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卤制品三巨头” 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陆续公布了 2024 年财报 ,数据显示,三家企业均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的情况,门店数量也大幅下滑。周黑鸭门店净减少 785 家,煌上煌门店数净减少 837 家,绝味食品虽未在年报中披露门店数据,但据第三方平
巨头关店,业绩下滑引关注
最近,“卤制品三巨头” 周黑鸭、绝味食品、煌上煌陆续公布了 2024 年财报 ,数据显示,三家企业均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跌的情况,门店数量也大幅下滑。周黑鸭门店净减少 785 家,煌上煌门店数净减少 837 家,绝味食品虽未在年报中披露门店数据,但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推算,近 16 个月时间门店净减少 3821 家。
事实上,这并非 “卤制品三巨头” 首次业绩下滑。早在 2022 年,三家企业净利润就均大幅下滑。近年来,“卤味太贵” 的话题更是频繁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吐槽。有网友感慨:“随便买点鸭货就得小 100 块,真是吃不起!” 也有人表示:“现在的卤味价格越来越离谱,性价比太低了。” 那么,曾经备受青睐的卤味巨头们究竟怎么了?是定价策略失误,还是市场竞争太过激烈?抑或是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发生了转变?昔日辉煌,扩张之路成就巨头
曾几何时,卤制品三巨头凭借独特的口味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风光无限 。它们通过跑马圈地式的门店扩张,迅速占领了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绝味食品堪称卤味行业的 “拓荒者”,早在 2005 年就在湖南长沙创立,2017 年成功登陆上交所,2019 年迈入 “万店时代”。截至 2023 年底,绝味食品门店总数达 15950 家,净新增门店数 874 家。快速的门店扩张让绝味食品快速占领市场,2023 年营业收入为 72.61 亿元,占中国卤味行业总市场规模的比例约为 2.28%,这一市占率在休闲卤制食品行业中排名第一。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和加盟体系,实现了 “冷链生鲜,日配到店”,并与加盟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周黑鸭在 2019 年末开启 “特许经营” 模式,如同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2020 年 6 月,周黑鸭进一步升级该模式,开放单店特许经营,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入局。截至 2021 年底,周黑鸭共收到近 1.6 万个特许商申请,特许经营门店达到 1525 家,特许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达 20.6% 。2022 年 6 月,周黑鸭推出单店特许经营 2.0 轻盈版,不仅扩大了准入市场区域,还降低了投资门槛。在一系列策略推动下,周黑鸭门店数量快速增长,业绩也大幅提升。2023 年上半年,周黑鸭实现总营业收入 14.15 亿元,同比增长 19.8%;实现净利润 1.02 亿元,同比大增 453.6%。煌上煌同样不甘落后,在 2023 年 10 月提出 “千城万店” 计划,计划在未来 3 - 4 年内开设超过 10000 家门店,每年新增 2000 家以上门店。从 2017 年至 2020 年,煌上煌门店数量不断攀升,分别净增门店 212 家、403 家、698 家和 921 家,经营业绩也同步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通过大规模的门店扩张,卤制品三巨头成功塑造了强大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然而,这种扩张模式也为它们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如今困境,营收净利双降
(一)数据呈现惨淡业绩
从 2024 年财报数据来看,周黑鸭实现营收 24.51 亿元,同比下降 10.7%;净利润为 9820 万元,同比下降 15% 。门店总数也从 2023 年的 3816 家减少至 3031 家,净减少 785 家,这也是周黑鸭上市以来首次录得门店负增长。其中,自营门店净减少 94 家至 1591 家,特许经营门店净减少 691 家至 1440 家。被称为 “卤味一哥” 的绝味食品,2024 年营收为 62.57 亿元,同比下降 13.84%;净利润为 2.27 亿元,同比下降 34.04%,这也是其 2017 年上市以来业绩降幅最大的一年。从单季度数据来看,第四季度的财务表现呈现断崖式下跌,单季度营收为 12.42 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达 2.11 亿元,直接拖累了全年业绩。在门店数据方面,虽然年报未披露具体数量,但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推算,其门店总数相比 2023 年减少了 981 家。
煌上煌同样未能幸免,2024 年营业总收入为 17.39 亿元,同比下降 9.44%;归属净利润为 4032.99 万元,同比下降 42.86%。门店数量也降至 3660 家,较上年同期减少 837 家,加盟店数量从 2023 年的 4235 家锐减至 3419 家,减少 816 家,加盟模式收入为 11.1 亿元,同比下降 11.99% 。(二)多因素导致业绩下滑
曾经风光无限的卤味巨头们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困境?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随着卤味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饱和度逐渐提升,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大大小小的卤味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传统的竞争对手,一些新兴品牌也凭借独特的定位和营销策略分食市场份额。比如主打热卤的盛香亭,以其新鲜现做的特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卤味品牌,也在当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些竞争对手的出现,让消费者的选择增多,卤制品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注重健康和营养均衡 。卤味食品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和油脂,在健康饮食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卤味的消费频次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其他休闲食品品类不断推陈出新,现制茶饮、现制烘焙、包装零食等品类发展迅速,抢走了消费者的时间和消费频次,进一步压缩了卤味市场的空间。
