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生动展现哈尔滨市国资系统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踔厉奋发、勇毅向前的发展实录,“哈尔滨国资”微信公众号开设《媒体看国企》专栏,陆续刊发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广度、拓展宣传深度,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付诸行动、落到
为生动展现哈尔滨市国资系统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踔厉奋发、勇毅向前的发展实录,“哈尔滨国资”微信公众号开设《媒体看国企》专栏,陆续刊发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广度、拓展宣传深度,切实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付诸行动、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哈市组建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专班,出台《关于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由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成立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城公司”),高水平承接全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等任务。
名城公司以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独特魅力为主线,系统化谋划、片区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一体化运营,高标准、高水平、高品位打造“哈尔滨样本”,努力实现“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了南北相连,整体空间视觉豁然开朗,游客流自然涌入。韩伟摄
作为哈尔滨开埠地、民族工商业肇兴地及民族资本聚集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国内建筑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其是哈尔滨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风貌区,也是承载着哈尔滨城市历史文脉的核心区。名城公司以该街区为城市更新实践样本,致力将其打造成“世界级中华巴洛克艺术殿堂”、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共生的鲜明标识,助推哈尔滨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建筑修复、“面包石”回归,
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重现风采
哈尔滨依水而生、因路繁荣。上个世纪初,在中东铁路东侧,与外侨集中的道里区相对的道外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的摇篮。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们在道外腹地置地,将西方巴洛克建筑风格和中式祈福元素、中式庭院相结合,建造起一栋栋商住混合功能为主的“合院”建筑,四合院、三合院、两合院或两进、多进式院落,构筑成独具特色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并规划了一条东西贯通的街道,作为中轴线分隔南北,两侧街路呈鱼骨状排列。这条百年历史老街就是现今的靖宇街,旧称正阳街,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式庭院。韩伟摄
岁月沧桑,历经百年风雨侵蚀和城市多轮拆改建,保留下来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已衰败失色,很多建筑木梁高度腐烂,墙体出现沉降,楼体岌岌可危;内部的木结构楼板已经倾斜,无法正常使用;楼顶外墙上长出了小树,部分砖体酥化脱落。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哈尔滨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严格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在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升平街-地灵街的区域,实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建设,项目占地20.4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名城公司充分遵循历史原真性和人民性,对区域内的肌理、街巷、院落和建筑进行了“修旧如旧”式的改造,还原中华巴洛克区域历史风貌,使老建筑、老街区焕发新生机,展现“老街老景老道外,原滋原味哈尔滨”。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牌坊。韩伟摄
为保证中华巴洛克全域肌理的原真性,名城公司组织多个设计团队深入研究区域规划,确定了“留改拆”方案,将区域内全部核心肌理都进行了保留,使“乡愁”能弥漫在中华巴洛克街区全域。为保证街巷的原真性,名城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将靖宇街、各条辅街和各个特色小巷在尺度、色彩和风格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保留和保护。
靖宇街恢复百年面包石路面。王博宇
为保证院落的原真性,名城公司针对80多个大小不一、特色各异的院落,在尺度和空间氛围等方面都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保留和保护。为保证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原真性,名城公司通过多方查找资料和老照片等,精准还原了庭院的木楼梯、木外廊等真实使用场景,达到与百年前建筑尺寸、样貌完全吻合。不但如此,名城公司对街区内的老树也进行了严格保护,在文物建筑温泉浴池东南侧,紧贴墙体生长着一棵约40年树龄的老榆树,名城公司综合考虑街区老树的稀缺性和历史价值,将老树周边的墙体进行替换与加固,消除了老树生长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保留下老树,实现其与文物建筑的和谐共生,使“乡愁”能更加深刻地体现于不断生长的绿色生命之中。
在百年老街历史风貌的整体打造中,与建筑和庭院修复相得益彰的就是靖宇街面包石路面的恢复。2023年,在靖宇街市政管网改造施工中,施工人员从沥青路面下挖出了面包石,经过历史资料考证,正阳街早在1925年就铺设了面包石路面。这一发现给街区提升改造带来了新思路——恢复靖宇街面包石路面,重现百年老街历史风貌,设计打造继中央大街之后的哈尔滨第二条面包石步行街,使“乡愁”能穿越时间,在历史辉煌的复兴中找到更深层次的依托。为此,名城公司将人工挖出的面包石专地专场存放,利用这些旧有面包石完成了靖宇街(景阳街到四道街)长400米路段、北头道街(同发胡同至靖宇街)长168米路段铺设。在施工中,名城公司通过完善铺设方案、反复试验提升技法、聘请传统老石匠等举措,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工艺水平和施工质量,对旧有面包石进行了提升铺设。
靖宇街恢复百年面包石路面。韩伟摄
2024年10月,靖宇街面包石路面重新面世,中华巴洛克三期“首开区”也同步修复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了南北相连,整体空间视觉豁然开朗,游客流自然涌入。许多“老道外”居民闻讯而至,触摸百年老街的百年历史,在街路两侧崭露新貌的历史文化建筑前打卡拍照,走进庭院感受熟悉的老道外文化,踏上木质楼梯扶着圈廊,回忆那久违的大院生活,由衷发出感叹“就是当年那个样子,老道外的感觉又回来了!”
