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抗肿瘤治疗在新药物和新方案上持续取得进展,但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均可引发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抗肿瘤疗效,因此积极、合理、规范、全程地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强度和医疗安全。
近年来,抗肿瘤治疗在新药物和新方案上持续取得进展,但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均可引发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抗肿瘤疗效,因此积极、合理、规范、全程地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强度和医疗安全。
本文聚焦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处理原则,旨在为读者快速建立相关知识框架,更好地助力临床工作。
处理篇
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处理原则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岩、赵媛媛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积极、合理、规范、全程地预防与处理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有利于保障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1-31. 在抗肿瘤治疗的第1个周期开始就应预防性用药
2. 止吐药需在每次抗肿瘤药物开始前使用且覆盖整个风险期:
3. 接受多日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面临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双重风险,抗肿瘤药物首日后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重叠。预防方案中各药物的使用频率和时间不同于单日抗肿瘤治疗的预防方案。
3重视抗肿瘤药物初始预防方案的制定,起始即应规范预防;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和之前止吐措施的疗效;对于多药联合方案,止吐方案的选择基于其中致吐风险最高的药物。
三、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1,31. 在合适的剂量和用药间隔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透皮贴片等)给予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3RA)具有近似的疗效。
2. 根据给药环境(住院或门诊)优选给药路径(静脉注射、口服或经皮给药)和给药间隔:中高致吐风险的门诊患者在选择5-HT3RA时,应避免静脉注射,以口服、皮贴的给药方式,选择更为长效的帕洛诺司琼胶囊或格拉司琼透皮贴。接受多天抗肿瘤治疗方案的患者尤其需要考虑给药路径。
3. 多数正在呕吐的患者口服给药难以实现,应优先考虑经直肠、局部、皮下或静脉给药方式;必要时选择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案或不同的途径。
四、 注意止吐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6关注患者对止吐药物的耐受性、依从性及个体风险因素,接受多天抗肿瘤治疗方案患者尤其需要考虑。
对于止吐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除需疗前宣教外,疗中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特别是出现后推荐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对症处理。总体而言,止吐药物不良反应多数轻微且可控,如症状严重,除加强对症处理外,下个周期化疗时需对预防性止吐药物进行调整。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推荐意见:
①5-HT3RA可增加心律失常风险,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而奥氮平、甲氧氯普胺和氟哌啶醇均可增加此类不良反应风险,当存在上述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加强心电图监测;②由于NK-1RA是CYP3A4的抑制剂,而地塞米松是CYP3A4的底物,因此与NK-1RA联合用药时,地塞米松需要减量;奈妥匹坦与CYP3A4代谢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如多西他赛、瑞波西利、哌柏西利、来曲唑、奥拉帕利等)有强抑制相互作用,合用时应谨慎,建议对患者进行监测。
1. 生活方式调节、饮食咨询可能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如少餐多餐、选择健康的食物、控制食量等。
2. 酌情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 注重治疗后恶心呕吐风险再评估。根据上一周期止吐疗效,动态调整下一周期抗肿瘤治疗时的止吐方案。
4. 避免过度使用预防性止吐药物,以免使患者暴露于止吐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并造成不应有的经济负担。
5. 在规划止吐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健康素养及社会文化差异。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安全性和预后。
作者简介
黄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赵媛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 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 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 委员
美国Montefiore 医疗中心/爱因斯坦医学院 访问学者
获得“羊城好医生”称号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Cancer cell, J Hematol Oncol, EClinicalMedicine, J Immunother Cancer, Nat Commun,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Cell Rep Med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参考文献
1.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
2.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防治指南
3.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
4.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5. Deb S, et al. Daru. 2023 Dec;31(2):95-105.
6. CINV 药学门诊服务指引(广东省药学会2023年4月18日发布)
7. NCCN antiemesis guidelines. V1.2024.
专题介绍
近年来,中国在肿瘤综合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不断开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仍然是临床上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副作用之一,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治疗依从性和疗效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助力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对于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规范化处理能力,中国医学论坛报携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黄岩教授团队,精心策划“11天学习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处理锦囊”专题活动,旨在通过解析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特征、风险评估、处理方案等内容以及解答临床常见疑问,向中国肿瘤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普及规范化处理流程,帮助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