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儿复出,有些话该说说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8 00:43 2

摘要:举报内容是宋祖儿偷税漏税4500万,其中涉及拆分合同、注销企业等“专业操作”。

宋祖儿要回来了?

大银幕上她的脸清晰可见,新剧接连过审。

《折腰》空降,但这真的是复出信号吗?

4月3日,电影《热烈》重映。

宋祖儿的镜头堂而皇之出现在荧幕上。

但是,该片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排片也是集中在非黄金时段,

这种操作,更像是一次“试探性露脸”。

而《艰难的制造》过审的消息,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这部剧是正午阳光耗时三年,呕心泣血打造的工业题材大剧。

该剧走访数十家老工厂,还邀请了行业泰斗担任顾问。

从服化道到剧情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还原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变迁。

这样一部承载着行业心血的作品,却因宋祖儿被雪藏两年。

加上早已完成审核的《折腰》和《无忧渡》,

宋祖儿的四部待播剧,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解冻”。

随着话题#折腰 四月空降#登上热搜,不免让网友理解为,

这是不是宋祖儿复出的信号?

但冷静观察就会发现,这场看似“全面复出”的戏码,

更像是资本在利益棋盘上的孤注一掷。

2023年8月,宋祖儿被前公司员工实名举报。

举报内容是宋祖儿偷税漏税4500万,其中涉及拆分合同、注销企业等“专业操作”。

尽管税务机关最终认定其工作室少缴税款142.59万、滞纳金129.1万,总计271.69万,与举报金额相差悬殊,但“漏税”事实确凿。

然而,因为范冰冰、郑爽、邓伦等前车之鉴,公众对“偷税漏税”行为已是零容忍。

纳税本就是调节社会收入公平的方式,普通大众尚有自觉缴税的意识。

当普通人每月为几千元个税发愁,明星却能通过“经营所得”偷梁换柱,这种反差注定难以被轻易原谅。

宋祖儿恰好撞在了枪口上,即便金额不及顶流零头,“触碰底线”的标签已难以撕去。

工作室曾发布声明称:

“无偷逃税行为,系前公司遗留问题”。

但这份声明未能解释:

为何关联的4家企业中,3家在举报前突然注销?为何从持股99%骤降至10%?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件发酵两年,宋祖儿本人从未公开回应,既未道歉,也未解释,仅通过工作室发布简短声明。

这种“冷处理”的态度,在路人眼中反而被视为“心虚”。

在内娱,“劣迹艺人”的复出标准向来模糊。

吸毒、出轨等道德问题,通过“洗白综艺”“公益人设”回血的操作屡见不鲜。

但税务问题触及法律底线,且数据显示,超60%的网友明确表示“不会支持有税务问题的艺人”。

《折腰》改名为《烽火红绡》,将于四月空降。

而《艰难的制造》突然过审,种种行为与其说是为宋祖儿铺路,

不如说是片方为避免2.6亿投资打水漂的无奈之举。

毕竟,换角重拍意味着推翻70%的戏份,AI换脸又面临技术瓶颈和观众抵触。

“硬着头皮播”,反而成了成本最低的最佳选择。

《无忧渡》作为爱奇艺S级项目,光是唐城置景就耗时7个月、耗资5000万。

多少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一夜之间,5年间全部的付出,按下归零键。

如今突然松动,与其说是对宋祖儿的信任,

倒不如说是资本对沉没成本的最后抢救。

他们赌的是,时间会稀释争议,赌的是粉丝流量能对冲路人差评,赌的是“播了至少能回本,不播就全亏”。

看透了这层矛盾,就能理解资本的真实动机:

他们保的不是宋祖儿,而是背后的数亿投资。

这种操作并非先例。

吴亦凡事件后,其参演的《青簪行》尝试AI换脸上线。

然而不了了之,遗憾了剧本和其他人的付出。

这种情形下,观众面临着抉择:宽容还是抵制?

面对这场资本与观众的博弈,观众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我们理解创作者的心血不该被明星的过错拖累,这些作品背后是无数人的日夜付出。

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对劣迹艺人的宽容,就是对规则的践踏。

我们尊重创作成果,但拒绝为失德行为背书;

我们接受剧集播出,但拒绝赋予劣迹艺人“翻红”的机会。

这不是苛刻,而是市场应有的原则。

宋祖儿的“复出”,本质是一场双输的博弈。

资本赢了短期止损,却输了行业公信力;

艺人获得了露脸机会,却没赢回公众信任;

观众看似等到了心仪的剧集,却不得不面对“为过错买单”的膈应。

在这场游戏中,唯一不该被辜负的,是那些严守规则、清白做事的从业者。

他们的汗水,不该成为劣迹艺人的“遮羞布”。

来源:坦荡的青山O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