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天前的4月7日,全球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亚太股市全线走低,韩国KOSPI 200指数期货两度交易暂停,并暂停程序化交易5分钟;中国台湾地区证交所股票交易也触发熔断。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4月17日,上证指数低开后翻红,收报3280.34点,愈发接近3300点,自4月8日起已实现“8连涨”。
10天前的4月7日,全球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亚太股市全线走低,韩国KOSPI 200指数期货两度交易暂停,并暂停程序化交易5分钟;中国台湾地区证交所股票交易也触发熔断。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汇金、金融监管总局等多方密集重磅发声,纷纷表示将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诚通、中国国新表示增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主动增持国内股票,同时表示近期将继续增持;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宣布,将开启回购股份;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也发布公告,将运用自有资金持续购买旗下权益基金产品,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划分、放宽投资约束,意在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多方护盘助力,助推上证指数的逆势反弹。
中央汇金在发布的公告中,明确了自身“国家队”的身份,表示已经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且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Wind数据显示,4月7日至4月16日,全市场股票型ETF净流入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4月8日单日净流入额超过1000亿元,是继2024年10月8日后,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单日资金净流入超过千亿的情况。
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入389.11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净流入316.93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净流入292.10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净流入200.20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净流入173.65亿元、华夏上证50ETF净流入153.75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净流入132.69亿元、华安黄金ETF净流入101.06亿元,成为区间净流入突破百亿元的8只ETF基金。
在机构密集增持后,沪深300也成了挂钩ETF产品规模最大的指数,规模首度突破1万亿元。截至4月16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数量为38只,总规模达到10617.96亿元,4月7日至4月16日的净流入额突破1200亿元。
以市场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在4月7日至4月16日的成交图中,4月7日、8日、16日均出现了大额交易,也对应着“国家队”的护盘操作。
此前,中央汇金已经是沪深300ETF产品的持仓大户。大河财立方记者整理发现,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4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沪深300ETF中,中央汇金及旗下子公司分别持有69.97%、73.68%、81.81%、78.73%的份额,是几只基金的最大持有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巨额资金纷纷涌入市场,其中宽基ETF成为资金流入的主力军,如沪深300ETF等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关注。这表明在4月7日市场大幅回调之后,众多优质资产已跌至价值区间,资金正通过抄底宽基ETF来布局中国的核心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业主题ETF亦迎来资金净流入,进一步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尤其是“国家队”入市之后,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显著增强。今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科技牛”行情,展现出强劲的赚钱效应。建议投资者此时可适时布局优质股票或基金,包括相关ETF,把握中国资产估值回升的良机。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来源:大河财立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