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技术 | 在采访现场,记者用意念操纵了“第三只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7 18:55 4

摘要:随着“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脑机接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向普通读者形象地呈现这项技术?这项技术未来有何应用场景?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产业一线”栏目实地调研了两家脑机接口技术公司。

随着“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脑机接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向普通读者形象地呈现这项技术?这项技术未来有何应用场景?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产业一线”栏目实地调研了两家脑机接口技术公司

庖丁解news特邀两位“操刀”记者,跟着她们开启一段用意念控制实物的神奇体验之旅。

如何切入一个陌生的行业?

何为“脑机接口”?这是整篇稿件绕不过的问题,若无法解释清楚,读者可能因为看不懂而放弃阅读。这并不是一个好理解的概念,记者需要先做到心中有数,再转换为通俗易懂又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读者。

相较于抽象的“脑机接口”,读者显然更容易理解“意念操控”“隔空取物”等概念。

做足功课,正式采访才能心中有数,也更容易赢得受访者好感,有助于获取更多细节信息,让后续的写作更加轻松。

事实上,由于脑机接口技术涉及医疗康复、神经科学乃至机械工业等多个领域,采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专业学术名词。早做了解,还可以避免采访过程中不必要的追问打断受访者思路。

我们俩做了什么?一方面,浏览大量研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与技术背景。另一方面,敲定走访企业,浏览近一年来相关行业的新闻报道和企业采访。

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康复、大健康、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优势,该企业也是近期爆火的杭州“六小龙”之一;臻泰智能深耕医疗级市场,与西安交大、西京医院等医疗机构深度合作,产品更多面向医院和康复机构。

了解了受访企业发展现状与产品方向,采访才更有的放矢。

“我用意念控制一双不属于我的手”

准备就绪,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去了杭州的强脑科技与西安的臻泰智能,体验了仿生智能手与意念控制康复设备。

杭州 强脑科技

在强脑科技,记者看到公司智能仿生手体验官穿戴智能仿生手弹琴、写书法、握手、打字、辅助翻书,也看到智能仿生腿体验官穿戴智能仿生腿跑步、走路。

在与智能仿生手体验官握手时,记者能感受到智能仿生手强有力的手部力量。在谈话的间隙,智能仿生手体验官会时不时做出摩挲手指、握拳、交叉手指等小动作,似乎不需要强烈专注的意识,智能仿生手也能感应并做出反应。

这让记者感受到,科技从来不是冰冷、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而是人性化的,服务于人并成为人的一部分

不过,目前,智能仿生手尚未能感知外界温度、感受力的强度。工作人员介绍,下一代智能仿生手会加入感觉反馈功能,让佩戴仿生手的肢残人能够利用仿生手感受到世界的纹理和温度。

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

要挖出现场细节,一是要多走现场、多和人交流,这是获取可感细节最直接的方式。毕竟在落地杭州之前,记者对于强脑科技的了解,只停留在媒体报道、公司宣传,还有以往的视频图片上。

在采访拍摄的前一天到现场走走、看看,不仅为了熟悉场地,找好拍摄角度,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也是体验式报道更生动、更有生命力的关键。

这次采访拍摄的前一天,记者就把强脑科技的展厅、小憩休息区“溜达”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果真聊出了不一样的细节!

二是亲身体验,并把体验感受告诉读者。记者是连接新闻事件与传播观众的桥梁,“亲身体验”必不可少。

脑机接口技术目前仍未普及,读者通过文章能够了解脑机接口的概念、应用、价格、前景,但是使用感受如何,读者未必了解。此时,需要记者通过体验,以第一视角将感受传递给读者。

在体验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的过程中,仿生手能随着记者的意念慢慢伸出手指,这更让记者感受到脑机接口技术的及时性与融合性。

中新经纬林琬斯体验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

西安 臻泰智能

走访臻泰智能的过程中,记者首先体验了抓蝴蝶、煎鸡蛋等多个提升注意力的小游戏:通过想象抓握,无形的脑电信号通过脑电头带被采集,经过电脑分析处理,转换成屏幕上的动作,仿生手也同时带着记者的手指动了起来。

中新经纬熊思怡体验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训练

每成功一次,电脑屏幕上不仅会浮现“你做得真棒”的文字,甚至还有语音祝贺。记者感慨,这样的康复训练不仅不会让我感到枯燥,甚至还会希望能多“玩”几次!

体验臻泰智能脑机接口上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产品时,体验者的脚被固定在踏板上,当机器人带着记者的腿动起来时,屏幕上虚拟的骑行场景也随之变化,来自肢体和视觉的双重反馈,让记者感觉仿佛真的在骑行。

体验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长时间刻意控制健康的肢体不做动作,记者的小腿出现了短暂的痉挛,康复机器人立刻停了下来,等待痉挛过去后才重新开始康复训练。这样人性化的设计细节,也让记者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中新经纬熊思怡体验脑机接口上下肢康复训练

从受众出发,回应受众

此外,进行采访时,也需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普通人能用这项技术做什么?大众能负担得起吗?多问读者关心的问题,并在采访中获得答案,能让文章更具可读性。

在对臻泰智能CEO王浩冲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东已获批‘脑机交互康复训练’医保目录,脑机接口肢体康复训练单次120元,医保能报销大部分”等信息,成为文章的一个小亮点。

这些信息提醒记者,未来继续跟进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报道时,除了企业的声音,也应该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联系采访脑机接口技术的体验者,听听他们的感受,让报道更全面、角度更多元。

由于强脑科技的产品能为残疾人康复、孤独症等脑疾病患者提供解决方案,庞大的残疾人等群体成为记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在2024年9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持证的有3800多万。残疾人是否愿意佩戴、是否能够普及脑机接口技术、产品价格是否还有下降的空间,这些都是记者在采访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整个采访过程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如在展望脑机接口技术未来的普遍性时,记者引入了读者熟悉的“手机”,请强脑科技高级副总裁兼合伙人何熙昱锦将二者进行对比与预判,对方提及“可能5至10年后,脑机产品的数量就会超过手机”,这成为文章的一个亮点。#5至10年后脑机数量或超过手机#话题也顺势登上微博热搜第10位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