“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采用“原工艺原工法”,
打造世界级中华巴洛克艺术殿堂
名城公司秉持“修旧如旧、赓续文脉”理念,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信息,保持街区完整风貌,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下足“绣花”功夫,采用“原工艺原工法”,对三期项目101栋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微改造”。省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街区调研指导并作出指示,强调“建筑是沉睡的历史、凝固的艺术,要坚持保护第一,发扬专业精神,做到修旧如旧,在材料、工艺、色彩等细节上下‘绣花’功夫,向世人展示历史原貌”。
靖宇街恢复百年面包石路面,历史文化建筑展露新貌。韩伟摄
修缮前,名城公司组织设计单位对整个区域的肌理、街巷、院落和建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建立了完整的现状资料库以及分析判断内容,确定了“一栋一档”“一楼一策”的前期设计。技术人员按原样恢复的原则,在前期勘察过程中全部留存依据:利用无人机进行多视角拍摄,采集信息;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实现文物建筑的数字化分析和建档,做到每一个楼栋、每一个庭院都有自己的详细数字档案;采用分光测色色差仪,对外墙原有留存色彩分区域分部位测量,并记录相关数值,为后期外饰立面色彩提供溯源依据。
靖宇街恢复百年面包石路面,历史文化建筑展露新貌。韩伟摄
修缮中,名城公司在对历史文化建筑加固、保证安全的同时,按照去伪存真、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不改变原结构、最小干预原则实施修缮,坚持使用原来的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保存和还原恢复灰塑、灰缝、壁画、门窗、外廊、楼梯、铁艺的原有形制、结构、色彩等特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分布着多栋色调为青灰色的清水砖历史文化建筑,砖墙勾缝采用讲究的“鲇鱼缝”工艺——两道青砖间的缝隙像是小鲇鱼一样均匀突起,工匠经过大量试验,自创施工用具复原了这一传统施工工艺。三江闽粤会馆等历史文化建筑墙面原有多处漂亮的中式彩画小品,公司请多名画师试画,挑选出契合百年前原貌风格的,展开壁画修复作业,原汁原味再现老道外的风采意韵。在商号牌匾方面,请书法家依照原样书写牌匾,并采用AI技术放大老照片局部字体,用PS掰正后用单勾法结合双勾法勾线,再用重墨填实。
业态与建筑的融合之美。刘靖文摄
位于靖宇街与景阳街交口的原东永德旅馆,是一栋外观为折中主义风格、内部为砖木结构的典型中华巴洛克建筑。该栋3层建筑因为曾经失火,内部结构完全损毁。在东永德旅馆的修复过程中,名城公司在市资规局和哈尔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传承课题组专家的大力帮助下,在几乎成了废墟的建筑内部反复踏查,并论证设计方案后,复原了建筑内部和庭院的结构布局。名城公司依据老照片,恢复了旅馆楼顶精致的木结构六角望火楼,让老建筑原汁原味再现出百年前的风采……
正是在各个细节上都下足了“绣花”功夫,确保了修复的高水准和高品位,才使得老建筑原汁原味再现百年芳华,建筑学者、民俗研究员、摄影爱好者对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名城公司已完成三期项目首开区20栋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缮、庭院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首开区范围外22栋历史文化建筑的全面修缮,13栋历史文化建筑主体结构修缮施工,2栋历史文化建筑的结构加固。
“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保护和利用结合”引流量,
让历史文化建筑用起来、活起来
名城公司按照“保护和利用结合”原则,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建筑用起来、活起来。通过最大限度恢复历史文化建筑原业态、提升品牌级次和业态丰富度两种方式规划引入业态,推动业态实现中西融合、新老融合、载体与内容融合、流量与文化融合,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更多生机和活力,助力哈尔滨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目前在三期项目首开区内,当年原址经营的老字号天津包子、老都一处,还原历史业态的老字号中华巴洛克温泉浴馆、中国丝绸、吴裕泰茶庄、三八饭店、振兴东饭庄,哈尔滨本地老字号华梅西餐厅、鑫鹏火锅、同发面馆、老王头熏酱饺子、丰永记熏肉春饼以及麦当劳、设计师酒店等品牌商家均已正式摘牌取得经营权。
其中,标志性老字号三八饭店率先开业,自2025年1月份实现运营以来,常常出现排队候餐的火爆场面。同时,名城公司也充分考虑到三期首开区和已运营街区的联动关系,下一步将重点在三期首开区内深化民俗业态的植入和提升,使其与现有街区的经典民俗业态形成互联互动,增强老道外传统民俗体验感,打造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业态特点和吸引力。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韩伟摄
如今,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已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AAA景区。名城公司以重塑“哈尔滨文艺复兴”文化名片、创造“尔滨艺术生活方式”空间载体为出发点,围绕文商旅深度融合的产业定位,打造集文化体验、品质宿集、美食餐饮、娱乐休闲、潮流零售、产业社区于一体的哈尔滨超级微度假目的地。
2024~2025年,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消费数据成绩斐然。街区2024年接待游客破千万人次,2025年开年前两月接待游客数破300万人次。提振旅游消费同比上涨50%以上,人均消费提升20%,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随着中华巴洛克三期项目逐步投入运营,街区将持续激活文旅新动能,让哈尔滨文旅经济发展的脚步更加稳健。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韩伟摄
据名城公司负责人介绍,开埠文化、建筑文化、商市文化是街区最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许多历史文化建筑都沉淀着“红色记忆”,在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中,公司正着力挖掘街区历史中的红色文化。
