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乡村治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中,一村一辅警机制是关键的一环,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
在2025年,乡村正经历着全方位的蜕变,一村一辅警、老年食堂、农村土地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深刻影响着乡村的每一处角落,关乎着每一位村民的生活。
一村一辅警,筑牢乡村安全网
近年来,乡村治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中,一村一辅警机制是关键的一环,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
吉林在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后,效果显著。曾经,农村治安状况不佳,盗窃、邻里纠纷等时有发生,村民安全感较低。随着驻村辅警深入乡村,他们熟悉每一个村落的情况,主动调解矛盾,宣传安全知识。据统计,农村治安案件下降了35.1%,还协助打掉5个农村涉黑、涉恶团伙。在某村,过去有一伙小偷时常在周边作案,村民们苦不堪言。驻村辅警通过走访排查、收集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成功将这伙小偷抓获,村民们的生活终于恢复安宁。
湖北孝昌县也已全面实现一村一辅警机制覆盖,成果同样亮眼。刑事犯案率同比下降29.1%,电诈案件减少27.8%。在孝昌县某村,李大妈接到诈骗电话,对方冒充她儿子称出了车祸急需钱。李大妈心急如焚准备转账时,驻村辅警及时赶到制止,并详细讲解电信诈骗套路。此后,李大妈成为村里的反诈宣传员,协助辅警向其他村民普及防诈知识。
各地对驻村辅警任职有明确要求。宁南县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退役军人学历可放宽至高中,男性身高1.68米以上。舟曲县要求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退伍军人学历放宽至高中,女性净身高不低于158厘米。这些要求保障了辅警队伍素质,也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了服务乡村的机会。一村一辅警机制让乡村治安得到极大改善,辅警们扎根乡村,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建立起警民互信,为乡村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老年食堂,温暖农村老人晚年
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农村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老年食堂项目应运而生。
广西港南区已建立25个爱心食堂,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可免费就餐,每天服务900人次。为运营这些食堂,财政投入120万元,社会捐款50万元。在港南区某爱心食堂,张爷爷说:“以前自己做饭,有时候随便吃点,现在在食堂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还能和老伙伴们聊天,日子有意思多了。”食堂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为老人提供社交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重庆丰都县在30个乡镇实现老年食堂全面覆盖,采用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普惠9万余人。中央厨房统一采购食材、制作饭菜,保障质量和卫生;冷链配送确保饭菜新鲜送达老人手中。丰都县还开展300多场次服务活动,关爱1000多人次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文艺表演等,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食堂提升农村老人生活幸福感和尊严感,减轻子女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它让老人不再为吃饭发愁,感受到社会关爱,也让子女能安心工作。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老年食堂的支持,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如增加医疗保健服务、兴趣课程等,让老人享受更丰富的晚年生活。
农村土地政策,助力农业腾飞
2025年春耕春播关键期,国家持续推进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对高标准农田补助提高到2400元每亩,部分地区配套补助后可达3000元每亩,极大激发农民积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丰富。农田防护方面,修建防护林带、堤坝,抵御自然灾害。东北某村过去常受风沙侵害,农作物减产严重。通过建设防护林带,有效阻挡风沙,保护农田。田间道路建设至关重要,以前道路崎岖狭窄,农产品运输困难。如今宽敞平坦的道路方便农产品运输,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灌溉和排水系统是保障农田旱涝保收的关键。在干旱地区修建灌溉设施,让土地得到充足水源;洪涝频发地区完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积水。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田块平整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农户可全过程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某村村民成立监督小组,监督建设质量和进度。在建设灌溉设施时,村民根据当地情况提出建议,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灌溉效果。黄淮海地区农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农村土地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种植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优势。同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2025年这些乡村政策的实施,给乡村带来新机遇和希望。一村一辅警守护乡村安宁,老年食堂温暖老人心田,农村土地政策夯实农业根基。各方应积极行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
来源:农村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