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孩子可以治愈我们的依恋创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7 23:16 2

摘要:《2025城市单身女性养宠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突破1.24亿只,参与调查的1800名女性里,19%直接把宠物当作「心尖第一」,37%排在自己之后,仅20%把宠物置于末位。一旦养了猫狗,原本的家庭成员排序的重要性也要重来。

在当代人心中,宠物的排名正在直线上升。

《2025城市单身女性养宠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突破1.24亿只,参与调查的1800名女性里,19%直接把宠物当作「心尖第一」,37%排在自己之后,仅20%把宠物置于末位。一旦养了猫狗,原本的家庭成员排序的重要性也要重来。

2013年,英国动物慈善组织Brooke调查显示,2000 名女性受访者中,81%认定宠物是家庭一员,38%考虑过一旦与伴侣分手,会因为宠物抚养权而出现激烈的争夺。

「宠物」早就脱离了原本的含义,它不仅仅是陪伴人类支配的生物,而是不可取代的朋友、家人。

在亲密关系降级的时代,人宠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正在给予我们更深刻的依恋体验。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人宠之间的羁绊。

01 对不安全依恋者来说

爱宠物更安全

对于不安全型依恋者来说,宠物也许比人更加可靠。

依恋(attachment)指人类婴儿与母亲或其他主要照料者之间构建起的情感纽带。早期婴儿与照护者之间的关系,对个体后续的情感发展与行为模式有着关键的塑造作用。

当婴儿在与照护者的互动过程中,持续体验到温暖、亲密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关系时,婴儿与照护者双方均会产生满意感与愉悦感。

这种积极的情感互动体验,有助于婴儿构建起探索外部世界的 「安全基地」,促使其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与之相对,不安全型依恋是个体在安全感缺失时,所发展出的适应策略 。

1991年,心理学家Bartholomew等人提出成年人的依恋关系,大致存在4种类型:安全型(secure)、恐惧型(fearful)、疏离型(dismissing),痴迷型(preoccupied)。

依恋方式不安全的人往往与宠物有强烈的情感联系[1]

一项研究以610 名德国狗主人为样本,评估了狗主人对宠物的情感依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对宠物狗依恋程度较高的受访者,呈现更多精神障碍和痛苦症状该个体难于依赖或信任他人,同时恐惧被拒绝和失去爱[1]

人际依恋方式可能是对狗的情感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中介。对宠物强烈的情感依恋,可能反映出一种补偿型依恋策略。

童年时期无法与他人建立安全关系的人,可能会与宠物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相比于人,宠物可能威胁性更小,是更稳定的依恋对象[1]

这个现象在童年期同样显著。另一项关于受虐儿童的研究显示,在社会压力下,具有不安全-回避型或混乱型依恋的男童,能够从治疗犬的陪伴中获益更多。

相比于与人类或玩具狗互动,友好的治疗犬,更能有效地调节他们的生理压力水平。[2]

《一条狗的使命》

02 爱动物

对抗关系贫困

儿童精神病学家、神经科学家布鲁斯·D·佩里在《你经历了什么? 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中提出,当代人生活在全方位的「关系贫困」之中。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我们真正「看到」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我们和别人接触,彼此交谈,我们也没有真正地在倾听对方,没有真正和对方在一起。

判断一个人当前心理健康程度的最佳指标,是ta当前的「关系健康」程度或者连接情况。

为了保持心理健康,人类需要建立和维持关系,在家庭、邻里、学校等环境中构建关系[6]

然而,维持关系和构建关系并非易事,情感链接的减少使我们更加脆弱[6]

同时,孤独经济愈发火爆。《2025中国宠物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突破1.24亿只,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预计到2030年将接近婴幼儿数量的2倍。

照顾动物已经不止于喂食、遛狗、洗澡,更多精细、拟人化的消费需求涌现。关于宠物的「消费主义陷阱」随处可见,比如宠物高定、宠物美容、珍惜肉源罐头、宠物派对等,都代表着人的付出。

宠物主像养娃一样养宠物,像一个陷入焦虑而随时准备消费的家长。这种消费心理,正是当代人对抗关系贫困的尝试。

《养猫的人》

对于不安全型依恋者来说,重建人际关系、恢复连接并不简单。

动物提供了一种体验亲密关系的可能性,给「毛孩子」做父母,是一种微型的亲密关系训练。

说到底,还是动物满足了人类深层的爱欲,包括某种强烈的保护欲。在互动过程中,人类与宠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就像母婴一样,猫狗也像婴儿一样形成自己的依恋模式。

研究发现,猫与狗的依恋模式都和人类婴儿相似。

在安全基地测试(Secure Base Test,评估灵长类动物和犬类依恋安全性的简化版陌生情境测试)里,70只幼猫中,约65%在主人返回后主动寻求互动,将主人视为 「安全基地」,继续探索环境,形成安全型依恋;约30% 为焦虑型,过度依赖主人;5% 为回避型,较为冷漠;1%为混乱型[3]

