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揭秘惊心动魄的香港金融保卫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07:28 3

摘要:这场保卫战,一旦失败,不但会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甚至还会让香港的经济将会深度衰退,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举国同庆。

可是,就在三个月后,香港就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

国际炒家想要通过冲击香港市场的方式,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这场保卫战,一旦失败,不但会引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甚至还会让香港的经济将会深度衰退,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面对这一场面,香港财政司司长放话:“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

最后这一经济保卫战的结果怎样了?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索罗斯,来自西方的金融大鳄,有着“全球经济强盗”之称。

1992年,索罗斯率领量子基金发起了震惊世界的“英镑狙击战”。

通过大规模做空英镑,迫使英国政府被迫将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ERM),为量子基金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

索罗斯攻击货币的手法可以说是很经典,他首先会通过基金从银行借入大量目标货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抛售。

就像商品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供应会导致价格下跌一样,货币市场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与此同时,他的团队会散布不利于目标国家经济的消息,引发市场恐慌,加速货币贬值。

面对货币贬值压力,各国政府通常会动用外汇储备来维持固定汇率。可一旦外汇储备耗尽,政府就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索罗斯就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回大量贬值后的货币用于还债,从“借高卖低”的过程中获取巨额利润。

在英国市场尝到甜头后,索罗斯开始将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1994年,他又开始狙击墨西哥比索,导致墨西哥货币危机。

到1997年,索罗斯已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据估计,其个人资产总值超过了42个联合国成员国的GDP总和。

这种规模的财富使他具备了影响甚至操纵某些国家金融市场的能力。

在东南亚,索罗斯展现出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通过系统性地攻击各国货币,他成功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动荡。

从泰铢到印尼盾,再到韩元、日元,一个接一个的货币在他的狙击下陷入困境,各个国家经济也开始动荡。

这些成功让索罗斯的信心达到顶峰,也为他后来对香港发起攻击埋下伏笔。

1997年香港回归后,索罗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将目标对准这个亚洲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枢纽,其联系汇率制度成为索罗斯重点关注的突破口。

索罗斯设计了一套“立体攻击”战术,同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发起进攻。

在外汇市场,他通过大量抛售港币来施压联系汇率制度;在股市,他采取做空策略打压恒生指数;在期货市场,他则通过期指合约放大做空效应。

这种多管齐下的策略可以让打击效果最大化。

索罗斯的最终目标是摧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他认为,如果能够迫使香港放弃联系汇率制度,不仅能获得巨额利润,还能动摇香港的金融根基。

这一战略若成功,将严重影响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区域性金融危机。

1998年8月,索罗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他的团队在三个市场同时发力,试图通过制造恐慌情绪来引发市场崩盘。

这种全方位的金融进攻,使香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短短不到一年的时候,香港股市就有45亿港元进了索罗斯的口袋。

除此之外,汇市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市场的普遍担忧,甚至楼市也受到干扰,一些香港居民甚至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选择轻生。

生死攸关的时刻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攻击,香港特区政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香港长期奉行自由市场政策,政府不干预市场运作是其引以为傲的特色。

然而,在金融危机面前,坚持不干预可能导致经济基础遭受严重打击。

另一方面,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维持港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是保持金融稳定的关键。

但在国际炒家的“狙击”下,维持汇率稳定可能引发股市大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香港特区政府面临着‘不干预就等死,干预就找死’的困局。

如果坚持不干预市场,任由国际炒家肆意攻击,香港经济可能遭受重创;如果选择干预市场,又可能违背自由市场原则,损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声誉。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政府需要在尊重自由市场和保护经济基础之间寻找平衡,在维持联系汇率和避免股市大跌之间做出抉择。

面对空前的金融危机,香港特区政府最终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

1998年8月14日,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政府将同时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直接干预市场运作。

这一决定的背后,是香港政府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破釜沉舟之举。

曾荫权在做出这一决策时曾表示,“如果任人肆意冲击联系汇率借以图利,结果令香港600万人的经济利益受损,那便是我失职。”

任志刚也表达了类似的决心,他们共同向香港市民作出了“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的铮铮誓言。

这一表态不仅显示了他们的决心,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香港政府捍卫金融稳定的坚定信念。

任志刚

在做出这一重大决策时,香港特区政府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明确表示,如果中国香港有需要,中国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这种坚定的后盾,极大地增强了香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1998年8月,香港金融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保卫战。

面对索罗斯的猛烈攻击,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直接介入股票和期货市场,与国际炒家展开了激烈对抗。

8月27日,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股市普遍低迷,但香港股市却逆势而上。

国际炒家不断加大抛售力度,试图打压恒生指数。

我们这边则动用巨额资金进行对冲,仅在收市前15分钟就投入了数十亿港元,也让这一天的交易量创下新高。

8月28日,这场金融保卫战达到了高潮。刚开盘,国际炒家就发动了猛烈攻势。

香港政府迅速应对,大量买入被抛售的股票。上午交易时段,市场成交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

下午,双方展开更激烈的争夺,恒生指数一度大幅波动。

最终,在政府的坚决干预下,恒生指数和期指分别收于7829点和7851点,当这个数字在7500以下时,索罗斯才会获利,但是政府的干预让他们节节败退。

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通过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整个保卫战期间,香港特区政府调动了约1200亿港元的资金。

这一数字远超出了国际炒家的预期,更显示了祖国帮香港政府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

8月28日的收盘价7829点,标志着香港在这场金融保卫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一结果粉碎了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不败神话,让他们在香港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据估计,仅在这场战役中,国际投机资本就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如果无法保护自己的金融市场,就难以维护经济主权和政治独立。

香港金融市场更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操纵的猎场,这场金融保卫战的胜利,大大提升了香港金融体系的公信力,也增强了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保卫战展现了祖国保护香港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也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展望未来,香港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与祖国内地深度融合,香港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1.【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澎湃新闻,2019年8月20日发布

2.「中国网评」祖国永远是维护香港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中国网,2020年8月30日发布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