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由韧皮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能侵染所有柑橘品种。果树得病后,树势衰退,果品品质下降,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产。若果园柑橘木虱基数较大,病树清除不彻底,发病后2-3年果园将被毁灭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由韧皮部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毁灭性病害,能侵染所有柑橘品种。果树得病后,树势衰退,果品品质下降,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产。若果园柑橘木虱基数较大,病树清除不彻底,发病后2-3年果园将被毁灭
近年来受市场低迷、柑橘木虱抗药性增强以及果园管理松懈等原因影响,柑橘黄龙病在我市呈扩散暴发态势,对我市柑橘产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刻不容缓。广大果农务必要提高警惕,切实加强柑橘黄龙病防控。
柑橘黄龙病发病症状
(一)叶片斑驳黄化。叶片生长转绿后,从叶脉附近开始黄化,扩散呈黄绿相间的不规则不对称斑驳黄化,以叶片基部与下部边缘的黄化明显。
叶片斑驳黄化 柚子叶片斑驳黄化
(二)黄梢:开始发病时,几个枝条的新梢黄化(叶片不能转绿),一般出现在树冠顶部。
(三)“红鼻果”:感病果实在成熟时果蒂先红,其余部分不能转色,表现为“红鼻果”。有的表现为着色不均匀、青果、软果、僵果或畸形果;柚类、柠檬类一般不出现“红鼻果”症状。
(四)综合缺素症:柑橘黄龙病危害后期新梢叶片往往会表现缺锌、缺锰等综合缺素症状。
柑橘黄龙病传播途径
柑橘黄龙病菌能侵染根、茎、叶、花、果,但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病原菌分布不均匀。主要通过带病种苗(接穗、砧木、苗木)和柑橘木虱传播,也可通过人为嫁接传播,土壤、水、劳动工具不传播该病。
柑橘黄龙病防控要点
柑橘黄龙病菌目前还不能离体培养,尚未研究出能有效治疗的药物。砍病树、防木虱、种健康苗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规范普查清理病树
果农要经常巡察果园,发现病树及时清除,重点抓住秋冬季节(9-12月)普查清理病树。清除病树前必须喷药杀灭柑橘木虱,并按“五步法”(一锯:留蔸3-7cm锯除病树;二划:在树蔸切面上划“十”字;三涂:在树蔸切面上涂草甘膦;四包:用黑色薄膜包扎树蔸;五埋:树蔸盖土)规范处理树蔸,防止树兜萌发新芽。病树要整株彻底砍除,不能只砍病枝。
(二)重点防治柑橘木虱
一是重点抓住冬季、春梢和夏梢、秋梢、晚秋梢嫩芽萌发“五个关键期”施药防治。冬季、春梢期各防1次,夏、秋、晚秋梢嫩芽萌发期各防治1-2次。冬季、早春结合果园清园喷施机油乳剂+触杀性强的农药,如三唑磷、毒死蜱等。新梢嫩芽期选用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蚜酮、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丙溴磷、吡丙醚、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等高效药剂,交替使用。
二是抹除夏梢、晚秋梢和零星嫩梢,恶化柑橘木虱食物链,降低果园柑橘木虱种群数量。
三是清除果园周边枳壳等其它芸香科植物。
(三)及时补种健康苗木
砍树后要及时补栽健康苗,恢复果园生产能力。注意一定要购买经过检疫的无病柑橘苗木。建议搭建网棚将健康小苗假植1-2年,有效规避幼苗期易感染黄龙病的风险。
柑橘黄龙病防控注意事项
(一)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和提升栽培技术,增强柑橘树势。
(二)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科学开展病虫防控,严格遵循农药标签说明的使用范围、防治对象、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
(三)正确认识黄龙病防控措施,杜绝砍病枝不砍病树行为,反对通过“药肥”、“微生物菌肥”等治疗黄龙病树“黄化”行为。严禁向树体注射抗生素和其他不明成分药物的行为,否则会导致黄龙病快速扩散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
来源:小磊说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