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百年教育梦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0:00 2

摘要:北京,2025年4月16日— "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界的理想目标已经存在数百年,但由于师资和时间等现实限制,这一理念始终难以全面实现。如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个性化学习的理想正逐渐成为可能,为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

北京,2025年4月16日 — "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界的理想目标已经存在数百年,但由于师资和时间等现实限制,这一理念始终难以全面实现。如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个性化学习的理想正逐渐成为可能,为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表示:"几百年来,个性化学习一直很难全面实现。不是没有好的教学理论,也不是教师不敬业、不勤奋,而是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社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为每一个学生配备能充分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师资。"

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2022年底ChatGPT的发布和2025年1月DeepSeek R1模型的突破,使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这些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

在实践层面,多所高校已开始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普渡大学开发的"课堂信号系统"(Course Signals)利用"学习者成功算法"(Student Success Algorithm, SSA),根据学生的课程表现、课程努力程度、前期学业历史和学习者特征等数据,预测学生能否通过期末考试,并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北京大学则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学习平台,包括"北大问学"(辅助教学平台)、"北大智学"(在线智能学习平台)和"化小北"(化学实验室智慧学伴)。这些平台能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识别学习中的困难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

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一些学校正在测试"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通过在教室内安装组合摄像头,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和动作,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计算出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从而促进教学改进,甚至可以及时提醒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有望在客观上促进教育公平。传统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学校和地区,大多数学生难以接触到顶尖的教师和教学内容。而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上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随时向最优秀的"导师"一对一地请教,打破地域和资源限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指导。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人工智能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教育数字化、数字教育的转型,从传统"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生—机"三元结构。这一结构变革将使教育更加灵活、开放和高效。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在这一国家战略指引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与软件工程国家工程中心合作,以博雅教育大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北大智学平台,旨在构建情境化、游戏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

当然,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学习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瓶颈、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性等问题。但正如尚俊杰教授所言,作为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创新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学习将逐步从理想走向现实,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体验,让百年来的教育理想终成现实。

来源:技能创造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