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电影迎来诞生120周年。今年到目前,我国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已突破25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哪吒2》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但国产电影的长期发展不能只靠《哪吒2》。一般来说,三四月是电影市场的传统淡季,而此前“清明档3.7亿收官”的话题也折射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听雨
2025年,中国电影迎来诞生120周年。今年到目前,我国电影大盘票房(含预售)已突破250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哪吒2》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但国产电影的长期发展不能只靠《哪吒2》。一般来说,三四月是电影市场的传统淡季,而此前“清明档3.7亿收官”的话题也折射出一个残酷的事实:目前的市场,缺好电影。
观众不去电影院的原因很多,质量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创作、拍摄出一部高质量的影片,重燃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观影热情?这个话题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4月16日,在之江编剧村举办的“好故事分享会”上,知名导演陈国星结合自己40余年创作历程作出了回答。
分享会现场。之江编剧村 供图
01
观察生活
作为一名创作者,陈国星最开心的是自己的影片被看懂了。现场,他讲了一个故事——
这两天,他前往浙江传媒学院进行创作分享。播放完影片《回西藏》后,一位来自西藏的学生表示:“陈导,我最喜欢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是偷马的人被抓住后,被拉到寺庙前进行忏悔。这个场景特别真实,因为这就是当地习俗的体现。”听完这位同学的讲述,陈国星很开心,“这个电影没白拍,这些细节被看到了也被看懂了。”
陈国星拍电影,从来不刻意迎合观众。
他明白,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人们的娱乐选择前所未有的多样化。除电影院外,观众可以通过流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观看影视剧。这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让他们对电影市场的期待值变得更高。
电影《横空出世》截图。图源 豆瓣电影
他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接受。但他不会因为短视频盛行,就在电影摄制中一味追求短视频的叙事节奏,而忽略了电影本身的语态。“这样到最后,什么都不是。”
细看他执导的影片,包括《横空出世》《第一书记》《回西藏》等等,总能于细节处窥见生活的真实痕迹,看到人物命运的颠沛起伏,感受到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文艺评论家徐洲赤如此评价:“陈导深耕现实题材与主旋律创作,擅长在历史叙事中挖掘人性温度,于时代洪流中捕捉个体光芒。”
关注人物命运,实现与观众的共情,是陈国星多年执导影片的原则。“创作是从生活中来的,讲好故事的关键在于观察生活和把握细节,直奔主题是创作的大忌。”他说,哪怕是近几年大热的短视频,深究那些爆款短剧,也能从看似夸张的剧情中,找到隐藏着真实的社会情绪切片。
导演陈国星。之江编剧村 供图
02
突破自己
细看陈国星的履历,会发现他一直在突破。
年轻时,陈国星当过火车司炉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又对导演专业产生兴趣,开始自学导演课程,并创作电影剧本。毕业后,他做过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演员等等,始终对新事物保持着探索欲。
这份好奇和勇气,贯穿他的整个导演生涯。1987年,他第一次执导大银幕电影《山魂霹雳》。此后,从传记片《孔繁森》、故事片《黑眼睛》,到电视剧《大工匠》《十万人家》等等,他涉猎不同类型及领域,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重量级奖项。
至今,陈国星依然保持着创作热情。或许,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在当下依然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热爱之外,他善于接受新事物、也乐于倾听年轻人的想法。
电视剧《十万人家》海报。图源 豆瓣电影
“今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电影讲法,这些都是我过去执导影片时没有的,比如一个片子里会有很高的戏剧密度等等。”陈国星表示,这都是好故事表达需要的,也是自己欠缺的。
为此,陈国星特别强调大量观影和拉片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基本保持每天看两部影片的习惯,拉片笔记也积了厚厚一摞。此外,他还鼓励现在的青年创作者,要以锐气打破创作定式,“看似不够完美的提案背后,有时也暗藏突破的可能。”
03
保持真诚
今年,陈国星有新作品即将上映。其中一部是浙江出品的《若如初见》,影片由芦苇编剧,李晨、余男、钟丽丽、刘奕铁等主演,讲述了60年代一对男女的唯美爱情故事。
“片子讲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并在宁波进行取景。”他说,影片呈现的不仅是年轻人简单的爱情,更是新中国成立后那代人的青春时代直到他们老去后的情感经历,有遗憾,但更多是释然。
分享会现场。之江编剧村 供图
陈国星坦言,全片很有文化底蕴,但一定程度上也设置了观影门槛,片中的情感经历或许会让老一辈的人更有所感触。不过,他也相信,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年龄层的人们也会对影片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最关键的,还在于在创作、拍摄电影时,是不是真诚的。
“我身边的人总说跟我工作时是高度紧张的,因为我在拍摄期间,哪怕只是闲聊,聊着聊着突然想到一个情节,就会开始去构思、去设想。”陈国星表示,在《若如初见》拍摄时,也是同样的情况。“私底下我们一堆人坐一起聊天,有时候聊到某一个点,就会开始去构思这个人物的生平经历、在片中出现的方式,以及如何去构图等等,大家有时候会被设想所感动,流出兴奋的眼泪。这一刻,我就知道,这个人物成了!”
一直以来,陈国星都坚信,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观众。他始终这样做,并会坚持做下去。
【新闻+】
由之江编剧村主办的“好故事分享会”是一个面向所有文艺创作人才的“会客厅”,围绕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网络剧、微短剧、动画片、戏剧、文学等领域,邀请主创人员分享幕后经验。这是之江编剧村常态化品牌活动,希望为广大影视创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促进文艺创作人才培育和精品内容孵化,推动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助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