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育苗棚里雾气蒙蒙,新媳妇春桃拿竹尺量辣椒苗的间距。嫁到杨家三年,她仍学不会公爹那手绝活——老杨头闭着眼搓把土,粗糙的手指插进土里:"十二度三,正合辣椒根须的胃口。"
谷雨农耕图:七味人间烟火
老杨头蹲在青石门槛上搓着烟叶,檐角铜铃叮当当响。"该下地了。"他眯眼望着菜畦里的细雨丝,二十四个节气在他的掌纹里已滚过五十八回。
一、辣椒红:土地的体温计育苗棚里雾气蒙蒙,新媳妇春桃拿竹尺量辣椒苗的间距。嫁到杨家三年,她仍学不会公爹那手绝活——老杨头闭着眼搓把土,粗糙的手指插进土里:"十二度三,正合辣椒根须的胃口。"
去年秋分的草木灰扬进垄沟,混着谷雨水的土腥气。春桃瞧着公爹驼背栽苗,把辣椒苗栽成笔直的兵阵。忽听得老人念叨:"留一尺二的裤腰带,辣椒崽才能喘气。"她噗嗤笑出声,这才明白行距四十公分的秘密。
村里小王老师带着学生来上劳动课,塑料大棚全是同学们的身影。老杨头教娃娃们搓土,粗糙的掌心托着番茄种说:"这金黄的品种娇贵,得拿温水泡一遍。"
十二岁的铁蛋盯着温度计惊呼:"三十八度!种子要煮熟了!"满棚哄笑中,老人往苗床撒了把多菌灵灰:"治病要治根,就像你们解方程。"当第一对真叶展开时,孩子们才懂得他说的"苗间距是留给阳光的走廊"。
三、南瓜谣:藤蔓记事本
河滩边的沙地泛着油光,老杨头用柴刀勾出半月形沟渠。三粒南瓜籽落入带有羊粪土堆里,推土动作轻得像给婴儿掖被角。"藤蔓记事本要向阳写。"他教孙女搭人字架,把南瓜秧扶成立正的姿势。
暴雨那天夜里,七十老汉打着手电在瓜田疏通排水沟。孙女举着手机要直播"抗洪",却见他蹲在积水里傻笑:"根没沤着,瓜妞们正偷喝甜水呢。"晨光里,雌花顶着露珠在支架上舒展
老杨婆盘腿穿穿豆种,铝盆水波晃眼。"得让种子醒醒盹。"她把泡胀的豆粒摆弄的像排兵布阵似的。铁蛋娘来借种时夸奖:"您这豆种排得比钢琴键还齐整。"
在菜园里。老杨头傍晚总爱在架下,说能听见豆角生长的声音。某日暴雨折断三根支架,他连夜用芦苇杆补上,哼着"六月六晒龙衣"的老调把豆蔓重新扶上正轨。
春桃最爱打理空心菜。谷雨后的晨露落满叶片,像谁遗落的银纽扣。她学婆婆的手法掐嫩梢,切口处渗出清泪般的汁液。"这是菜在哭还是笑?"新媳妇的疑问惹得老杨婆笑出豁牙:"勤快人才能看懂空心菜的表情。"
寺庙墙根的丝瓜架下,老杨头正和住持对弈。葫芦瓢里的种子在香灰里滚过三遭,他说这是跟菩萨借智慧。小沙弥看不懂老师傅为何把藤蔓拗成如意结,直到某天发现丝瓜沿着诵经声攀上屋顶
最后一块闲地撒下苋菜籽那日,老杨头摸出珍藏的牛皮纸袋。标签上钢笔字映着水痕:丙申年谷雨收。重孙女踮脚要看,他忽然把种子抛向半空:"这太阳落土时,你该学会写自己的种菜经了。"
暮色染红菜畦时,七个田垄泛起七种绿浪。村委会新装的太阳能灭虫灯次第亮起,老杨头却吹熄马灯:"让萤火虫教教这些铁家伙,啥叫真正的光。"他的身影没入苋菜丛,恍若一株会走动的老茶树,在二十四节气的韵律里继续生长。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