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3月3日,红色小山村联盟会长蒋文达自杭州来到兰溪,与我一道来到女埠街道的焦石村,对焦石村的文化礼堂、兰江胜景、邵溥慈交通联络站等情况进行了考察。
焦石村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
2021年3月3日,红色小山村联盟会长蒋文达自杭州来到兰溪,与我一道来到女埠街道的焦石村,对焦石村的文化礼堂、兰江胜景、邵溥慈交通联络站等情况进行了考察。
焦石村概况
焦石村位于兰江西岸的女埠街道,离女埠集镇4公里。全村以丘陵为主,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0亩,下辖焦石和童公山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00户农户,近1000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大青豆和甘蔗为业。
焦石自然村始居村民盛姓,古称盛家园,后盛氏式微,邵姓迁入,现以邵姓为主。村边有焦石山,雅称椒石山,为兰江边一山丘。因山岩呈赤黑色,似火烧焦,故村名焦石。村中长湖绕绿水,村外焦山兀立于瀫水之滨,山腰有古刹广济庵,并有栈道和义渡遗迹,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曾于此登山游寺,题有《赤鹤峰》诗一首。村中有邵有泰孝子石坊和邵氏家庙。
童公山自然村位于焦石自然村东北1华里。始居者为宋御史童澄,其后裔迁出居下童,留有王姓仆人看守祖居,现以王姓为主,因不忘始居童公,且村建在山麓,故取村名童公山。
据焦石村《博陵郡兰江椒峰邵氏宗谱》,始祖为晋朝的邵坦,居淳安清平乡富洪里;传十余世分居各地,至蒙源祖邵旺于后唐末(934——936)迁居太平乡之谏村;居五世生邵爽,公由谏村而迁居金华循理乡青龙山前;居四世,邵从迁居金华下干。始迁祖为邵祖义,行百一,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从金华下干迁居兰溪女埠椒石(今焦石)。
邵有泰孝子石坊为兰溪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女埠镇焦石村邵氏家庙前约17米处,西距兰江约80米。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邵有泰孝子石坊四柱三楼,坐北朝南,偏东28°。全宽7.14米,全高约8米。中柱抱石鼓高2.15米,底宽0.68米,腹宽0.68米。顶楼正脊中间置有葫芦饰物。青石角角方柱,每楼正脊边饰有龙嘴鱼尾吻,顶楼下置有“恩荣”石匾一块。
大额额右边竖刻碑文若干,左边竖刻小字“皇清乾隆九年岁次甲子十一月立”。下额小枋自右至左横书“为耆民邵有泰立”七字,枋身有大量透雕、高浮雕及刻花图案装饰,下额枋高浮雕有双狮抢球,次间额枋及华板刻麒麟、白鹤、祥云、鲤鱼、花草、牛、马等,抱鼓石刻龙喷水。刻工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邵氏家庙位于石坊后17米处,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始建于明,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占地约370平方米。木结构门楼,重檐歇山顶,镂空花草正脊,中置宝瓶,翼角起翘。台基前设青石栏板。门楼及前进、中进、后进之梁架、牛腿等处,雕有大量人物、麒麟、鹤、鹿、花卉上浮雕等图案。前进、中进明间梁架四柱七檩,后进明间四柱八檩,扁作梁。整座建筑用青石柱,颇为壮观,为清代宗祠代表作之一。于1997年9月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焦石山水自古闻名。