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丁·塞利格曼,这位“积极心理学之父”,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一个令人颠覆的观点:
为什么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越走越焦虑?
为什么升职、买房、恋爱之后,幸福感却并没有提升多少?
马丁·塞利格曼,这位“积极心理学之父”,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一个令人颠覆的观点:
真正的幸福,不是获得更多,而是活出你的“优势性格”。
换句话说,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是否在“成为你自己”。
⸻
一、破题:你以为的幸福,其实只是刺激
我们习惯性地将“快乐”等同于“幸福”,但塞利格曼指出:
快乐(Pleasure)是短期的,幸福(Happiness)是结构性的。
• 快乐来自于满足感官的即时刺激,如吃美食、刷剧、收到点赞;
• 而幸福来自于内在价值感、目标一致性与长期投入。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越来越累,是因为大脑被“即时满足”模式劫持,却忽略了更深层的心理需求。
“追求快乐的人,最终会厌倦一切;追求意义的人,才会走得长远。”
⸻
二、塞利格曼三重幸福模型:Pleasure、Engagement、Meaning
在书中,塞利格曼将幸福分为三种层级:
1. 感官型幸福(Pleasant Life)
追求愉悦、舒适和享受,比如美食、物质、情绪正向体验。这种幸福短暂、依赖外部条件,但也不可或缺。
2. 投入型幸福(Engaged Life)
当你沉浸在某件事中,全神贯注,进入“心流”状态。这种幸福是体验型的,它来自匹配自己的能力与挑战。
比如写作、跑步、打游戏、专注工作时,你会暂时忘记时间与自我,这就是“心流”。
3. 有意义的幸福(Meaningful Life)
最深层的幸福,是将你的优势性格(signature strengths),用在一个比你更大的目标上。
比如志愿服务、育儿、教育、创作、传承,这类行为能让你觉得:我活着,是有意义的。
Pleasure是快乐;Engagement是自我实现;Meaning才是灵魂安放。
⸻
三、幸福不是外在奖励,而是内在优势的觉醒
塞利格曼提出一个核心概念:“优势性格(Signature Strengths)”。
这是一组你独特擅长、使用时感到充实、且能为他人带来价值的性格资源,比如:
• 好奇心、创造力、同理心、领导力、毅力、感恩、幽默感……
他指出:用优势去生活,是通往真实幸福的最佳路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哪怕身处困境,依然精神饱满;
而有些人身处高位,却精神空虚。
他们的差别,不是财富,而是:是否在活出自己的性格优势。
⸻
四、幸福是“可以训练”的技能,而不是天赋
很多人误以为幸福是运气,是性格遗传。
但《真实的幸福》指出,幸福其实是可以被习得、训练和维护的。
以下是塞利格曼提出的三个幸福练习法:
1. 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恩的小事(感恩训练)
这能帮助你强化对积极体验的感知,逆转“负面偏好”的大脑机制。
2. 用“优势性格”去完成一件小事(优势运用)
比如你善于倾听,就认真陪伴一个朋友;你富有创造力,就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
3. 写一封“感恩信”并亲自念给那个人(情感连接)
研究发现,这种行为会显著提升幸福感并持续数周。
这些不是鸡汤,而是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的心理干预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教育体系和企业培训。
⸻
五、写在最后:幸福不是获得,而是活成你自己
我们常以为,等到有钱、有爱、有闲、有房了,幸福才会降临。
但真实的幸福,是:
你用你擅长的方式,做你认同的事,连接你在乎的人。
这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不是结果,而是状态。
当你开始活出真实的自己,幸福感就不会再依赖于外部,而成为你内在的底盘。
⸻
不要追问“我能得到什么”,而要追问“我能成为谁”。
来源:听书致富研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