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戏匣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19:10 2

摘要:老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尽管不识字,但是懂得却不少。她的这些知识,除了亲身经历或者口耳相传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听说书看戏,尤其是听收音机,也就是她所说的戏匣子,得来的。小时候,老母亲就用听说书看戏得来的知识做人做事道理教育我们,让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勤勤恳

母亲的戏匣子

邓连朝

“这个新戏匣子就不用了,等到我百年之后,给我放到棺材里……”清明节时,老母亲对我们姊妹几个这样说道,尽管被我们一再劝说阻止,但是她老人家心意已决。

老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尽管不识字,但是懂得却不少。她的这些知识,除了亲身经历或者口耳相传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听说书看戏,尤其是听收音机,也就是她所说的戏匣子,得来的。小时候,老母亲就用听说书看戏得来的知识做人做事道理教育我们,让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事。得益于她老人家的谆谆教导,我们发扬光大了“一脉真传忠与厚,一条正道读与耕”的家风。

母亲年轻时,家庭条件不行,买不起戏匣子,但是各家各户都有小喇叭。每当小喇叭广播时,老母亲就坐在八仙桌子旁边的椅子上,手放在八仙桌子上,歪着头眼看着小喇叭,聚精会神地听着。遗憾的是,小喇叭里的内容,大都是时政新闻,很少我在说书唱戏的。那时候,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买个收音机,包括老母亲在内,全村人都羡慕不已。老母亲嘴上不说,心里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我们家也买个“戏匣子”听听。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家里条件逐渐好转,老母亲首先买了缝纫机和收音机。从那以后,老母亲一有空闲时间,就搂着她的戏匣子听起来。甚至在地里打着花杈,在家里拉着风箱烧火做饭时也听着她的戏匣子。吃饭时或者晚上我们都加班干活时,老母亲给我们讲她听来的故事,什么《岳飞传》《杨家将》《童林传》等小说,我们从老母亲这里听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成家立业后,老母亲又把戏台子——电视搬到家里,但是她老人家丝毫没有因为有了电视,而淘汰她的戏匣子,反而对她的戏匣子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是近年来,她人老了需要的睡眠时间少了。尽管早早地上床休息,但是却迟迟不能入睡。为此,就拧开她的戏匣子听起来,往往都是听得实在累了,收音机还响着就睡着了。睡醒一觉继续听,听累了再睡会儿。就这样,外边的人听着老母亲卧室里挺热闹的,认为她还没睡,实际上说不准她老人家到底是醒着还是睡着了。

老母亲的收音机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她听“戏匣子”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厚。戏匣子伴随着老母亲的大半生,承载着老母亲太多太多的情感,见证着老母亲的勤劳而又平淡的人生变化,寄托着她老人家的美好愿望。

来源:邓氏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