明诗人郑国宾游焦石诗赞美:“系缆长松下,古庙瞰高岗。下有绵绵道,赭汗流路旁。东飞千里河,狂澜曳棺情。高楼驻行客,美人涤素触。春风逐颜开,纤指激清商。但写弦中恕,那识听者伤。停杯攀柳色,游子各沾裳。” 焦石洲,四面环水,青草姜婆,面积约15000余平方米,原为江岸天然牧场。洲岸为焦石山,孤峰突兀,面峙华山,长湖绕后,风景奇丽。山腰有清代广济庵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高宗弘历曾登山游寺,留有《赤鹤峰)诗一首。山顶有古驿道,山腰陡岩峭壁,高十数丈。山东临江,环山筑有护栏石,栏长300余尺,柱高3尺,排列有序,蜿若长龙。山北最陡处有8尺长条石板,横挑江面,用于纤索滑行。山下有深潭,水深莫测,称之“放生池”。山腰有岩洞,洞口与潭水相平,不见其溢。山下离焦石村里许,有平坦圩地,古为义渡址,今仍为渡口。
兰溪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一位一身正气、无私无畏、公正严明的司法清官,他就是至今兰溪民间仍敬称为“邵都堂”的明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邵玘。
《明史》对邵玘生平有详细记载。据《明史》(卷158)载:“玘,字以先,永乐中进士。授御史。仁宗监国,知其廉直。每法司缺官,即命玘署,有重狱辄付之。历仕中外,所过人不敢犯。宣德三年由福建按察使入为南京左副都御史。奏黜御史不职者十三人,简黜诸司庸懦不肖者八十余人,风纪大振。居二年,以疾卒官。玘负气,好侮同列,治狱颇刻深。然持身廉洁,内行修,事母以孝闻。”
邵明彝,字锡九,椒石人。邑诸生。中年以母病习医,博极方外秘书,能明其意而不固执其说,用之就获效,远近倚之。
邵明第,椒石人,邑庠生。绝迹公庭,藏书教子。曾鬻章某之子,哀其离散,即时遣还。又鬻舒氏婢,询知为良家女,即与嫁之而不受其值。后子孙昌炽,人以为厚德之报。
邵溥慈为中共兰溪县委第一任书记。
焦石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传统的榨糖工艺与月半节都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焦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了通村公路建设、村庄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建了村文化大楼,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及污水改造等项目,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家规家训
《博陵郡兰江椒峰邵氏宗谱》载有《劝善家规十二条》:
一、敬祖先:祖功与宗德,木本水源深。葬以礼、祭以诚、追远报本无穷尽。欲求生枝茂,光须笃根本。承恩不坠想容音, 忾闻爱见常申敬。
凡我族人,宜于祖宗像前,每逢塑望,焚香肃拜,而春秋二八、丁祭祀丰洁。勤坟墓,世子孙,威知报功宗德,不忘发祥所自。
二、孝父母:哀哀父母恩,昊天同罔极,抚我勤,育我密,成家择配时忧伤。中孝宜用劳、大孝惟竭力。养生送死礼兼隆,聊表深恩于万一。
凡我族人,宜念乾父坤母,生我句劳。贫则尗水承欢,富则旨甘备养。随分尽孝,养志怡颜,庶无贻终天。
三、隆师表:师道隆天地,位皆君与亲。启我知,嘱我行,丁宁告诫将心尽。俸膳宜从厚,礼貌不可轻。登科及第显名声,俱从师长栽培进。
凡我族人,欲读诗书上达,宜于师长分上,情理兼隆,以资其教益。而一切有学问、有道德,及年长于已者。亦当加以亲敬。不可轻慢斯文,如此自受益无穷。
四、宜兄弟:人生有兄弟,原系一同胞。食同器,寝同衾,友恭之道须当尽。重大宜商量,些小勿争兢。平居不觉天伦乐。患难方知手足亲。
