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的最新医学标准下,血压正常范围的判定需结合临床指南、年龄分层及测量场景综合评估。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5年联合发布的权威标准:
在2025年的最新医学标准下,血压正常范围的判定需结合临床指南、年龄分层及测量场景综合评估。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5年联合发布的权威标准:
一、成人血压分类标准
(18岁及以上) | 血压类别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临床意义 |
| 理想血压 | 90-119 | 60-79 | 心血管风险最低 | | 正常高值 | 120-129 | 80-84 | 需生活方式干预 | | 高血压前期 | 130-139 | 85-89 | 2025年新定义,建议药物干预阈值 |
注: 1. 基于《202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室测量需连续3天、每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
2. 动态血压监测(ABPM)标准:24小时均值<125/80mmHg,夜间均值<115/70mmHg。
二、特殊人群调整标准
1. 老年人(65岁+) - 可放宽至<140/90mmHg(衰弱患者个体化评估) - 2025年《老年医学》强调避免过度降压导致的灌注不足
2. 糖尿病患者 - 严格控制在<130/80mmHg(预防微血管病变)
3. 孕妇 - 妊娠期正常值:110-135/65-85mmHg - ≥140/90mmHg即诊断为妊娠高血压
三、测量注意事项(2025年更新) 1. 体位要求:坐姿背部支撑,双脚平放,测量前静坐5分钟。 2. 设备选择:推荐通过WHO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如欧姆龙HEM-7600T)。 3. 时间规律:晨起后1小时内和睡前各测1次(避开服药前后1小时)。 最新研究补充:2025年《循环》杂志指出,左右臂压差>15mmHg需排查血管狭窄。
四、血压异常即时应对 - 低血压(<90/60mmHg):无症状可观察,伴头晕需排查脱水或心衰。 - 高血压急症(≥180/120mmHg):立即就医,禁用短效硝苯地平(2025年禁用清单)。 通过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025年数据显示规范管理可使中风风险下降42%)。
来源:私家总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