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09:27 2

摘要:武汉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内,三层八组65件青铜编钟的原件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编钟上的铭文清晰可见,令参观者流连忘返。

今天(4月1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

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

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

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

《随州曾侯乙编钟》

《少林寺碑碣(566—1990)》

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

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1409年2月15日)》

至此

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武汉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展厅内,三层八组65件青铜编钟的原件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钟架上。编钟上的铭文清晰可见,令参观者流连忘返。

曾侯乙编钟铭文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中国先秦官方音乐理论文献,以声音和文字相互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多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

此图为曾侯乙编钟(资料图)

专家认为,随州曾侯乙编钟是人类目前所见最早体现音乐数理关系的出土文献,是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全世界唯一的有声文献,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公元前5世纪声文对应的乐律文献,是人类轴心时代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见证。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入选填补了湖北省《世界记忆名录》空白。

随州曾侯乙编钟共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青铜乐器。2023年,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随州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挂钟构件上共有铭文3755字,铭文能够与保存完好的钟声相互印证。作为目前所见唯一的中国先秦官方乐律文献,它系统描述了规模宏大的乐音体系和人类对乐音之间数理关系的理性认识,反映了当时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的统一。

随州曾侯乙编钟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出土40多年间,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以展览、展演和艺术交流等形式,频频现身国际舞台,曾侯乙编钟仿制品被作为国礼赠与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随州曾侯乙编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使者。

“世界记忆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其所指文献遗产不仅包括纸莎草纸、羊皮纸、棕榈树叶、木片、石片、纸张等传统载体,还包括录音、电视电影作品和数字媒体等新型媒体。

来源:湖北发布、新华社、人民网、随州日报

来源:湖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