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节课见”却成永别!师生泪别学生痛哭还没说再见就永远离开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00:24 2

摘要:这个春天,教育界又失去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单承彬教授,在4月16日晨间病逝,年仅60岁。

这个春天,教育界又失去了一位重量级人物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单承彬教授,在4月16日晨间病逝,年仅60岁。

一个满腹文章的儒者,悄然离开。他的离世让无数学子和同行震惊又悲痛,大家纷纷感叹,“太突然了,根本不敢相信!”

这条令人揪心的消息来自山东大学官宣。讣告显示,单承彬教授于2025年4月16日早上6点09分,在山东济南离世,因病去世,享年60岁。

学校决定于4月18日上午10:30,在济南市第二殡仪馆为先生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消息一出,不少学生陷入沉痛状态。评论区里,有人痛心写道:“怎么就突然去了?我还想着端午节去找他请教学术问题……”

很多人认识单承彬,是因为他的书、他的课、他的为人。而他的故事,其实也是一代知青子弟拼搏上来的真实写照。

单承彬,是1966年出生,山东郓城人。从小就是标准的“别人家孩子”,聪明好学,极爱读书。

曲阜师范大学,这本就是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毕业后他没停下求学脚步,1994年取得硕士学位,并在之后进入浙江大学,拿下文学博士学位,妥妥一位学历硬、专业扎实的高级学者。

一步一个脚印,从讲台讲到院长,再到学术带头人

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曲阜师范大学授课,由讲师做到副主任、院长,一路脚踏实地,不靠关系、不走捷径,全凭真才实学和后天的勤奋。

到了2020年,他正式调入山东大学,受邀成为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核心学术带头人,继续扎根古典文化方向研究,在这个领域中一步步走向顶峰

从教几十年,他讲书、写书、带学生、研究古籍,全部一线打拼,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国学教育中贡献卓著。

“教学名师”、多项大奖,只为一件事——把国学讲好

有网友感叹,单承彬虽然不是明星,但他绝对是“讲坛上的巨星”。

他的学生都知道,这位教授的课从来不照本宣科,讲起论语、聊到古籍时,总能举一反三,加点生活中的小梗,让人一边笑一边学。

他的教学能力也是被权威认可的,他不仅多次拿下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还获得过省级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并多次被评为“教学名师”

这些荣誉和奖项,都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做学问做教学的真实回报。

最令人动容的并不是他的荣誉,而是他对工作的坚持

讣告没有透露具体病因,不过据他的多位学生透露,单教授最近几周身体明显不好,但他并没有停课停工,也没有对外透露严重病情。

有学生回忆:“老师说自己有点不舒服,语气还很乐观,嘱咐大家安心读书,还说过阵子就恢复了。”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乐观的一个人,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匆匆离去,连句正式告别都没有。

这样的离别,真是让人痛彻心扉。

不少人回忆起教授生前的最后一面,是在2024年6月的一次公开露面。

照片中,单承彬教授坐在办公室里,戴着墨镜,用心批阅文件,眉头紧锁,一脸专注模样。虽然戴着墨镜,但那身板看着还硬朗。

那次合影中,他坐在一角,仍然是最特别、最有态度的一位。有学生回忆:“单老师特别有型,讲课幽默,还很有耐心,大家都爱听他唠国学。”

懂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像一般学者那么古板,反而特别懂年轻人,讲起论语能让00后都愿意听下去。

单承彬教授去世的消息一出,很多曾经的学生第一时间在社交账号上发文悼念。

有的写道:“先生一生清白,学富五车,是我见过最真实也最谦逊的教授。”

也有毕业多年但仍记得恩师一言一行的学生留言:“当年大三那年,正是他让我决定考国学硕士,没想到以后再也听不到他说话的声音。”

还有年轻的网友表示:“很多人都在骂00后不懂传统文化,可单老师,是用一节节生动的课让我们愿意了解、愿意去传承。他让国学不再是‘老古董’,而是活生生的智慧。”

一句句悼念,不光写给他,也是写给那个一心扑在讲台上的时代。

单承彬的去世,让人再次意识到真正的学者,远远比看得见的流量更重要。

讲了一辈子国学,研究了一辈子古文,最后在病中还坚持工作没离开岗位。没有引流、没有炒作,有的只是对学问的执念。

如今他走了,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书和讲义,还有一代代被他打开文化门槛的年轻人。

有人说:“一个社会如果老是追明星而忘记老师,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单承彬或许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热搜常客,但他的踏实和敬业,值得我们每个人肃然起敬。

今天,送别这位未曾道别的老师,只愿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翻书讲文。

愿您在天堂不再病痛,愿国学之光照亮更多后来者的路。

来源:爱生活的星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