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气象丨带货家乡枇杷,村支书们直播间里“PK”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7 23:40 3

摘要:最近,一个名叫“枇杷书记的糃果果”的网络店铺,悄然上线。直播间里的带货主播是来自米易县龙华村、顶针村、晃桥村、碗厂村的村党总支书记,这4个乡村都以枇杷为主要特色产业。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文/图

“来到直播间就是朋友。朋友,看看我们米易的枇杷。”4月17日19时,一场直播带货正在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进行。

主播是4名中年男人,黝黑的皮肤,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他们面前摆着一盆盆橘黄色的枇杷。

最近,一个名叫“枇杷书记的糃果果”的网络店铺,悄然上线。直播间里的带货主播是来自米易县龙华村、顶针村、晃桥村、碗厂村的村党总支书记,这4个乡村都以枇杷为主要特色产业。

今天是他们的第一场直播。

“直播间外便是龙华村千亩的枇杷园。”带着主场优势,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首先发力。他介绍,龙华村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致富密码”是什么?答案就在小小的枇杷上。

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1999年开始,村里转型发展早熟枇杷产业。“得益于2700小时的年日照时数,我们是全国最早熟的枇杷产区之一,村里枇杷每年11月就开始上市,比其他地区要早3个月左右。”杨利贵说。目前,龙华村80%的农户都种植枇杷,种植面积超7千亩。

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杨利贵

看着杨利贵以“阳光”为卖点,碗厂村党总支书记文明贵有些坐不住了:“我们村枇杷浇的是高山泉水,甜度高。”文明贵介绍,碗厂村海拔高,虽然枇杷上市要晚些,但生产周期长,能更好保障水果甜度。说话间,他拿起一个枇杷,现场用糖度测试仪检测起来,测试仪显示甜度13.6度。据悉,在销售中,甜度达到11度是高品质枇杷的一个门槛。

两位村支书“PK”正酣时,晃桥村党总支书记赵云洪另辟蹊径加入“战场”:“我们不仅有好吃的枇杷,还有舒适的康养民宿,欢迎大家到晃桥村吃美食、摘枇杷。”晃桥村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让村里空气清新,夏季凉爽,赵云洪希望在直播带货的同时,还能为村里引来线下的客流。

虽然直播间里村支书们“打”得激烈,但其实线下4个村却偷偷“抱团取暖”连片发展。“4个村地域相邻、人缘相亲、产业相近。”顶针村党总支书记李祥华告诉记者,米易县枇杷种植面积4万亩,他们4个村就占了近3万亩。

“抱团”带来什么好处?李祥华介绍,联合成立枇杷专业技术协会、每月固定25日组织农技培训、实现农资统购农产统销……大家统一了种植技术和产品标准,枇杷品质提高,形成了品牌效应。“ 这样更容易拿到大型商超和企业的订单,农资和快递费用通过集体议价也更加低廉。”

为了进一步资源联享、产业联动,去年9月,4个村各出资25万元,成立了米易县糃果果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真正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齐步走”,而这便是“枇杷书记的糃果果”直播间的由来。

晚上9点过,直播结束。两个小时直播间售出61单,销售金额近5000元。对于这一成绩,4位村支书看得淡,杨利贵说:“后续我们4个主播会常态化开播,把更多米易好物带给大家。”

4位村支书为米易枇杷“代言”

记者手记:老支书们不认输

“我今年57岁,老李你多大呀?”“我也57岁咯。”直播间隙,杨利贵和李祥华闲聊起家常。期间,杨利贵笑呵呵地转头问:“记者朋友,你说我们这些老头子有技术、有颜值,好好学学网络技术,是不是也能当‘顶流’呢?”

一句玩笑话,透露的是一位老支书想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不认输”。在农村有不少像杨利贵这样的村干部、技术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他们懂种植技术,在群众中有威望,如何用好、带动好这些“乡村宝藏”,让他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找到“存在感”,我们还需持续“解题”。

来源:四川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