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法律界的大佬可以帮忙解答:如何定性现在有些媒体报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2:23 3

摘要:2025年4月15日,今日说法播出的由重庆警方侦查的“鉴宝圈套”案,引发了社会关注,如:欺诈为何构成诈骗等;欲知其中的“奥妙”,还需从一名30岁出头古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遭遇说起。

2025年4月15日,今日说法播出的由重庆警方侦查的“鉴宝圈套”案,引发了社会关注,如:欺诈为何构成诈骗等;欲知其中的“奥妙”,还需从一名30岁出头古钱币收藏爱好者的遭遇说起。今日法律重述:设证推理一、“鉴宝圈套”疑云

小陈是重庆人,他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最大的乐趣是探访各地的古玩小店、淘一些有价值的老物件;虽然小陈只有30岁出头,但他从小4处收藏了各朝代古钱币近400枚,已经算是比较资深的古钱币藏家了。

不过,小陈已不满足古钱币的收藏,他想扩展自己的收藏品类,把古钱币卖掉换一些其他东西收藏;变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找一家拍卖公司,2020年年初,小陈在网上看到了一家叫作重庆隆乾文物鉴定有限公司发布的广告,并留下电话号码。

不久,双方加了微信,小陈应对方要求把藏品照片发给隆乾公司工作人员。他们告诉小陈,虽然古钱币是真的,但还需要专业鉴定结果才能帮助销售;他们还给小陈发来成交记录,表示公司绝对有能力帮他销售古钱币。

小陈“心动”了,他带着自己的藏品来到了这家公司。亲眼见到隆乾公司规模,以及满墙的证书,小陈对公司的实力非常认可;尽管合同约定藏品未达到要求的三级以上,鉴定费不退,小陈还是先后将玉器、古钱币、青铜器做了8次鉴定,并交费用30 500元。

过了几天,隆乾公司给出的鉴定结果为,小陈收藏的古钱币和他父亲的玉器都是现代仿古工艺品;这个结果小陈让大失所望,他对鉴定结果提出疑问,并要求退还鉴定费用,但遭到了公司拒绝。

隆乾公司业务员不接电话,拉黑微信,加之小陈对自己的收藏品很有信心,他果断来到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报警;这起案件究竟是经济纠纷,还是涉嫌诈骗,为了弄清原委,警方展开了调查。

隆乾公司于一个商业中心,展厅内陈列着各种瓷器、铜器、钱币、字画等;工作人员拿出公司的营业执照、备案登记材料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因一时无法甄别这些材料的真伪,民警将这些证件以及公司的人员名单带回去进行仔细核查:

在公司工作人员名单上,警方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员工年纪都非常轻,全日制本科学历一个也没有,一个专科学历与文物鉴定一点关系也搭不上;名单上甚至还出现了犯罪前科的人员,一个是诈骗犯刚出监狱,另一个贩毒犯也刚出狱。

二、“鉴宝圈套”侦查记

正当民警对隆乾公司产生了怀疑,又陆续来了十几个人来报案说自己被这家公司骗了;被害人大部分还是已退休,或者临近退休的人员,如:今年72岁的老杨退休后闲来无事经常去逛古玩市场,他把淘来的几件瓷器和银币交给隆乾公司,被骗鉴定费7 000多元。

由于藏品诈骗类案件,此前警方接触的不多,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警方还走访了博物馆、拍卖公司,以及知名的专家;通过走访,民警了解到文物鉴定机构必须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批准文件。

民警调查发现,隆乾公司提供的所谓鉴定资质证明,其实是花了几百块钱在网上买来的;隆乾公司在广告中宣称与多家知名拍卖行有合作关系,民警也进行了走访,如:保利公司声称,合作单位没有重庆隆乾文物鉴定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警方还依法查明以下事实:

一是,隆乾公司的老板是邓某,重庆人,之前,他一直在福建从事文物推拍工作。2018年4月,邓某回到重庆注册了重庆嘉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称可以将藏品送到国外去拍卖,所收取的推拍费用数额较大,每件藏品10万元左右。

由于修订前的文物保护法第七十七条禁止非国有文物中的珍贵文物出境,重庆嘉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根本没有藏品出境的记录;有一些被害人意识到不对劲纷纷找过来,公司就停止营业。

二是,2019年,邓某成立了重庆乾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涉及的业务发生了变化,如:将推拍变成展览展销。