卤味行业还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 。无论是鸭脖、鸭翅还是其他卤味产品,各大品牌在口味和产品种类上差异不大,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消费者在选择卤味时,往往会因为缺乏差异化而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哪家有优惠或者离得近就选择哪家。而且,卤味企业过去过度依赖线下门店的销售模式,在市场环境变化、门店消费需求变弱时,单店盈利下降,对企业整体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尽管一些企业开始拓展线上渠道,但线上业务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物流配送、产品保鲜等问题,尚未能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网友吐槽,高价成消费阻碍
“卤味太贵” 已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普遍共识 ,也成为制约卤味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卤味价格的吐槽层出不穷。有网友无奈地表示:“本想解馋买点鸭脖,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高得离谱,随便一点就几十块,真的吃不起。” 还有人调侃:“现在的卤味都快吃成奢侈品了,工资不涨,卤味却一直在涨价。”从实际价格来看,卤味三巨头的定价确实不低 。以周黑鸭为例,其招牌卤鸭脖单价可达 59.8 元 / 斤,鸭锁骨单价为 62.8 元 / 斤;绝味食品的鸭脖单价是 54 元 / 斤,鸭锁骨则为 48.1 元 / 斤。这样的价格相比其他休闲食品,明显偏高。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卤味时,往往会发现实际重量与预期不符,很多卤味产品骨头较多,肉量较少,这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性价比感知 。在消费理念愈发理性的当下,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过高的价格使得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直接导致了购买意愿和购买频次的下降 。
卤味价格居高不下,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成本因素 。从原材料方面来看,鸭副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卤味成本影响巨大。此前,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鸭掌、鸭翅、鸭脖等鸭副产品原料价格大幅上涨 。国元证券指出,早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起,卤味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就逐渐显现。相关研报显示,知名卤味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普遍占比达到 70% - 80% 。原材料涨价,卤味产品跟着涨价,看似是正常的市场反应。然而,当原材料价格回落时,卤味产品的价格却并未随之下降 。以 2024 年上半年为例,由于鸭副产品原材料价格回落,部分卤味企业的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了 2.89 个百分点,但其市场价格却依然维持高位。
除了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也是导致卤味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对于以直营为主的周黑鸭来说,其销售费用率一直居高不下,2023 年上半年达到 33.4%,2024 年上半年更是增长至接近 40% 。线下自营门店的增加,使得租金及销售人员薪金福利等费用大幅增加,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而绝味食品和煌上煌,虽然以加盟模式为主,但为了维持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也需要在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同样会推动产品价格上升 。破局之路,探索新增长模式
(一)巨头们的转型尝试
面对业绩下滑的困境,卤制品三巨头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转型,试图通过一系列策略来重振旗鼓。在产品创新方面,周黑鸭推出了多种新口味的卤味产品,如藤椒味、蒜香味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还开发了一些新的品类,像卤味素食、卤味零食等,丰富了产品线。绝味食品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低盐、低油的健康卤味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此外,还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升级,在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提升产品品质。煌上煌则专注于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卤味产品,将各地独特的风味融入其中,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
渠道拓展也是巨头们转型的重要方向 。周黑鸭积极拥抱新零售趋势,大力发展线上业务,不仅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还加强了与外卖平台的合作,通过外卖服务拓展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可以更便捷地购买到产品 。同时,周黑鸭还创新 “锁鲜 & 散卤二合一门店”,门店集散装卤味产品和锁鲜产品为一体,其中散称产品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选择,而锁鲜装产品又可以满足出行消费者的需求,开创了卤味行业全新的门店业态,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绝味食品同样加大了线上渠道的投入,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 。
此外,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开设门店,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 。煌上煌则在巩固线下核心市场的同时,携手微盟等合作伙伴,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通过 “线上零售 + 品牌连锁” 的模式,推动了近 5000 家连锁门店的数字化升级 。同时,利用小程序商城等线上平台,打通了线下门店、导购社群、公众号等渠道,构建了全渠道泛会员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并行、店仓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
