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工分的榆次县委书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13:42 2

摘要: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学大寨已不仅仅是农业问题,各行各业都在学,昔阳县的干部一个个往省、地、县输送,就在这种背景下,省里决定派李七毛(昔阳县人)同志来榆次县担任县委书记。

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学大寨已不仅仅是农业问题,各行各业都在学,昔阳县的干部一个个往省、地、县输送,就在这种背景下,省里决定派李七毛(昔阳县人)同志来榆次县担任县委书记。

李七毛,原任昔阳县界都公社西固壁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曾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从部队回来后,安排在二轻系统工作,后来服从组织安排,回原藉一一西固壁当了干部,在村里,他一心一意搞农业,1968年冬搞“劈山改河工程”出了名,成为昔阳县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之一。他不但出力流汗,还为村里生产劳动吐过血,人称“实干家”。1977年9月26日出任榆次县委书记,时年45岁。

据七毛同志讲,1977年刚过“白露”季节,他正在地里劳动,陈永贵找他去了,拍着他的肩说:七毛小,出去当县委书记吧!当时他大吃一惊,咱可干不了,陈说:干吧!我看你行。就这样,没过几天,组织上找他谈话,他服从了。他带着“学大寨”的信条来到了榆次这块土地上出任县委书记。

他上任之后,没有发表什么演讲,首先把县里基本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尔后到各公社看了看,那时正值“秋分”季节,各社队都忙于秋收,但他考虑的是如何种好小麦,他让办公室把小麦播种田和和肥料准备情况给他个数数,并在常委会主提出了边秋收边整地为小麦播种铺好底,他把准备工作称作“底功”。

他从大队走到县委书记岗位,依然是拿工分,县里根据地委安排,每月发给他20元补助费,1978年起改为25元,粮票是由他家中把粮食卖到当地粮站换来的,有人向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还是农民。就是这20元补助,他无论在机关食堂,还是到公社吃饭,总是按规定付钱交粮票。

他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抽头巷招待所的一次公社书记和各部委负责人会议上,“头顶蓝天,足踏大地,一心一意学大寨,尽快改变榆次农业生产面貌”就是他的愿望。他虽然第一次来榆次,但人们参观昔阳大寨时都在西固壁听过他的介绍,就在他来上任前的不到一个月,县委组织参观时,他还以西固壁大队支书的身份向大家作分绍。

秋后,开展了规模较大的整修土地高潮,首先在东赵公社拉开帷幕,机关干部齐出动,各级领导带头干,他在汽车里常带的铁锹,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劳动,干两下确实行,这一点人人都敬佩,有一次刚到工地,他就脱了衣服干起来,当时开车的司机朱怀杰怪不好意思,赶紧找了一把铁锹也干起来。当时有位农民说: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我见过很多,但没见过光膀子干活的县委书记。

这一年,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很大,各公社都有自己的工程,东阳公社除整修南、北两条退水1.15万米外,还修了要村、孟高庄、开白、逯村、岂家庄五个村滩涂地共1270亩。地区经常开电话会、现场会,县里也在10月18日和11月3日由县委领导带领公社书记分别到榆社和介休参观农田建设,并于11月4日在井峰村召开了现场会议。

1977 年秋后的农历九月,县委大抓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这是七毛书记上任后抓的一件大事,他和林业局的同志们一道规划,并亲自现场指挥。第一期工程是在修文至太谷交界处的公路两旁,紧接着是榆黄公路、什贴至寿阳、南合流至石圪塔的路旁植树。那一年,县委领导、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厂矿全体出动。当时的口号是:大打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工程最大的是陈侃、东阳至太谷的这条公路,搞的是更新工程,先砍伐旧树,后栽新树,边砍边栽,整整干了半个月。机关干部自带干粮,按人分地段,最后验收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植树,七毛同志把嗓子都喊哑了,林业局长张艾林同志不知挨过多少次批评,但他没怨言,甚知这是一项造福工程,县委组织部长杨补元也因植树受了批评,所有这一切,都被成活后的绿油油成行树给冲淡了。这次植树,大家都出了力流了汗,都说七毛书记为榆次人民办了一件好事。(作者赵玉璧、李敏)

来源:非常科普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