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月经周期竟有这般影响?最新研究发现,月经周期相关的激素水平变化可显著影响乳腺癌化疗效果

摘要:“万物皆周期”这句话,不知道各位熟不熟悉呢?奇点糕是前两天才第一回看到,但瞬间就记住了,因为这就是现实。从自然界的潮涨潮落,到很有名的“历史周期律”,再到人体内小到细胞周期、大到生物钟昼夜节律,哪里会没有周期和周期的决定性影响力呢?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万物皆周期”这句话,不知道各位熟不熟悉呢?奇点糕是前两天才第一回看到,但瞬间就记住了,因为这就是现实。从自然界的潮涨潮落,到很有名的“历史周期律”,再到人体内小到细胞周期、大到生物钟昼夜节律,哪里会没有周期和周期的决定性影响力呢?

但人体内的另外一个重要周期——女性的月经周期,好像还显得有些神秘,至少对月经周期在生殖系统之外的影响,奇点糕真没什么印象。所以今天,《自然》刊登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估计要狠狠刷新奇点糕和许多读者的认知了:月经周期可能是影响乳腺癌化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化疗如果没在月经周期的“正确时段”进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1]!

比利时VIB癌症生物学中心和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共同发现,在乳腺癌模型小鼠的动情间期(可对应人类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启动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不如在发情期(对应人类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启动化疗,而这主要与孕酮等性激素随月经周期变化,导致的各种全身性和局部改变,例如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血管直径缩小及巨噬细胞增多有关。

因此选择孕酮水平较低的时段进行化疗,才在实验中有更好的缩瘤效果。研究者们还发现,在正确时段启动首次化疗尤为重要,因为化疗毒性可能影响卵巢后续分泌性激素的能力,所以首次化疗对激素状态的影响可能长时间存留,例如与化疗耐药相关的巨噬细胞就会长期存在,进而影响后续化疗的效果,研究发现或许对未来乳腺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图总结论文核心内容

按说随便翻开一本妇科学教材,都会提到乳腺组织随月经周期发生形态学变化的知识,但这些改变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的治疗,却一直以来都是个盲点[2]。现在可是2024年了,还有这么大一个盲点,合理吗?而开展这次研究时,比利时和荷兰研究者们也基本算是“从零开始”,第一步就要先分析乳腺癌细胞是否也会受月经周期变化影响。

研究者们对小鼠侵袭性乳腺癌细胞进行了荧光标记,随后通过活体显微镜检查确认,一部分癌细胞克隆的扩增和消退,确实与小鼠发情周期同步,而切除小鼠卵巢来破坏发情周期,就会破坏这种同步协调的改变;借助其它细胞标记方法(EdU/PHH3),研究者们还证实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水平在发情期相对较高(与动情间期相比)。

乳腺癌细胞数量的变化会与小鼠发情周期同步,即受到月经周期影响

而众所周知,很多化疗药物就专门针对处在增殖期的癌细胞,那么发情周期影响乳腺癌化疗效果就说得通了。为了验证这种猜想,研究者们选择了新辅助化疗常用的多柔比星或环磷酰胺,分别在发情期和动情间期用药,实验结果显示,发情期使用化疗杀死了更多的癌细胞,而且与研究者们的推测一致,虽然化疗会打乱绝大多数小鼠的发情周期,但在连续五次化疗后,不同时机使用化疗导致的疗效差异仍然存在,且乳腺原发灶和肺转移灶都存在这种差异。

在小鼠发情周期的发情期使用化疗,效果相对最好

现象发现了,下一步就是明确成因。研究者们首先根据实验数据,排除了乳腺癌细胞是否表达性激素受体(HR)的影响,再通过此前专门设计的小鼠模型[3]证实,癌细胞更容易在小鼠动情间期发生间质转化,能部分解释化疗效果不佳,同时动情间期还会发生肿瘤血管的直径下降,这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向肿瘤部位的递送;而对肿瘤微环境的分析则显示,如果在动情间期进行化疗,会导致巨噬细胞占比显著上升,将它们清除也可有效改善化疗应答

最后,研究者们使用来自荷兰医院的回顾性患者队列数据及一项临床II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DIRECT研究[4]),证实在绝经前HR+/HER2-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在孕酮高水平时段(对应动情间期)开始的新辅助化疗,确实与治疗效果较差相关,患者的肿瘤缩小幅度较低,更易发生病情进展。

在孕酮高水平时段开始的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对不佳

在各种常见癌症中,乳腺癌的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越发明显,比如我国乳腺癌患者确诊的高峰年龄就是40-50岁,意味着还有很多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尚未绝经,那么月经周期对化疗效果的影响就绝对不能忽视了,“顺应周期”进行化疗来取得更好的疗效,执行起来难度也不大,如果有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进一步证实,临床实践就早一天做改变吧

参考文献:

[1] Bornes L, Van Winden L J, Geurts V C M, et al. The oestrous cycle stage affects mammary tumour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y[J]. Nature, 2024.

[2]Bernhardt S M, Dasari P, Walsh D, et al. The menstrual cycle is an under-appreciated factor in pre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Research, 2020, 15: 37-42.

[3]Beerling E, Seinstra D, de Wit E, et al. Plasticity between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states unlinks EMT from metastasis-enhancing stem cell capacity[J]. Cell Reports, 2016, 14(10): 2281-2288.

[4]de Groot S, Lugtenberg R T, Cohen D, et al. Fasting mimicking diet as an adjunct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n the multicentre randomized phase 2 DIRECT trial[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3083.

本文作者丨谭硕

来源:奇点肿瘤探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