多元化发展也是巨头们的重要尝试 。煌上煌依托肉制品 “煌上煌”、米制品 “真真老老” 以及网红猪蹄小吃 “独椒戏” 三大核心品牌,构建起了强大的品牌矩阵,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绝味食品则通过投资与参股进入了多个领域,如奶茶、轻餐饮等,构建了一定的投资版图 。(二)转型面临的挑战
然而,巨头们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卤味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品牌层出不穷,传统巨头们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新兴品牌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灵活的市场策略,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例如,一些网红卤味品牌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巨头们在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时,需要面对来自这些新兴品牌的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消费者接受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当巨头们推出新口味、新产品或新的销售模式时,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 。如果新产品的口味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或者新的销售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不便,都可能导致转型失败 。比如,健康卤味产品虽然符合健康饮食的趋势,但由于其口味可能与传统卤味有所不同,一些消费者可能难以接受 。此外,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知和信任需要时间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巨头们可能会面临销售不佳的困境 。
运营成本的增加也是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无论是产品创新、渠道拓展还是多元化发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开发新产品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研发投入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拓展线上渠道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电商平台运营团队以及线上营销推广费用;多元化发展则需要进入新的领域,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挑战,增加了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 。如果这些投入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未来展望,卤味市场走向何方
卤制品三巨头目前正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业绩下滑、门店关闭、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等诸多挑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卤味市场已走向末路,相反,在困境中也蕴藏着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健康和个性化需求将不断增加 。卤味企业若能抓住这一趋势,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出更多符合健康理念、具有独特口味和个性化包装的产品,必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例如,开发低盐、低油、低糖的卤味产品,满足健康饮食需求;推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定制化产品,如儿童卤味、老年人养生卤味等 。
在渠道拓展方面,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未来卤味市场的主要发展模式 。线下门店作为品牌展示和体验的重要场所,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应注重门店的精细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通过优化门店布局、提高单店盈利能力,实现线下业务的稳定发展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优势,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外卖配送等方式,提高产品的销售范围和便捷性 。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全渠道营销的格局,将为卤味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市场下沉也是卤味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凸显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卤味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市场上的品牌竞争相对较小 。卤味企业可以通过拓展下沉市场,开设更多门店,将品牌和产品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在下沉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调整产品策略和价格定位,以适应市场需求 。
此外,卤味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和形象,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品控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卤味产品 。
虽然当前卤制品三巨头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只要它们能够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市场发展机遇,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市场下沉、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在未来的卤味市场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而整个卤味行业,也将在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中,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少荣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