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总是穿着浅色系的衣服,背一个米白色的帆布包,耳机里永远放着我不知道的歌。她习惯站在靠近车门的位置,右手扶着栏杆,左手刷手机。偶尔车厢晃动,她会微微皱眉,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我认识她三年了。
准确地说,是我单方面“认识”她三年了。
她总是穿着浅色系的衣服,背一个米白色的帆布包,耳机里永远放着我不知道的歌。她习惯站在靠近车门的位置,右手扶着栏杆,左手刷手机。偶尔车厢晃动,她会微微皱眉,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我们之间最近的距离是5厘米——那是早高峰时,人群把我们挤到一起的瞬间。我能闻到她发梢淡淡的洗发水味道,像是茉莉混着一点点柑橘香。
但我们从未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同一节车厢里的沉默
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三年前的冬天。
那天我因为加班到凌晨,整个人像被抽干了灵魂的僵尸,摇摇晃晃挤进地铁。她站在我旁边,手里捧着一本书,书名我没看清,只记得她的指甲修剪得很干净,没有花哨的美甲,只有一层淡淡的透明护甲油。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座冰冷的城市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后来,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调整出门时间,就为了能赶上她那班地铁。有时候她没来,我会莫名失落,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换了工作、搬了家,或者……交了男朋友。
但第二天,她又会出现,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站在那里。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种奇怪的默契——明明每天都在同一空间相遇,却谁也不敢先开口。
我怕唐突,怕尴尬,怕被当成奇怪的搭讪者。而她,大概也只是把我当成地铁里又一个模糊的背景板。
其实,我幻想过无数次和她说话的场景——
-假装不小心踩到她的脚:“啊,对不起!”然后顺势聊起来。
-借手机没电为由:“能借你充电宝用一下吗?”
- 甚至直接一点:“你好,我好像每天都能见到你……”
但最终,这些台词全都被我咽了回去。
成年人的胆小,往往藏在“怕麻烦”的借口里。
万一她根本不想理我呢?
万一她已经有男朋友了呢?
万一她觉得我是个怪人呢?
于是,日复一日,我们继续着这场无声的“同行”。
上个月,她连续一周没出现。
我开始胡思乱想——
她是离职了?搬家了?还是……生病了?
那几天,地铁突然变得很空,空得让我有些不适应。
直到第八天,她又出现了。但这次,她手里多了一束花,无名指上多了一枚戒指。
我站在她身后,第一次看清了她手机屏幕——是一张婚纱照的预览图。
那一刻,我忽然笑了。
原来,我们之间的故事,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她依然站在老位置,我依然站在她身后。
只是现在,我不再幻想“如果当初开口会怎样”。
因为我知道,有些相遇,注定只是擦肩而过。
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每天有千万人和你擦身,却很少有人为你停留。
而我们,不过是彼此人生中一个连对白都没有的配角。
但或许,正是这些无疾而终的遗憾,才让平凡的日子有了一丝浪漫的意味。
就像地铁驶过隧道时,窗外那一闪而过的光——
你抓不住它,但它确实存在过。
来源:开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