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特朗普甚至亲自出马,公开表态称,很希望与中国就关税达成协议。
这几天,特朗普一反过去盛气凌人的姿态,拼命向中方摇动橄榄枝。
首先是通过美国海关发布对中方消费电子产品豁免125%关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对美出口金额占比约为20%左右)。
4月11日,特朗普甚至亲自出马,公开表态称,很希望与中国就关税达成协议。
对此中方反应却是非常冷淡。
中国官方对于美方豁免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关税表态是——
这只是美方纠正自身错误走出的“一小步”。
央视媒体《玉渊潭天》则发布文章称——
美国滥施关税伤害自身,要谈判须拿出诚意。
很显然,中方认为,现在不是特朗普想谈就能谈的,也不是特朗普豁免中国消费电子关税就能谈的!
美方还须进一步表现出“诚意”,双方才有坐下来谈判的可能。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中方对于特朗普的橄榄枝表现如此强硬与冷淡呢?
1 没法玩
这里有几个原因。
首先,特朗普这个人政治信誉极差。
如果不客气的说,我甚至认为特朗普个人的政治信誉已经无限接近于0。
为什么?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特朗普1.0时代的表现。
当时中美也是谈谈打打,贸易战持续了近两年。
这个过程中,特朗普充分表现出一副反复无常、无视规则、立场不稳、信誉极差的嘴脸。
印象最深的事情有两个。
一个是我们刘鹤副总理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对外宣布中美达成协议。
但是第二天特朗普就发推特说不算数了!
第二个就是2019年12月中美白纸黑字签订了贸易协议。
中方开始源源不断采购美方农产品与能源之后,新冠爆发,特朗普开始各种甩锅污蔑中国。
关闭我国休斯顿大使馆,在台海搞事,蓬佩奥甚至准备在卸任前闪电窜访台湾。
如此种种恶劣的行为让中方非常愤怒。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几天痛批蓬佩奥的几宗罪。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蓬佩奥的这些罪行,实际上有很多不是蓬佩奥个人能干得出来的。
我甚至觉得将蓬佩奥这个名字换成特朗普毫无违和感。
只是国家层面比较克制,没有直接对特朗普开火而已。
按道理,特朗普如此反复无常毫无信誉的行为,中方完全有理由不执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
但是中方就是格局大,在特朗普下台之后,依然执行相关协议。
结果一年之后,拜登拱火下俄乌战争爆发。
欧洲停止采购俄罗斯能源,大规模采购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但是美国液化天然气相当一部分产能因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被中方锁定。
在欧洲迫切需要能源过冬情况下(我们又可以采购廉价俄罗斯能源),中方只能含泪加价十倍将美国能源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案例说明,格局大信誉好的一方运气都不会差,老天爷都要庇佑。
但是我们对特朗普的为人也算是深刻领教了。
这个人的政治信誉任何情况下高估都是给自己找麻烦。
这就是中方对特朗普的橄榄枝表现冷淡——
甚至要特朗普率先表达足够的诚意才有可能谈判的第一层原因。
第二层原因,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要价实在太离谱。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本质就是让贸易顺差国将自己的顺差金额一半以上拿出来贡献给美方。
以中美贸易为例。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大致是5200亿美元,对美进口大致是1600亿美元,贸易顺差是3600亿美元左右。
这一次特朗普对华额外加征54%关税,并且要求中方不能报复。
按照美方的条件,意味着中方要保住对美5200亿美元的出口,就要给美方贡献整整2700亿美元的关税!
这个生意还怎么做?
当然,这个2700亿美元可能是国家层面买单,比如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等等;
可能是企业买单,要想尽一切办法降本增效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商品在美国竞争力极强。
即便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到145%的地步,中国对美出口的单位价格较低的产品依然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几天我通过外贸口的朋友拿到一组数据,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浙江工厂生产的咖啡杯,我们出厂价是0.8美元,在纽约超市标价是48美元;
中国工厂生产的蓝牙耳机出批发厂价3美元,美国德州工厂出厂价是22美元;
义乌生产的LED灯泡报价0.5美元,而密西根工厂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是22美元;
深圳生产的空气炸锅59人民币质保3年,芝加哥生产的同类产品报价是499美元质保半年。
也就是说,即便老美对我们加征145%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单价在50美元以下的依然有竞争力。
中国对美出口依然不会归零。
所以,即便老美对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大致会丢掉3000亿美元左右,还能有200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
对比一下特朗普给我们的开价,大致就是——
中方如果要保住30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金额,就要给美方交纳2700亿美元的关税!
这样的条件谈都没办法谈。
中方还不如拿着这2700亿美元激活国内的消费市场。
这是中方对特朗普橄榄枝表现冷淡的第二层原因。
假如中国对美出口真损失3000亿美元,这也不是小事,也会给我们外贸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与困难。
但是中方从不打无把握之战。
中方现在对特朗普强硬与冷淡并不是说就放弃了对美3000亿美元的出口。
某种意义上现在中方有较大把握未来逼着特朗普让步释放“诚意”,从而签订一个公平的贸易协议。
为什么?
