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慧健,男,汉族,1973年3月生,山西灵丘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分管司法行政改革、律师行业党建、公共法律服务及涉外法治等工作,深度参与法
马慧健,男,汉族,1973年3月生,山西灵丘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分管司法行政改革、律师行业党建、公共法律服务及涉外法治等工作,深度参与法治山西建设与司法行政领域改革。
一、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1989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系统学习民法、刑法及诉讼法等核心课程,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共青团系统工作,1995年7月至2013年5月历任山西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共青团山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期间创新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动全省建立基层团组织示范点120个。
二、司法行政履职历程
2013年5月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党组成员、省少工委主任(副厅级),2017年11月调任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2021年1月任副厅长。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司法行政改革
1. 体制机制创新
主导制定《山西省司法行政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提出15个方面48条改革措施,建立行政执法和监督一体化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监督网络全覆盖。
2. 法治政府建设
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2024年全省新收行政复议案件8153件,同比增长123.7%,行政争议化解率达68%。
3. 基层基础强化
推进司法协理员制度,在全省招聘司法协理员2300名,破解基层司法所"人少事多"难题。
(二)律师行业管理
1. 党建引领发展
建立律师行业党建"十个结合"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风险防控深度融合。2024年组织省直律所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推动32家律所完成党建标准化建设。
2. 涉外能力提升
实施涉外律师人才培养"鲲鹏计划",选派120名律师赴香港、新加坡研修。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团",参与涉外项目法律审查380件。
3. 行业规范治理
开展"规范执业提升年"活动,建立律师诚信档案系统,2024年处理违规执业案件47起,行业投诉率下降29%。
(三)公共法律服务
1. 惠民工程深化
持续推进"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2024年累计提供咨询286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2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7%。
2. 多元解纷机制
构建"调解+公证+仲裁"衔接机制,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89个,2024年调解成功率达91%,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3. 智慧司法建设
开发"三晋法服"APP,整合法律咨询、公证预约等功能,注册用户突破150万,日均服务量超3万人次。
三、重点工作成效
1. 改革突破
推动出台《山西省行政执法条例》《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完成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政策专项清理,废止修订文件43件。
2. 涉外布局
建成太原国际商事仲裁院,设立"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27件,标的额超12亿元。
3. 基层治理
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选派1.2万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化解矛盾纠纷12万件。
四、工作特色与创新
- 数字赋能:建成全省司法行政大数据中心,归集执法、公证、调解等数据1.2亿条,开发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法律文书生成效率提升40%。
- 协同机制: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律协+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盟,与山西大学共建涉外法治研究院,年培养专业人才300人。
- 文化培育: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法治文艺巡演380场,拍摄《法治山西进行时》系列微电影,全网播放量超2亿次。
五、近期动态(截至2025年4月)
- 2024年11月:主持召开全省涉外法律服务推进会,发布《山西省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指引》。
- 2025年1月:在省直律所党建述职评议会上强调"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推动建立律所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机制。
- 2025年3月:调研运城仲裁委员会时提出"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发展要求,指导建立涉外仲裁人才库。
从共青团干部到司法行政系统管理者,马慧健30年职业生涯始终践行法治为民理念。其推动的"惠民工程"连续6年获评全国创新案例,2024年山西省司法厅在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中获评优秀等次,相关经验获司法部推广。
来源:新赐爬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