所谓展销,就是找个普通能售卖藏品的商场进行展览。由于展销对藏品的销售没有什么帮助作用,一件藏品也没有卖出去;半年后,重庆乾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跑路了。

但是,邓某又另起炉灶,2019年7月成立了隆乾文物鉴定有限公司;一系列的证据显示,隆乾公司已经存在虚构事实诈骗钱财的行为。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警方发现隆乾公司有搬家跑路的迹象,于是决定尽快对其进行集中收网;历时20多个月,重庆警方陆续抓捕了三家公司涉嫌诈骗的嫌疑人共65名,成功打掉了这个以藏品鉴定推拍为套路的犯罪团伙。

经调查,本案被害人多达2600余人,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经审理,法院最终以诈骗罪依法判处邓某等32人从7个月至10年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当然也包括不等的罚金。

2024年8月23日,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举行涉案财物发还仪式,将其扣押的80多件文玩藏品返回给被害人;有人或许追问,邓某等32名被告人构成诈骗罪吗?

此为侦查推理方法能否适用法律推理讨论的话题,对法治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如:多数司法实践没有区分欺诈与诈骗等。

设证推理侦查记三、设证推理或许也是“圈套”

设证推理是刑警的典型思维方式,因为它经常被用来侦破案件,如:戏剧“十五贯”铜钱之所以导致冤案,其原因之一,铜钱作为物证,古代捕快以十五贯设证,推理出犯罪人所为;巧合的是,电视剧“总有晴空”反映了现代版的十五贯:

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女主人公英童帮老板代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疑罪从无便是“总有晴空”播出的法治意义之一。由于多数人过于关注剧情的跌宕起伏,通过影视剧方式传播法治不可取,今日说法等栏目应运而生。

因设证推理是经验法则,而非来自法律规范本身,多数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少数人可能用设证推理设置“圈套”,如:栽赃陷害等;鉴于设证推理或许是“圈套”,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上述规定被认为疑罪从无的裁判规则,或者原则;至于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如何认定,有适当的话题,作者将再进一步详细分析,如:证据证明力大小与采信。

由于学者将设证推理归纳为经验推定与规范推定两类,由此造成了设证推理被司法实践采信的现象,如:“十五贯”“总有晴空”等;但在作者看来,设证推理中的规范推定仅适用英美法系的司法实践,在大陆法系没有适用的余地:

例如:大陆法系的每一个法律决定作出,演绎推理是唯一方法;其他推理,如:设证推理的主要作用仅是节省司法人员的时间成本,当其他推理的结论明显不少,司法人员应禁止适用,如:是否隐瞒身份的欺诈,主观恶意等方面明显不同。

就“鉴宝圈套”案情而言,设证推理即使包括规范推定,在作者看来,邓某等被告人可能也不构成诈骗,如:邓某“引入”了福建的从业经验为何不构成诈骗?

究原因大致为,文物鉴定师的取得并没有纳入法律规定的职业资格考试,文物鉴定师证书的报考时间比较灵活,一般每个月都有文物鉴定师证书报名批次开放;多数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以文凭来评价,是否有文物鉴定资格,不适合设证推理中的规范推定。

倘若一定要追究“鉴宝圈套”中的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有人或许进一步追问,他们究竟构成何罪呢?作者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被告人邓某未隐瞒身份实施欺诈,违反了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根据本条规定,此类欺诈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司法机关一般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由于被告人邓某将欺诈的民事法律用于广告宣传。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司法机关可以追究邓某等人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但应仅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第三,由于被告人邓某等扣押80多件文玩藏品拒不返还;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司法机关可以追究邓某等人侵占的刑事责任;但应仅限于受害人提出控告为前提条件。

第四,一定要追究被告人邓某等的诈骗刑事责任,其构成条件的根据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如:公司与鉴定人员恶意串通,将三级珍贵文物认定为普通文物等。

“鉴宝圈套”可能触犯的罪名

梳理“鉴宝圈套”案情,80多件文玩藏品没有一件被鉴定为三级文物,有人或许追问,司法机关为何认定邓某等32名被告人构成诈骗罪呢?

在大陆法系,设证推理或许就是“圈套”!在作者看来,司法人员更不能以犯罪前科设证被告人犯诈骗罪,如:“鉴宝圈套”案等。

来源:奇妙橘子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