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产商用车制动系统头部生产企业,瑞立科密一度与控股股东瑞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集团”)高度绑定,因行业下行致业绩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减少却仍募资扩产。
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近日,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更新了于深交所主板IPO的招股书。
作为国产商用车制动系统头部生产企业,瑞立科密一度与控股股东瑞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集团”)高度绑定,因行业下行致业绩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减少却仍募资扩产。
瑞立科密是专业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
公司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核心产品已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的制动安全等领域。
目前,瑞立科密主营产品已覆盖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陕汽集团、金龙客车、中通客车、中集车辆、奇瑞、吉利、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一众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至2023年,瑞立科密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出具的证明,2021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位。
2020年-2024年,瑞立科密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1亿元、13.83亿元、13.26亿元、17.60亿元、19.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亿元、1.98亿元、9696.47万元、2.36亿元、2.69亿元。
图片来源:Wind
对于2022年业绩下降,据瑞立科密解释称,当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受国六排放标准切换、“蓝牌轻卡”等行业政策影响存在一定市场波动,因此公司业绩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尽管相关影响在2023年之后有所平复,但瑞立科密主要用于吨位较重的商用车的气压电控制动系统收入先降后升,整体增幅较小,2020年-2024年分别为8.42亿元、8.11亿元、5.62亿元、8.43亿元、8.9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67.85%、60.28%、43.27%、48.81%、45.89%。
即便如此,瑞立科密仍计划进一步增加产能。
最新招股书显示,瑞立科密计划募集资金15.22亿元,其中8.81亿元用于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通过项目的实施,公司将扩大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同时加大液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建设,但未详细披露具体信息。
2020年-2024年,气压电控制动系统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分别为114.15%、94.01%、51.74%、72.77%、75.12%,增加的产能如何消化存疑。
此外,瑞立科密对于新能源转型的缓慢也值得担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级顾问马仿列表示,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内销量达到7.9万辆,同比增长51%,渗透率达到17%,2024年同期为12%。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开始从政策推动走向市场推动的新阶段,且发展迅猛。
在招股书中,瑞立科密表示公司积极布局线控制动技术路线的代表产品EBS(电子制动控制系统),自主开发的商用车线控制动路线的代表产品EBS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北汽福田、陕汽集团、厦门金龙和三一集团等国内知名整车厂商定点配套。与此同时,瑞立科密积极布局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行业前沿领域,开发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等产品也已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EBS是一种商用车线控制动系统,由多个部件及控制单元协同提升制动性能,使制动响应更快,制动距离更短,并且具备丰富制动管理功能,扩展性强,满足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特殊需求。但EBS并非仅用于新能源汽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90km/h的牵引车辆与挂车、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等均应装备EBS,因此销量中究竟有多少最终用于新能源汽车尚未可知。
但从招股书中披露情况来看,或暂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此外,最令人诟病的要属瑞立科密与控股股东瑞立集团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充满了各类瑕疵的并购历程。
2001年12月15日,钟奋强、周锦城和张邻共同出资设立瑞立科密的前身科密有限。
2003年10月18日,科密有限因扩大经营规模、引入股东而增资,其中钟奋强、周锦城、张邻以无形资产出资500.00万元,但涉及的相关专利的权利人为科密有限,即用公司的资产向公司增资。
此外,钟奋强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1250.68万元是由钟奋强及其控制的企业对科密有限的债权豁免而形成,但形成上述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财务原始凭证等资料缺失。
相关瑕疵于2013年由新控股股东瑞立集团出资弥补。
瑞立集团于2008年收购科密有限51.00%股权,转让的约定对价为6120.00万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瑞立集团发现科密有限在股权转让交割日存在净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与出让股东发生仲裁纠纷。后经仲裁将转让价格降至5644.78万元。
2021年,为完善公司主动安全系统业务产品序列以及上游阀体结构件等原材料的产业链布局,并减少与瑞立集团的关联交易,瑞立科密收购了瑞立集团下属扬州胜赛思、武汉科德斯、温州汽科和温州立晨。
其中温州汽科系2020年9月瑞立集团出资2.4亿元专门为此次收购设立,并由温州汽科与瑞立零部件进行同一控制下的业务重组,温州汽科以账面价值收购瑞立零部件等相关资产金额合计约为2.40亿元。
瑞立科密收购温州汽科则由银信评估以收益法评估而非净资产定价,经其评估,截至2020年9月30日,温州汽科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为5.28亿元,较前次交易增值2.88亿元。
较高的增值率引起了市场关于其“利益输送”的质疑。
不过经此一举,瑞立科密的关联交易的确逐步减少。2020年-2024年,瑞立科密发生的经常性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8534.31万元、1.28亿元、1.29亿元、1.01亿元和2387.79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10.10%、12.75%、12.48%、8.13%和1.69%;经常性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3.19亿元、3.85亿元、2.73亿元、7787.84万元、3590.4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12%、27.80%、20.63%、4.42%、1.82%。
此外,瑞立科密对包括瑞立集团在内的大客户存在一定依赖性。
2020年-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4.50%、54.24%、44.24%、30.74%、29.53%,2022年以来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公司与瑞立集团的关联交易随着收购相关公司而减少。
2020年-2024年各年末,瑞立科密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01亿元、4.26亿元、6.22亿元、5.76亿元和5.9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92%、21.21%、27.49%、21.95%、21.11%。
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55、2.69、2.53、2.94、3.37,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4.21、4.06、3.82、3.52(2024年暂未披露)。收现比分别为0.48、0.90、0.55、0.70、0.89,长期低于1且波动较大,回收账款能力偏弱。
其中,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占比分别为63.90%、47.99%、53.78%、38.34%、33.78%。
2020年至2022年,瑞立集团均为瑞立科密应收账款余额第一大客户,占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分别达到46.53%、26.49%、39.21%。
目前,瑞立科密控股股东瑞立集团直接持有公司64.1613%股份。张晓平、池淑萍、张佳睿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张晓平和池淑萍系夫妻关系,张佳睿系二人之女。
张晓平、池淑萍通过瑞立集团控制公司64.1613%的股份;张佳睿直接持有瑞立科密7.4001%的股份,三人合计控制71.5614%的股份,能够对公司施加较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26日首次披露的招股书中“发行人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显示,瑞立科密于2021年产生现金分红4100万元,但在此后的招股书中却离奇消失,且未提及原因。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来源:洞察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