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7th SIMOS)于2024年11月21-24日在上海召开。本届SIMOS邀请国内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当今热点议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精彩专题报告及研讨。值此大会之际,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
第七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7th SIMOS)于2024年11月21-24日在上海召开。本届SIMOS邀请国内院士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当今热点议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精彩专题报告及研讨。值此大会之际,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分享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ADC药物的应用前景。
任胜祥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主任
IASLC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青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免疫治疗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研究委员会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CSCO非小细胞肺癌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免疫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老年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病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呼吸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ADC药物开启了肺癌精准诊疗的新纪元,可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肺癌领域ADC药物的探索现状?任胜祥 教授
抗体偶联药物(ADC)被誉为“聪明的化疗”或“靶向化疗”,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针对HER2突变的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已成功获批,用于治疗携带HER2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一突破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是ADC应用于肺癌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HER2突变这一靶点外,越来越多的ADC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其中部分已进入关键的III期试验。例如,针对TROP2靶点的ADC药物在TROPION-Lung01研究中显示了显著的疗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有明显延长,尤其是在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目前,该药物已向FDA和NMPA递交上市申请,预计未来或将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
在小细胞肺癌领域,B7-H3和SEZ6靶点的ADC药物同样展现了令人振奋的疗效。在相关研究中,这些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超过50%,这一结果无疑为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针对这两类ADC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并提示了阳性结果。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小细胞肺癌患者将迎来ADC治疗的新选择。
此外,其他靶点的ADC药物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包括针对MET和HER3的ADC,以及双抗ADC(如EGFR-HER3双抗和EGFR-MET双抗)。这些创新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丰富了ADC治疗的靶点和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体而言,ADC类药物的快速发展正在开启肿瘤治疗的新纪元。未来,ADC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选择,甚至可能在某些适应症中取代传统化疗的地位。
您认为在临床中,ADC药物具备哪些优势,以及需要面临哪些挑战与应用难点?针对这些难点,临床应如何应对?任胜祥 教授
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ADC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细胞毒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局部,从而显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减轻全身治疗的不良反应。
然而,ADC类药物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显著的挑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ADC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等,这些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的不良反应谱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何妥善应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另一个挑战是疗效预测因子的缺乏。除了HER2靶点在HER2-ADC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预测能力外,目前可明确预测其他ADC药物疗效的biomarker仍属未知,这一问题限制了ADC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潜力。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ADC的安全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探索并验证可靠的疗效预测因子,以便更好地筛选适合ADC治疗的患者群体。这些工作将有助于推动ADC类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您认为ADC药物作为“聪明的化疗”,未来是否会取代传统化疗的地位?相较于传统化疗,ADC治疗取得了哪些成就?任胜祥 教授
ADC作为一种靶向化疗手段,已经在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与传统化疗相比,ADC在技术上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和突破。正是基于这些进步,ADC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欢迎。尤其是随着相关药物的成功获批,其潜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展望未来,ADC有望成为替代传统化疗的重要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已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表明,TROP2靶点的ADC联合免疫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数据显示,这一治疗策略的ORR可超过80%,中位PFS超过一年,远超既往化免联合的治疗获益。
此外,探索ADC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应用于多个治疗阶段的研究也已开展,具体包括围手术期治疗、一线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失败后的后续治疗等。可以预见,在未来2到3年内,随着多项三期临床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ADC治疗将对现有的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进一步推动肿瘤治疗的变革。
撰写:Babel
审校:任胜祥 教授
排版:Babel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