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吵的那些架

摘要: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从其历程来看,的确称得上是一部“硝烟四起”的成长史,这个圈子里天才辈出、派系林立,却又偏偏一直没有一个证明或者公认是正确的,确保可以找到智能的理论。

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从其历程来看,的确称得上是一部“硝烟四起”的成长史,这个圈子里天才辈出、派系林立,却又偏偏一直没有一个证明或者公认是正确的,确保可以找到智能的理论。

所以,人工智能的每一次发展都是试错,每一步突破都伴随着争论和争议而来。

所以这个领域,也是有史以来科学家们“吵架”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无论是计算机科学界内的论战,还是跨界到数学、逻辑学、哲学、物理学、仿生学这些自然科学甚至到政治、文化这些人文科学领域,都出过或大或小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争论。

其中,有的斗争还酿造出了带着血腥气味的悲剧故事,有的斗争还导致了整个产业长达十年的低谷。这些都是书写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时无法回避的事件,后文中会一一提到。

在这里我们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先介绍达特茅斯会议前后,四位未来图灵奖得主之间的学科主导权之争,这是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的第一场争议。

会议地点:达特茅斯学院

达特茅斯会议参会者里四位图灵奖得主分为了两拨人,司马贺和纽厄尔是一拨人,明斯基和麦卡锡是另外一拨人。

司马贺和纽厄尔一生都是好友,自从36岁司马贺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美国著名智库)学术交流时遇到了当时仅25岁的纽厄尔,两人便一见如故、引为知己,并在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上一直是合作伙伴。后来司马贺将纽厄尔引荐到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两人虽有师生之名,但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发表文章时一律以字母顺序将纽厄尔放在前面,连受邀去演讲都是两人轮流。

明斯基和麦卡锡两人也是好友,他们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就认识,在麦卡锡去斯坦福之前两人也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达特茅斯会议期间更算是蜜月期,这个会议的会议计划书是麦卡锡写的,会议总结则是由明斯基完成的。

不过,这两拨人之间的相处就远远不能算是和睦了,他们从“人工智能”这个名字正式提出之前就开始了竞争。

纽厄尔和司马贺一直主张用“复杂信息处理”(Complex Information Processing)这个词作为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名词,以至他们发明的语言就叫IPL(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nguage)。

反对“人工智能”的理由是“人工”(Artificial)一词并不能体现对机器实现智能研究的初衷,这个学科明明是琢磨计算机如何才能自动处理信息的,加上“人工”不就变味了?

这理由听起来似乎过于咬文嚼字,但是从传播和心理的角度看却是相当有道理的,直至今天人工智能一词已被大众普遍接受了,还经常有人调侃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状况是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

达特茅斯会议众人的分享中,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成果是纽厄尔和司马贺的报告,他们在会议报告中公布了一款名为“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的人工智能程序,能自动证明罗素的《数学原理》第2章52条定理中的38条,其中一部分机器给出的证明(如定理2.85)要比罗素在书中给出的还更加优雅简洁。

这份报告现在是人工智能诞生初期最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之一,但是当年也是有段悲惨遭遇的。

纽厄尔和司马贺最早是把文章投给逻辑学最权威的刊物《符号逻辑杂志》的,但惨遭主编克里尼退稿,理由是:“把一本过时的逻辑书里的定理用机器重新证明一遍没啥意思。”

后来纽厄尔和司马贺给罗素写信报告逻辑理论家的证明成果,罗素又不咸不淡地回复说:“我相信演绎逻辑里的所有事,机器都能干。”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把纽厄尔和司马贺弄得很郁闷。

直到他们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公开了“逻辑理论家”程序和论文后,这项成果才终于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

后来这个程序火了之后,学界又对“逻辑理论家”是否算“首个人工智能程序”以及它是否能算开创了“计算机定理证明”这个人工智能的分支学科大吵了几轮。

司马贺(左)和纽厄尔(右) 来源:原创

虽然这几位学者的学术斗争已经放到明面上了,但相比起接下来那场明斯基与罗森布拉特把整个初生的人工智能学科闹得鸡飞狗跳、令连接主义学派几乎一蹶不振甚至最终严重到闹出人命的学术斗争来说,本次在达特茅斯会议前后麦卡锡、明斯基和纽厄尔、司马贺四人间关于学科主导权的争夺应算是很文明的君子之争了。

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其实还颇有点四大高手于华山之巅论剑夺天下第一的浪漫。

1958年,即达特茅斯会议结束之后两年,麦卡锡离开了达特茅斯学院,和明斯基一起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麻省理工的“MAC项目”。

两年后(1962年)麦卡锡又因与MAC的领导者不睦而出走至斯坦福大学。而纽厄尔与司马贺两人则一生都留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和研究。

四位大师在这三所大学桃李芳芳,今天人工智能学界的各路大咖们基本上都能够和他们扯上或远或近的徒子徒孙同门关系。

从此时起,美国人工智能学术圈就形成了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三足鼎立的格局。

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在一堆研究人工智能的跨界学者里,仍然有跨界学者中的“战斗机”——“全能学科大佬”,他们以一人之光,遮掩群星的光芒。

而在本故事中的四个主角之一——司马贺,就是这样一个全能学科大佬。下一篇,就为你讲述这位全能学科大佬的“开挂人生”。

本故事综合自《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一书。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1,针对人工智能的奠基人物、历史事件、运行原理、未来发展等四个方面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面解答了我们关于人工智能所需了解的各方面问题,全文通俗易懂、逻辑清晰、语言诙谐、可读性强。

一本书,带你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即使是小白,也能从一无所知到全面理解人工智能!

看完后,你就会发现人工智能不再神秘,而你也不必再焦虑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