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两年前,这家车企还以15.2万辆的年销量,把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甩在身后。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被央视点赞的"价格屠夫",如今连办公室的绿植都养不起了?
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桐乡工厂的大门外,红色横幅刺眼地写着"还我血汗钱",300多个经销商把工厂围得水泄不通。
而在北京某家哪吒4S店里,破碎的玻璃散落一地,展车被推倒,墙上用喷漆涂着"骗子车企"——这不是电影画面,而是2025年中国车市最惨烈的现实。
就在两年前,这家车企还以15.2万辆的年销量,把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甩在身后。谁能想到,这个曾经被央视点赞的"价格屠夫",如今连办公室的绿植都养不起了?
走进北京某哪吒展厅,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破碎的玻璃门、东倒西歪的桌椅、被扯断的充电桩电线,还有墙上未撕完的"2022销冠"海报,拼凑出一幅末日图景。
这种崩塌不是个案。苏州车主李女士的哪吒V方向盘突然失灵,跑到4S店发现人去楼空;重庆网约车司机张师傅的质保索赔拖了半年,最后等来售后群解散通知。
所有矛盾的爆发点,都指向一个惊人的数字:三年亏掉183亿。这个数字意味着,哪吒每卖出一辆7.99万的哪吒V,就要倒贴4.3万元,相当于每成交一单,就白送买家一辆五菱宏光MINI。
时间倒回2020年,张勇带着北汽的营销经验空降哪吒,做出个疯狂决定:把电动车卖到比燃油车还便宜。
这招确实狠。当蔚来车主还在炫耀换电服务时,哪吒V用7万块的价格、400公里续航、SUV造型,瞬间吃透网约车市场。江西宜春的出租车公司一次下单3000台,打出了自己的销量。
但狂欢背后藏着致命毒药。有供应商算过细账:哪吒V的电池成本就要5万,加上电机电控、车身、税费,卖一辆亏一辆。这种"卖血换规模"的模式,在资本狂热期尚能续命,可到了2023年行业寒冬,立即现出原形。
更糟糕的是,低价策略让品牌彻底锁死在10万元以下。2022年哪吒试图用19.98万的哪吒S冲击高端,结果月销量始终卡在四位数。
回头看哪吒的坠落轨迹,三次致命失误把企业推下悬崖:
第一次失误在2022年。拿下销冠后,本应快速推进技术升级,但研发投入仅占营收4.8%(行业平均15%)。当比亚迪拿出刀片电池、蔚来布局换电站时,哪吒还在用三年前的电池方案。
第二次失误在2023年。面对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的绞杀,哪吒既不敢涨价保利润,又没资金降价抢市场。张勇在直播间学雷军讲参数,观众却刷屏:"能不能先把我的充电桩装了?"
第三次失误在2024年。当危机全面爆发,管理层选择"保工厂不保渠道"。经销商拿不到车,用户提不到车,形成"越没收入越还不起债"的死亡螺旋。
哪吒的故事里,最耐人寻味的是地方政府的角色。浙江桐乡、江西宜春两地国资先后注资超50亿,换来的是必须在当地建厂。这种"政治KPI"埋下祸根:宜春工厂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30%,但每年折旧就要吃掉8亿利润。
资本市场的反噬更残酷。360集团周鸿祎曾亲自为哪吒站台,但在2023年财报会上突然翻脸:"有些车企连用户运营都不会!"这句话被视作撤资信号。而宁德时代虽未公开表态,但内部人士透露,其电池供应优先级早已把哪吒移出前三。
当张勇被拍到现身伦敦希思罗机场时,所有矛盾到达顶点。虽然他在朋友圈晒出融资计划书,但投资人私下直言:"现在谁敢投?投进去的钱怕是买机票都不够!"
更值得玩味的是接任者方运舟的改革方案:砍掉20%员工、押注东南亚市场、推进港股IPO。但现实是,泰国工厂建设因资金短缺停滞,港股招股书里183亿亏损吓退投行,所谓的"2025年盈利目标"被业内视为"画饼充饥"。
站在桐乡工厂的围墙外,还能看见当年地方政府立的"千亿新能源汽车基地"标语。如今标语褪色,墙内价值数亿的设备正在变成废铁。这个曾想靠7万元电动车"闹海"的品牌,最终被时代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
当一辆车的核心竞争力只剩价格,那么它的结局早已注定。正如某位投资人所说:"用补贴和亏损堆出来的销量,和用纸糊的航母有什么区别?"或许中国车市需要的不是更多"价格屠夫",而是真正经得起风暴的"造船者"。
来源:九鼎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