三代半导体蓬勃发展,据Yole预测,中国凭借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与风光储需求,2029年全球碳化硅市场预计占40%以上份额;国内企业正逐步打破海外垄断,实现从衬底到设备的全链条突破核心关联公司:天岳先进(碳化硅衬底领域领先)、三安光电(碳化硅外延片技术领先)、扬杰科技(碳化硅芯片器件及封装)、露笑科技(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华灿光电(建立GaN功率器件完整产业链)等。
*提醒:中美关税影响走向仍不清晰,市场波动巨大,需格外注意。
声明:本文素材引用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请审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之上。
来源:炎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