另一项研究显示,狗对环境的探索与玩耍的次数,明显受到主人是否在场的影响。当主人在场,狗更愿意探索与玩耍,二者之间形成了依恋关系[4]

春天到了,带着「毛孩子」出去遛一遛吧!🌿🌿🌿

03 触摸动物

帮助重建安全基地

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依恋创伤。

在生命早期,我们可能被忽视,贬低,缺乏支持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遭遇背叛、控制、分手、离婚、暴力、丧亲……与依恋关系相关的创伤性事件,剥夺了我们的「安全基地」。

抚摸是一种基础性的疗愈手段。

正如布鲁斯·D·佩里所说,「触摸对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就像卡路里和维生素一样重要。如果婴儿没有被拥抱和轻轻摇晃,如果他们没有体验过照顾者充满爱与温暖的触摸,他们就不会健康成长」。

对于依恋创伤幸存者来说,抚摸无法再承担基础性的疗愈功能。被摧毁的不仅仅是安全感,还有享受抚摸的能力。

心理治疗师Kaytee · Gillis在接触遭遇家庭暴力、童年虐待等创伤的幸存者后,发现他们「要么把抚摸视作安抚方式,过度渴望抚摸;要么由于抚摸能带来的痛苦和羞耻,完全惧怕抚摸」。

在实际治疗过程里,宠物提供了一个中间地带:无需求、非性化的身体接触,加强幸存者的安全感[7]。

《狗十三》

动物本身具有疗愈性质。人犬互动,可以提高双方体内催产素水平,而催产素可缓冲应激反应和皮质醇分泌(一种压力荷尔蒙),促进信任和情感联结[5]。

这也使得,动物辅助疗法(Animal-assisted therapy)成为一种常用的干预手段,得以安抚抑郁症、焦虑症、精神疾病和创伤影响人群。

读者@Jaice_19曾在2021年我们发起的「跟宠物的共情时刻」征集里,描述猫如何陪伴自己熬过离婚伤痛:

「平时对我高冷的彭彭猫,总是与我保持距离的。但在我离婚的时候,晚上听到我在床上哭了,自己跑过来,用它的小舌头舔我,那一刻我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之后的晚上都习惯背紧紧地挨着我睡。再后来,我慢慢就好了。」

《养猫的人》

🐱🐶至少还有动物

我常常想,我的猫从喵星来到地球的意义是什么呢?跳出人类的自恋视角,我却发现猫的世界远比我想象得简单。

ta们不需要意义,只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就像音乐人彭磊曾在微博写道:「你在养猫时感觉是在照顾她,其实是宠物在照顾你,她可能被迫地放弃了自由的生活,这一生只能陪伴你身边,哄你开心,陪你赶走寂寞」。

即使身处情感孤岛,人类仍能拥有温暖的动物之爱。

作者 Bridge

责编 罗文

封面及配图 《养猫的人》

📄 参考文献

[1]Lass-Hennemann, Johanna & Schäfer, Sarah & Sopp, Roxanne & Michael, Tanja.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to pets and mental health: the shared link via attachment to humans. BMC Psychiatry. 22. 10.1186/s12888-022-04199-1.

[2]Wedl, Manuela & Kotrschal, Kurt & Julius, Henri & Beetz, Andrea. (2015). Children with Avoidant or Disorganized Attachment Relate Differently to a Dog and to Humans During a Socially Stressful Situation. Anthrozoo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 Animals. 28. 601-610. 10.1080/08927936.2015.1070002.

[3] Vitale KR, Behnke AC, Udell MAR. Attachment bonds between domestic cats and humans. Curr Biol. 2019 Sep 23;29(18):R864-R865. doi: 10.1016/j.cub.2019.08.036. PMID: 31550468.

[4] Robyn Palmer, Deborah Custance, A counterbalanced version of Ainsworth's 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 reveals secure-base effects in dog–human relationship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https://doi.org/10.1016/j.applanim.2007.04.002.

[5] Beetz A, Julius H, Turner D, Kotrschal K.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by a dog on stress modulation in male children with insecure attachment. Front Psychol. 2012 Sep 28;3:352. doi: 10.3389/fpsyg.2012.00352. PMID: 23162482; PMCID: PMC3498889.

[6]《你经历了什么? 关于创伤、疗愈和复原力的对话》(2022) [美] 布鲁斯·D·佩里 / [美] 奥普拉·温弗瑞,李镭译,中信出版社

[7] Kaytee Gillis, LCSW. (2025). Can Animals Help Heal Attachment Trauma Wounds?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invisible-bruises/202503/can-animals-help-heal-attachment-trauma-wounds

来源:简单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