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元|芒崖挖芒硝的那段黑白岁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08:18 3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深秋,村办企业与集体外出务工的热潮席卷农村大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家乡也积极响应,村委会精心筹备,组建起一支由十二名青壮年组成的副业队,奔赴青海芒崖开采芒硝,怀揣着青春梦想的我也位列其中。而这段经历,也让我的人生道路上,体验了一次刻

芒崖挖芒硝的那段黑白岁月

朱宗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深秋,村办企业与集体外出务工的热潮席卷农村大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家乡也积极响应,村委会精心筹备,组建起一支由十二名青壮年组成的副业队,奔赴青海芒崖开采芒硝,怀揣着青春梦想的我也位列其中。而这段经历,也让我的人生道路上,体验了一次刻骨铭心的“黑白”岁月。

出发时,我们乘坐在解放牌卡车敞开的后马槽里。彼时的我们激动不已,扯着嗓子齐唱《小芳》《水手》,歌声中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喉结间滚动着滚烫的激情与希望。然而,随着日夜兼程,眼前的景象逐渐变得单调而荒芜,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上,卡车仿佛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像喘着粗气的蜗牛,缓缓前行,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无情地钻进衣领,让我们未曾想到的是,真正残酷的生活才刚刚拉开帷幕。

抵达矿区后,简陋的居住条件超乎想象。我们的住所是利用前人挖芒硝留下的深坑搭建而成,几根木料、一层油毛毡再覆上一层泛白的颗粒粉末,便是我们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处。四处漏风的裂缝里,塞着破棉絮、废塑料纸等物。每到半夜,风声呜咽,盐晶颗粒打在屋顶沙沙作响。取暖用的是半截废油桶,里面装上原油整夜燃烧,黑烟与火光在狭小的工棚里肆意翻涌,浓烈的焦油味令人窒息。

为了保暖,十几个人紧紧挤在一起,早晨醒来,除了灵动的眼睛和鲜红的嘴唇,整个人都被油烟熏得通黑。如今想来,或许正是那四处漏风的住所,才让我们免于有害气体积聚带来的潜在危险。

工作的艰辛更是难以言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揭开一米多深的地表层,挖出混杂着结晶盐等杂物的芒硝毛料,再用力扔到斜支着的两三米高的筛子上方,再滚落下来进行筛选分离。劳作时,白色粉尘漫天飞舞,将整使个人淹没其中,一天下来,仿佛变成了“白色物种”。芒硝粉尘钻进肺里,吐出的唾沫裹着冰晶般的白状物,满是浓烈的咸涩味。脊背的汗渍凝结成地图状的盐霜,成为那段岁月独特的印记。也使我落下了慢性气管炎顽根。

在这方圆数百里的盐碱地,除了白茫茫的结晶,看不到一丝生命迹象。生活用水要从百公里外的冷湖镇拉运而来,抽放到露天地里的铁板水箱里,箱底沉淀着一层泥沙和杂物。随着我们的到来,偶尔会有硕大的老鼠“光顾”,有时即便它们不慎掉进罐里,我们也只能捞出来继续饮用。因为那是数百公里能延续生命的唯一源泉,饮食更是简单粗暴,大多时候是白开水就着冻硬的馒头,能吃上一顿飘着油花的白菜粉条汤,便是那段日子里最奢侈、最开心的时刻。

艰苦的环境与繁重的劳动,逐渐磨灭了我们最初的青春激情。我带去的吉他、二胡、笛子等乐器,承载着当初的浪漫理想,却在这异常干燥的恶劣环境下,短短数天便开裂变形,把我当初的美好浪漫梦想也随之撕裂破碎成残酷的现实。

那段时间,工地拉运芒硝的卡车成了我们最大的精神寄托。我们盼望着他们的到来能带来家信,渴望从司机口中听到外面的新鲜事。当卡车离开时,我们一直凝视着尾灯连成的暗红虚线,直至其消失在戈壁的苍茫之中,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

晚饭后,我们会纵情哼上几句跑调的流行歌曲或地方小调,微小的歌声在空旷苍凉的天空中回荡,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空虚,都化作了睫毛上晶莹的霜花和无尽的思念。

在冷湖芒硝场,那些夜晚熏黑、白天染白的艰苦岁月,成为了我青春年华里最苦涩却也最珍贵的记忆。它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那个时代农村人赴外务工搞副业者的真实缩影写照。他们在荒芜中播种希望,于艰辛里淬炼坚韧,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奋斗的永恒价值。这份被盐碱与风沙打磨过的记忆,将永远定格在我人生的时光深处,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巨大反差之光。让我始终珍惜和满足于当下充足丰富的幸福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朱宗元,张掖甘州人,生于1970年,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张掖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张掖市工商联原副主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至今30余年。2017投入巨资创建张掖市三缘博物馆。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 AAA 级文化旅游景区。2019年相继成立了张掖市丝路典藏传承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民藏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甘肃三缘艺术馆。)

来源:金色甘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