凡我族人,宜念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同气连枝,如手如足。幼时则塤篪迭奏,比长则和乐且耽慎。勿因小利听妇言,便欲析居各黉,致伤骨肉之好。
五、正闺阃:妇道有三从,闺中有四德。勿高声、勿长舌,中馈频繁主内刚。端正踵贤良,幽娴常自得。母仪配地协坤柔,须眉巾帼名难得。
凡我族人,于家中妇女,令恪遵姆教,谨守闺阃。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勤纺织,修中馈,克尽厥职。母致牝鸡司晨,不以礼法自闲。
六、慎交游:朋友五伦,结交不可轻。亲君子、远小人、久要不忘言忠信。义气宜相投,钱财非所论。务求胜已结知心,因不失亲为可宗。
凡我族人,宜知交有全,以诚实为先。必择品端学优者,日近日亲,以其观摩之益。若滥交匪僻非徒,无益而受害之,不可不慎之于始。
七、尚勤俭,居室宜从俭,兴家本在勤。勿懒惰,勿奢盈,耕读两件持身本。守成宜兢惕,创业惟艰辛。克勤克俭不求人,男女少长都当听。
凡我族人,于勤俭二字,宜奉为至宝。勤则事木难成,俭则资财常足。始觉费精神,减色泽。终则高安逸,乐充余。从来家道有成,罔不由此致之。
八、睦宗族:九族同脉亲,根本于一人。喜相庆,戚相怜,贫贱富贵何分论。既系同支派,谁非是子孙。敦宗睦族意殷勤,家仁相让群推敬。
凡我族人,念支分派衍皆脉所从。出五服内外以及远族,俱宜相爱相敬,笃一本之谊乎。居则同安乐,患难则共维持。不可互生嫌隙,骨肉相残,亦不可视为途人,不相关切。则亲亲之道庶几无忝。
九、务读书:士农与工商读书为第一。勿偷闲、勿贪戏,直上云梯在勉力。俸禄享千钟,黄金收万镒。皆从诵读苦中来,一寸光阴宜自惜。
凡我族人,期于克振家声,宜从诗书上苦心著力。天下惟读书人不可限量。云梯千里。风翮九霄,上为祖父争光,下为子孙创业,岂独一身荣显已哉。但不可浮慕无实,图侥幸以获功名,庶为有志之士。
十、重节孝:朝廷重笙表,莫大节于孝。守纲常,维世道。芳流自代扶名教。身受苦中苦,事后多光耀。荣登青史姓名标,允矣。闺中为则效。
凡我族人,于妇女中有克全节孝者,此为秉天地正气,必为上请建坊,永垂不朽。至需费浩繁,富者易为,贫者每多湮没。户族公议乐助,俾得邀族荣一位合族盛事。
十一、勤职业:人须有职业,士农与工商,勿兼营,勿游荡,行行状元皆一样。艺多不能精,专功乃为上,旁门左道不可当,安常乐业皆兴旺。
凡我族人,当各执业。乃有一种不法子孙,着异样服色,带异样边巾,其心邪、其言妄、其行怪。不数年间,或以嫖赌而败家,或以浮浪而没产,以及俳优盗窃,在所不免。吾子孙当借以自反。慎勿使人议之曰:某也,不才,是其文祖恶报。盖败类刺讥,在于一身,及于文祖,岂可不慎欤。
十二、崇阴骘:积善家余庆,方便速宜行。济危急,恤孤贫。亲朋戚里都休吝。阴德本无边,施与为相称。埋蛇度蚁尚酬恩,作福谁云无报应。
凡我族人,宜体天地好生之德,时加培植。得方便处,不拘利益多少,即便行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若修桥补路、施药施茶、施置义田等项,量力为之,可俱为子孙种福田也。善之当劝,罄竹难书。
中共第一任兰溪县委书记邵溥慈
邵溥慈,名志仁,字溥慈,号惠群,行凝八(1900年—一1955年)。自幼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少时就读县立云山小学,长入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一九二0年参加新兰溪学社宣传新文化,一九二三年与鲍友恭在兰溪发起组织正谊社。一九二四年入浙江农专读书。暑期任兰溪进步团体“正谊社”社长之职。一九二五年三月考取公费去日本留学。一九二六年八月去广州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工作。十一月返浙,任共青团杭州地委组织干事。一九二七年二月转为中共党员。
