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发布的全国高校排名中,吉林省10强高校排名迎来了大调整。其中,吉林大学以28位的全国排名继续领跑,东北师范大学凭借"智能教育"学科群稳居第二。长春理工大学跃居全省第三,东北电力大学挺进前六,而传统强校吉林师范大学则首次跌出十强榜单。
2025年ABC发布的全国高校排名中,吉林省10强高校排名迎来了大调整。其中,吉林大学以28位的全国排名继续领跑,东北师范大学凭借"智能教育"学科群稳居第二。长春理工大学跃居全省第三,东北电力大学挺进前六,而传统强校吉林师范大学则首次跌出十强榜单。
这场排名地震折射出吉林省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特色突围"的战略转型,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成为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变量。
从全国151位到稳居省属高校榜首,长春理工的跨越式发展印证了"特色立校"战略的成功。随着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创新中心落户,该校在超精密光学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的极紫外光刻机核心部件已应用于国产芯片生产线。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通过"院士工作室+产业项目"模式,实现年均科研经费增长47%,更与华为共建东北首个光子计算实验室。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砍掉8个同质化专业,集中资源打造"光电+"交叉学科群。新增的量子信息工程、智能光制造等专业首批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32%进入中科院系统。这种"削枝强干"的改革,使其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3‰,彻底扭转了"多而不精"的学科格局。
东北电力第6东北电力大学排名跃升第6位,背后是其在新型能源系统的超前布局。作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核心成员,该校攻克了液态金属电池储能关键技术,相关专利已应用于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学校牵头成立的氢能产业学院开创"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华能、国电投等企业定向输送技术骨干。
在智能电网领域,学校研发的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平台填补国内空白,使吉林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21%。这种"把论文写在变电站"的务实作风,让该校毕业生连续三年蝉联国家电网录用人数榜首。校长李明哲指出:"我们的定位就是做能源转型的'问题解决者',每个实验室都对应着产业痛点。"
跌出前十的吉林师大,暴露了传统师范院校的转型阵痛。尽管保持着93%的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但毕业生在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中小学的入职率已连续三年下降。教育智库研究员张薇分析:"AI教师系统普及后,基础教育对'双师型'人才需求激增,而该校仍以传统师范培养为主。"
面对危机,学校正加快推进"师范+"改革,开设 STEAM 教育、生涯规划等新兴方向。其与科大讯飞共建的智能教育实验室已研发3款教学辅助系统,但在成果转化和校企合作深度上仍显不足。
教育学部主任陈立坦言:"我们正在经历从'教书匠培养'到'教育工程师塑造'的艰难转身,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阵痛。"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