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当财神?其实早在1800年前,我的忠义就被商人盯上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9:25 2

摘要:曹操隔着琉璃罩看我,叹口气:"云长啊,当年在许都,你若肯留下,何至于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我的头颅被孙权送往洛阳,盛在镀金银盒里。

曹操隔着琉璃罩看我,叹口气:"云长啊,当年在许都,你若肯留下,何至于此?"

他命人用沉香木刻身躯,以王侯礼葬我于关林——那时的我们,都不知道,这具被分成三处的尸身(头在洛阳,身在当阳,魂在荆州),日后会成为华人世界最忙碌的神明,既能保境安民,又能招财进宝,连戏台上的脸谱,都比我的偃月刀还红。

有人说我是"武圣",与孔子并列;

有人说我是"武财神",香炉比兵器库还热闹。

呵,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我"壮缪侯",这个带着惋惜的谥号,怎比得上五百年后,隋代天台宗智顗和尚在当阳玉泉山说的一句"愿为伽蓝神"?

荆州百姓最早拜我,不是因为忠义,是因为害怕。

东吴占了江陵,战火后的百姓在废墟里捡到我的绿袍残片,供在破庙求平安。

他们说夜里看见红面长髯的将军骑马巡逻,其实是流离的蜀军伤兵——但流言传开后,当阳的玉泉祠里,开始有了我的泥塑。

真正让我"显灵"的,是隋朝的一场旱灾。

智顗和尚路过当阳,见百姓在我的荒冢前哭号,便说梦见我显圣:"愿建寺护持佛法。"

他哪里知道,我生前最恨士族欺压百姓,死后倒成了佛门护法。

但看着寺庙落成,百姓有了栖身之所,我这把斩过颜良的刀,也算有了新用处。

到了宋代,真宗皇帝封我"忠惠公",徽宗更过分,一口气封到"义勇武安王"。

我在云端看着朝堂上的衮冕冠服,想起建安五年(200年)在曹营,曹操赐我汉寿亭侯印绶时的场景——那时的爵位是虚的,现在的王爵更是虚的,唯有百姓在关帝庙里插的香,是实的。

真正让我和财神挂钩的,是明清的晋商。

万历年间,山西盐商在解州修关帝庙,供我镇压盐池的"蚩尤神"。

他们说我显灵击退灾异,保住了盐田——其实是他们用我的名号,团结了分散的商帮。渐渐的,商人们发现:

我斩颜良、诛文丑,能震慑宵小,保货物平安;

我挂印封金、辞曹归刘,象征不取不义之财;

我在荆州铸过"直百五铢"钱,多少和钱财沾点边。

最绝的是徽商,他们在典当行供我,柜台后必有我的画像,两边挂对联:"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

典当行的朝奉先生说,收当放款时看我一眼,便不敢短斤少两——原来商人要的不是我的刀,是我眼里的正气,能让账本上的墨,比银子还亮。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把我从祀关帝庙升级为"关圣大帝",与孔子的"文圣"并列。

我看着琉璃瓦下的金元宝堆成山,忽然想起在曹营,曹操送我赤兔马,我只说了句"有此马,一日可见兄长"——那时的我,哪里想得到,千年后人们拜我,不是为了见兄长,是为了让口袋鼓胀。

现在的人说我"武财神",不知道这头衔里藏着三层意思:

护财: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护的是刘备的家眷;如今护的是商人的货物,让thieves不敢下手。

守财:挂印封金,分文不取曹操的赏赐,教商人不赚昧心钱。

招财:我在荆州开堰修渠,让百姓丰收;如今商人信我能带来客源,就像当年百姓信我能带来雨水。

最有意思的是南洋的华人商帮,他们在货船上供我,说我能镇住风浪。

其实他们不知道,建安二十四年我败走麦城,正是栽在东吴的水师手里——但这不妨碍他们在罗盘旁摆我的小像,就像当年荆州百姓在船头刻我的青龙偃月刀,求的不是历史真实,是心里的安稳。

史书说我"刚而自矜",最终失了荆州。

但百姓不管这些,他们只记得:

我在曹营日日读《春秋》,是读书人的榜样;

我在华容道放曹操,是重义气的典范;

我死后显灵帮百姓治病、打官司,是有求必应的神明。

就像你们现代人信锦鲤、拜财神,本质上是找个心理寄托。

商人拜我,是给自己立规矩:赚了钱要讲义气,亏了本要守诚信;

百姓拜我,是求个公道:希望官府像我斩颜良一样,斩尽贪官;

就连江湖帮会拜我,也是借我的名义,让兄弟间少些背叛——

我这把偃月刀,早从战场上的兵器,变成了人心底的秤。

康熙年间,我看见一个晋商在关帝庙哭。

他的商队被马贼劫了,在残货里发现一本《春秋》,马贼没拿——原来连贼寇都知道,劫财不劫义。

商人擦干泪,在我神像前磕了三个头,后来他重修了庙前的石板路。

四百年后,如果你在华人超市看见我持刀而立,刀鞘上镶着金边,不妨想想:

那个在历史上败走麦城的关羽,那个在民间信仰里显灵的关圣,那个在商业世界里招财的武财神

其实都是同一个我,是中国人对"忠义+财富"的双重渴望。

我的刀还是那把刀,只是刀下斩的,不再是敌将的头颅,是世间的不公与贪婪。

你问我为什么成了武财神?

因为这世间的人啊,既想要刀刃的保护,也想要财富的安稳,而我,恰好能给他们一个相信的理由。

来源:灵犀心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