靖宇街西段街口的东永德旅馆,也曾叫天泰客栈,是抗战时期哈尔滨地下党组织常用的秘密接头点,杨靖宇将军曾来这里看望回巴彦组建抗日游击队、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第一枪的张甲洲,李兆麟与冯仲云曾在这里秘密接头。另外,当年杨靖宇将军就工作生活在靖宇街,经常深入道外区的皮鞋厂、毛织厂和各中学开展抗日工作。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韩伟摄
南四道街62号,是地下党组织的“哈尔滨青年会”旧址;靖宇街23号,是周恩来早期来哈住过的地方;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邓洁民先生在靖宇街创办了一所新型的东华学校,是马列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重要基地之一;还有1923年创办的进步报刊《哈尔滨晨光》旧址、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刊物《哈尔滨新报》旧址、左翼作家萧红居住过的“东兴顺旅馆”旧址等……这些极具魅力的红色文化以及其他陆续发掘的文化内容,将不断支撑中华巴洛克街区在保护利用结合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
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建筑,
“哈尔滨样本”提供城市更新范例
哈尔滨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她极具包容性的文化特质,也让哈尔滨凭借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城市风貌驰名中外,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也使得这座城市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早在1984年,哈尔滨就已开展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发掘工作,迄今全市共有三个历史城区、22个历史文化街区和1200余处历史文化建筑。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韩伟摄
2024年,为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遵循“规划引领、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动态监管、共建共赢”的原则,哈尔滨市政府主导成立了由市发改委、财政局、资规局、住建局、商务局、文旅局、国资委、城管局、城发投集团等职能部门单位共同参加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专班,并出台了《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实施意见》,为市场主体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活化利用,推动历史文化建筑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独有作用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名城公司作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和工作专班的领导下,负责全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努力打造一批示范效应显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带动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按照以上的工作体系,名城公司不但在中华巴洛克区域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同时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D区保护更新中,名城公司统筹区域配套设施、核心要素完整保留和修旧如旧保护施工,注重细节把控和处理,再现中东铁路高级职工住宅百年俄式“黄房子”的建筑韵味和独特魅力,成功实现了活化利用,目前正在加紧打造俄罗斯风情园,使百年俄式历史文化街区真正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花园街百年俄式”黄房子“展露新貌。韩伟摄
“更新一片,活化一片,精彩一片。”这些举措使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文脉延续与城市功能提升相得益彰,成功打造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的“哈尔滨样本”,形成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目前,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名城公司正在市工作专班的组织领导下,分两批次推出红霞幼儿园、梅耶洛维奇大楼、国民街84号、临江街20号、红专街133号、道里区侵华日军仓库旧址、周恩来早年来哈旧址、东直路457号、道外区南十七道街159号、南十八道街116号、南十八道街134号、崇俭街59号等18个可独立运营的活化利用项目,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谋划共赢,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回应。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韩伟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己任,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要关系,巩固拓展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推动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以吸引社会投资方参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为突破口,加速探索构建多模式创新、多机制支持、多要素保障、多主体参与、多效益兼顾的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可持续更新模式。”
接下来,哈尔滨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将通过重塑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文化布局,丰富历史文化传承的新时代表达,努力把现代先进元素融合进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中,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滋养作用、产业带动作用、经济拉动作用、流量汇集作用,打造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城市更新范例,全面助力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