因为中方手里还有隐藏的杀手锏,这个杀手锏直指特朗普的软肋。
2 特朗普的软肋
这个软肋就是美债。
我在上一篇文章分析了特朗普4月9日怂了的几个原因。
一个是美债收益率暴涨,一个是欧盟强硬反制,实际这两者就是同一块硬币的两面。
今天换一个角度给大家捋一捋美债收益率暴涨背后的故事。
现在网络上流传一篇小作文,大致是说美债收益率离奇暴涨背后是日本背刺。
这里引用一下这篇流传甚广小作文:
据传,有家日本量化基金,在特朗普上台前,购入了一大笔美债。
然后为了提高收益率,他们反复将这笔美债抵押给银行,最后竟然加了60倍的杠杆。
这意味着,但凡美债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刻爆仓。
放在平时,这种概率极小。
不幸的是遇到了特朗普,居然发动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关税战。
随着美债剧烈波动,这家倒霉的日本量化基金瞬间破产。
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日本的金融机构开始争相抛售美债砸盘,导致美债利率一夜上涨了二十几个基点。
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对美国政府来说,每上涨一个基点,他们就要多还360亿的利息!
这将彻底拉爆特朗普政府的财政。
这个后果特朗普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所以他才会紧急叫停了对等关税。
事后,华尔街一家投行经理还感激地表示:
日本人的自杀式抛售,拯救了世界!
写这篇小作文指向的是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旗下的对冲基金。
但是这篇小作文的有几个常识性错误:
首先美国国债利率上涨一个基点,美国政府需要增加的利息是36亿美元而不是360亿美元。
美国国债是36万亿,1%的利息就是3600亿美元,而1个基点是1%的1%。
然后这个对冲基金持有的美债大致660亿美元,一般来说做美债的对冲基金加杠杆的水平都是在50—100倍左右,60倍杠杆不算离谱。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旗下的对冲基金是4月10日中午宣布破产的,美债收益率是4月7日开始飙升的。
所以日本对冲基金的爆仓是美债收益率飙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呢?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基本常识:
正常情况下,股市与债市是一个跷跷板关系。
市场觉得经济向好,资本一般都会选择投资股市。
具体表现就是大家都抛售国债,然后就去买股票。
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债收益率上涨(抛售的人多了,不得不折价出售,导致债券票面收益率上涨),股市上涨;
当市场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的时候,具体表现就是大家都抛售股票去买债券。
具体表示就是股市跌,债券收益率下降(买的人多了,债券售价就会溢价,导致债券票面收益率下跌)。
当然还有一种非常极端的特殊情况,这就是一个经济体出现股债同时被抛售——
这就代表着市场对这个经济体前景完全丧失信心,资金正在大规模撤离这个经济体。
现在我们复盘美国金融市场最近一段时间表现。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关税战。
当日美股暴跌,投资者开始买入美国国债避险,当日美国国债收益率是4.195%。
转折点是4月4日,中国对于特朗普对等关税提出34%关税反制。
当日美债收益率出现一根长长的下影线,代表对于美债,投资者出现较大分歧,当日美债收益率是3.99%。
4月5日—4月6日,周末休市。
4月6日,美债收益率突然暴涨十几个基点,这说明有投资者大量卖出美债。
4月7日,特朗普警告中国,如果再4月8日不取消反制的34%关税,美方将对华商品再次加征50%。
这个言论引发投资者恐慌,美债被抛售,美债收益率继续暴涨。
4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馆直接@特朗普账号,潜台词很明显——4月8日到了哟,然后呢?
面对中方的逼宫,特朗普不得不硬着头皮将中国商品再次加征50%关税,然后美债收益率继续暴涨。
4月9日,中方反击呼啸而来,对美商品同等再次加征50%关税。
中方的强硬间接影响了欧盟的态度,几小时后欧盟表态,将对美商品加征25%关税。
眼看着美国就要同时与全球另两大经济体同时大打贸易战,美债收益率毫无悬念继续暴涨。
几小时后特朗普认怂,宣布除中国之外其余国家关税暂时豁免90天。
按道理特朗普都认怂了,美债怎么也应该稳一稳了。
但是结果恰恰相反,从4月9日开始,美债收益率持续暴涨2天。
截止到4月11日,美债10年期收益率一度突破4.5%。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考虑阴谋论——
比如日本暗搓搓背刺,东大砸盘美债,整个市场对于美债的投资逻辑是比较丝滑没有问题的。
4月2日—4月4日,市场认为面对特朗普的强势关税战,全世界都会妥协。
妥协的结果就是会有更多国家买入美债,所以投资美债未来可以取得较高的溢价收益。
于是投资者开始大量买入美债,美债收益率下降。
4月4日中国反制,市场出现分歧。
4月5日市场观望了1日。
4月6日看空美债前景的投资者成为主流,美债收益率开始上涨。
4月7日—4月9日,中方因势利导,挖了一个坑然后骄横的特朗普跳了进去。
中美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甚至外溢到欧盟,引发投资者更多担忧,看空美债前景成为趋势。
短短5天时间,美债收益率从最低的3.99%上涨到4.5%。
这是什么概念?