受中共杭州地委指派,任中共兰溪县委书记兼永康县委书记。先后视察金华、武义、义乌、缙云等县。一九二九年为浙东南巡视员。七月任中共杭州中心市委书记。七月因通讯破坏,在杭被捕,判刑九年,押于杭州陆军监狱。一九三四年经惠兰营救出狱。到宁夏银川市屯垦处工作。因嫌有地下党联系,一九三六年夏被捕。
“西安事变”后,一九三七年四月回兰。一九三八年一月任兰溪战时政工队组织干事。训练抗战干部。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抗日活动。又受金衢特委指派,任义乌县兵役科长。一九四0年秋同妻去福建南平工作。一九四一年一月去江西赣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工作。因嫌疑共党又被捕。在押期因肺疾保释回兰。
一九四二年夏日军占领金兰。公之老家为金萧支队八大队建立秘密联络站。一九四八年秋任金华丽泽中学总务。一九四九年四月加入中共闽浙赣城工部工作。解放前夕,去金华汤溪作策反活动。一九四九年六月调任金华专署文教科副科长,一九五0年冬调浙江省林业厅。一九五五年逝世。
交通联络站的故事
1944年下半年,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为了能及时掌握国民党顽固派在衢州、龙游一带的政治、军事动态,原来仅依靠兰溪境内的情报联络站搜集提供情报,已不能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必须把情报联络站的设置从兰溪境内延伸到龙游境内。
因此,中共金萧地委委员、八大队政工室主作陈雨笠,派抗日根据地诸义东办事处的民运科长徐政平到兰溪太平祝村祝成位家,约中共兰溪县特派员朱炳桂,商量在龙、兰两县建立交通联络网事宜。他们讨论了选交通员的具体条件和具体任务:一是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暴露身份的坚强的地下党员;二是传递情报时,只有与下一站接触,不得越站传递;三是传递情报要排除困难,做到迅速无误,不得将情报失落、开拆、耽搁。商定以祝成位家为碰头地点,约定时间,按期会晤。
商量后,朱炳桂在兰溪境内利用原兰溪县党组织的一些联络点,选择了直接通往八大队金东义西根据地的7个交通联系站。这条地下交通线是:水亭乡黄村坞村联络站,负责接送与龙游交界的情报联络,诸葛乡叶家村联络站,甘溪乡麻坪坞村联络站,瀫滨乡焦石村联络站,石渠乡石渠村联络站,柏社乡东叶村联络站,密溪乡倪大村联络站。
在7处联络站中,焦石站的任务最繁重。而在交通员中麻坪坞联络站交通员徐寿仂跑的路线最远,次数也最多。
因为在义西的马丁、崔洪生过去在麻坪坞组织游击队时,就住在他家,相互间很熟悉。朱炳桂有重要情报和急件,大多交他直接送义西。他家里很穷,送情报时常常身无分文,只带点干粮(炒米),穿上草鞋,密藏情报(有时将情报卷进自制香烟内),轻装上路。
丁谷和邢小显等国民党土顽在兰北、浦南、金东地区各霸一方,关卡林立,徐寿仂经常往来这条线上,风险很大。第八大队领导曾嘱咐他说:“最近我们有两位交通员被敌人杀害了,你去一路上千万要小心!”在这艰险的环境中,他每次都能机警地闯过道道关卡,出色完成任务.领导上考虑到他家贫困,给他一眯津贴.他将津贴的钱买了一小袋盐,又将领导交给他的指示信塞在盐里,在回兰溪途经洲上时,丁谷土顽的检查站人员说他贩卖私盐而将盐扣下。
他急了,因为盐里藏有党的指示!他苦苦哀求,反复说明是自己吃的,要求发还。检查人员要他打证明、找保人具结、补交“捐税”取盐。他急忙赶到焦石联络站,找邵之江联系,邵就以副乡长身份为他开具证明,找保人具结并筹了款。他立即又赶回洲上,向检查人员递上证明、“保结”,被交了“税款”,终于化险为夷,取回盐袋,将上级的指示安全带到兰西。
直至1945年9月金萧支队北撤,在这条交通线上传递情报和其他联络工作的交通员,没有出过一次错误和失误。第八大队北撤后,上述交通联络站亦停止活动。
作者:刘鑫
来源:夕阳红似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