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讲座开始前,吴芸老师给溪畔社区捐赠40本好书,有作家签名本和她收藏的新书,内容涵盖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传记和名著等。作家蔡官富老师和沈志荣老师现场也分别捐赠了自己的签名作品。西湖区作协主席陈博君老师和溪畔社区马琳副书记共同见证了捐书美好时光。
4月16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节前夕,水秀苑社区“芸文化”工作室创始人、作家吴芸走进了溪畔社区邻里会客厅。
活动由中共西湖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作家协会指导,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文联、西溪街道办事处主办,西湖区作家协会、西溪街道文化站、溪畔社区承办。
现场吸引了西湖区作协作家、浙江省散文学会作家、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和西湖区西溪文化研究会老师,杭州诗社诗友以及广大阅读爱好者,济济一堂。
讲座开始前,吴芸老师给溪畔社区捐赠40本好书,有作家签名本和她收藏的新书,内容涵盖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传记和名著等。作家蔡官富老师和沈志荣老师现场也分别捐赠了自己的签名作品。西湖区作协主席陈博君老师和溪畔社区马琳副书记共同见证了捐书美好时光。
捐书仪式后,吴老师送上了《如何提升阅读境界》的文学盛宴,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一把打开读者对于阅读和写作全新认知的金钥匙。
讲座伊始,吴老师抛出上官婉儿与画家徐悲鸿的例子,生动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视角下,人们对历史人物与艺术大家评价的巨大差异。有人从政治权谋角度解读上官婉儿的传奇人生,有人则聚焦她在文学领域的贡献;有人惊叹徐悲鸿中西融合的绘画技法,有人更关注他画作中炽热的家国情怀和真实人生。这些多元观点碰撞,让大家深刻意识到,经典就像多棱镜,在不同时代的光照下,会折射出绚烂多姿的光芒。我们要解读一位古今中外的人物,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探索,这样才能更接近人物本身。
吴老师强调:“阅读不应停留在单一版本,应对比不同资料和观点的差异,就像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这样才能触摸到作品最真实的肌理。”这番话彻底颠覆了不少听众“读完即止”的浅阅读习惯。
谈到写作,吴老师以自身创作经历诠释“真诚”二字的力量。她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散文,而且也分享了“华语之声”“吴芸老师荐好书”栏目里“有文、有思、有趣、有意境”的作品。
吴老师告诉我们,好的文字是扎根在生活土壤里,鼓励我们用心观察平凡日子里的细微感动,“那些沾着露珠的真实故事,远比刻意编造的情节更动人。” 这让不少人明白,唯有脚踏实地,身临其境,将生活感悟融入笔端,才能写出有温度的好作品。
吴老师的讲座分享让我们明白,阅读不是单向吸收,而是与作者的心灵同频共振;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诚的生命表达。
讲座中,不少老师和吴老师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孩子的童年故事,阅读感悟和写作思考等,现场洋溢着愉悦的交流氛围。
讲座结束前,杭州诗社的诗友送给吴老师“梅兰竹菊”的书法祝福,诗友陈昱如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张裕老师的诗作《我们心中有阳光》,整个活动在感动中圆满落幕。
活动结束后,西湖区作协副秘书长蔡官富老师说:“水秀苑社区‘芸文化’工作室是我们西湖区特色文化工作室,吴芸老师一直致力于传播文化、分享好书的公益活动,难能可贵。”
大学退休陈可人老师说:“今日吴老师的讲座像一颗投入我心湖的石子,泛起的涟漪对我在阅读和写作路上很有启发。”
吴老师表示,以后将继续在“华语之声”app坚持做好“吴芸老师荐好书”公益品牌栏目,为传播书香和分享好书尽一份力。
作者:李茜雨 吴凡鸣 蒋齐晖
图片摄影: 杨海斌 蒋齐晖
来源:亿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