美国国债一共是36万亿美元,美债收益率上涨0.5个百分点,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1800亿的利息!
4月9日特朗普认怂之后,为什么美债投资者继续抛售美债?
一方面是市场对特朗普朝三暮四一天三变的性格用脚投票——
现在特朗普是认怂,但是谁能保证他明天一早不会再变卦?
另一方面,现在美债投资市场流传这样一个逻辑:只要中国不跪,全世界其他国家就很难跪。
为什么?
早在拜登时代,美债的流动性就屡屡出现问题。
为了借新债还旧债,当时拜登政府在市场借入大量短期国债。
这就导致了未来一年都是美债短债到期高峰期。
今年六月美债到期6万亿美元,到十二月还有3万亿美元,到明年三月还有3万亿美元。
也就是未来一年左右,特朗普政府面临着高达12万亿美元的还债高峰期。
所以,只要中国不妥协,也就是全球每年货物贸易顺差一共就2.5万亿美元独占1万亿美元的国家不妥协,不继续购入美债,那么特朗普必定将这12万亿美债全部压到其他国家头上!
这谁接得住?
老美卖美债是只要美元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卢比、比索就可以买美债的。
随便举几个国家与地区。
日本外汇储备 1.25万亿,其中美债占比就超过1万亿,最近两年对外贸易都是逆差;
中国台湾,每年贸易有 800 亿美元顺差,外汇储备 4000 亿美元,其中美债占比 80%;
越南每年外贸顺差大致 280 亿美元,外汇储备 800 亿美元,其中美债占比最高峰时是 40%;但是前几年因为国内房市与银行暴雷,不得不出售美债换美元填坑,现在美债占比约为 30%。
这三个国家与地区砸锅卖铁,最多也就能凑出 1500亿美元来买美债,与即将到期高达6-12万亿美债相比也就是杯水车薪。
这就是只要中国不跪,全世界其他国家就很难跪的逻辑
更可怕的是,如果中国不妥协,不但不继续购买美债,中国大陆与香港目前还持有1万亿美元美债。
如果中国在6月份之前大规模抛售美债,别说是砸1万亿美元,就算是砸5000亿美元,也够特朗普政府喝一壶的了。
当然,中国大规模砸美债,自身也要承担一定损失。
我们假设中国政府在特定时间砸下5000亿美元的美债,票面价值平均折价10%,我们就要承担500亿美元的损失。
但是,如果特朗普利令智昏,真要推动中美经济硬脱钩掀桌子,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民是愿意承担这500亿美元的损失的。
当年上甘岭战役,我们国家一穷二白,苏联援助我们的喀秋莎火箭炮,一枚火箭炮弹就要60两黄金。
一个火箭炮团装备24门火箭炮,每门火箭炮带16个炮管。
也就是说一个火箭炮团一次齐射覆盖火力,付出的代价就是近2.4万两黄金。
但是当时我们仅仅为一次反击战斗,就可以咬着牙用火箭炮团打两轮!
近5万两黄金啊!几分钟就干没了。
为什么?
就是打掉美帝的嚣张气焰,就是要将美帝打回谈判桌!
七十几年前的中国人民哪怕是勒紧裤腰带都要这样干!
当年我们穷得叮当响的时候都可以用比金子还贵重的火箭炮弹砸垮美国人。
现在我们同样也可以承担几百亿美元的损失把美债砸出一个金融危机。
这就是中方的杀手锏。
所以,如果特朗普搞不定中国,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美债面临的兑付危机。
一旦美债抛售趋势延续,美债收益率还有很大可能继续上涨。
现在是4.5%,到了6月会是多少呢?
5.5%还是6%?
要知道,美债收益率上涨1个百分点美国政府就要多付3600亿美元利息,2个百分点就要多付7200亿美元利息。
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全世界挑起关税战,其初衷不过平均增加关税20%。
美国每年货物进口是3.3万亿美元,加20%关税也不过收入6600亿美元。
但是美债收益率如果波动超过2%,特朗普就是得不偿失,偷鸡不成蚀把米。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特朗普这几天拼命向我们摇动橄榄枝。
原因不是关税反制,而是美债危机。
搞不定中国就很难搞定全世界。
中方之所以对于特朗普的橄榄枝强硬而且冷淡,原因就是6月之前,我们拥有充分主动权。
而且特朗普政治信誉太差,如果现在匆匆与特朗普达成某种协议,搞不好过了6月份之后这个人又要翻脸了。
现在必须拿捏特朗普,让他感受到切肤之痛。
先拿出足够的“诚意”,未来才有可能达成一个公平的协议,然后才可能保证未来的协议顺利履行。
现在我们要做就是忍耐2个月。
国家对于特朗普大概率有一套完整的斗争策略,我们静待结果就行了。
来源:乘风破浪的旭日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