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出海企业如何转内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09:50 2

摘要:这几天,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银座集团、京东等零售和电商企业陆续对外表态,表示会扶持受关税冲击的国产商品。其中,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火出了圈。

这几天,盒马鲜生、叮咚买菜、银座集团、京东等零售和电商企业陆续对外表态,表示会扶持受关税冲击的国产商品。其中,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火出了圈。

这立马引起笔者的注意,IVD出海企业不也需要这个助力吗,前不久业内人士表示IVD企业似乎在关税之战面前波动不大,意味着国际高端化程度不高,有待商榷,至少居家自检产品、一众POCT产品还是可以通过C端市场做一定的消化。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为5247亿美元,约合3.73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7%,美国仍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么大量如果完全由国内市场消化,确实是一个难题,尽管美其后豁免智能手机、路由器、部分计算机设备及电子零部件等部分产品,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过去从美进口医疗设备(含IVD)、上游链关键产品等高端产品,必须加速国产化;向美输出的IVD产品,必须转其他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加速均衡。

同时,现实困难却是存在,一些IVD企业内外市场没有兼做,高比例依赖国际市场,如鲠在喉。国内市场的需求和设计不同,需要重新开发产品和新的渠道、国内分销商是重要前提,转内销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自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来,国内构建的“国家统筹-地方试点-企业实践”的三级联动体系。是否有IVD的亮点,尚未挖掘出来。因此探讨IVD转内销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是新蓝海,并非权益之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口转内销是好东西、紧俏货的代名词,彼时由于出口企业采用产品质量标准较高,部分瑕疵或其他原因被动销售国内市场,相比于国内的初级商业生态,仍然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如今是关税压境,产品质量并非全部高于内销产品,但如近日所说的天塌不下来,对出口型IVD企业来说,不用悲观。

据统计,2024年在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内外兼顾也早已是趋势,准备工作早有布局。在这一方面,由于IVD属于医疗器械,具有严肃性,领域较窄,但对一些POCT产品、居家自检等兼具消费属性的IVD产品,是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大型商超进行赋能销售。

出口型企业长期遵循“订单驱动”模式,转内销则需更强的研发能力、先提供样品再调整生产,需要更强的灵活度。因此IVD企业在深入了解国内市场需求,找出差异性,开展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已经是首要动作

内销的赊销模式极其考验出口型企业,我们在查看奥泰、硕世、万孚、安旭等出口受益股的企业时,应收账款明显好于只做国内市场的企业,资金链的压力,使得转内销必须多元化销售策略,分散资金回流风险,电商、直播、线上等,哪怕只是宣传一下企业也行,前阵子万泰生物入驻小红书,也是一个借鉴的方式。

出口转内销,还有品牌的建设、后来者的压力,这就要求IVD企业需先明确品牌的定位,目标群体,再集中资源进行精准满足,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等成本盈利方式已然不同,但无论是哪个市场,差异化、高品质是共性,比拼的是长期口碑。

怎么做?

我们从前期的准备工作来看,在申请注册证,若已有海外临床数据,可尝试“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政策,但需补充国人群数据的路径,或者看能否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总之,就是尽量缩短审批时间。至于质量标准等,调整改造、找兼容性,类标准,也是围绕着尽快缩短转换所需的时间。

而后在市场定位上,首选空白市场(基层等分散到全国各地的POCT,未被满足的市场)、自身的优势领域、能构建差异化竞争点(成本或技术优势)、政策鼓励支持(比如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之处等等,有利于站住脚跟的市场选择,而后再图高端与否,在笔者看来活下来才是第一,高端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证有市场之后,重要的是成本管控能否到位,这决定着前面的两项工作不会白做。相比以前的关税+物流,国内的成本的结构是否有优化的空间,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例如20%,再扣去意外的损失,勉强能过去就非常不错,顺利挺过这个过渡期。

除了证+市场+成本,这个基本的铁三角之外,渠道建设+品牌建设作为业绩延伸的关键环节自然不可或缺,从公立医院到第三方ICL,再到电商和代理商,全面铺开,不过其基本功:产品培训+学术推广+售后响应”还是要靠IVD企业自身来维持。品牌效应除了KOL合作、IVD媒体合作,推行线上培训,路演、直播等等均是不可少。

结语

在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下,国内市场为受冲击的国产商品提供机遇,IVD企业需加速国产化与市场均衡,这也是本来应该要做的事情,趁此大势,有政策的支持,有民众的声援,过去因种种原因未开展的国内市场工作,如今正是时候,大好时机。

应该看到,对一些出口依赖型企业来说,需将自己放在整个发展周期中,出口转内销并非短期之计,立足长远国内市场不做,留给谁呢?内外兼顾已然是趋势,磨练出更强的灵活度、更高的研发能力,更个性化的生产力等等均是关税之战以后所需的。

来源:小桔灯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