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19岁的胡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作为美术特长生,他在高考中表现出色,不仅以超过一本线十余分的成绩通过湖南省美术统考,还拿到了北京市重点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录取通知书。然而,内心深处对动手实践的热爱和长辈“一技之长傍身”的建议,像一把火,点燃了他心中别
2014年,19岁的胡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作为美术特长生,他在高考中表现出色,不仅以超过一本线十余分的成绩通过湖南省美术统考,还拿到了北京市重点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录取通知书。然而,内心深处对动手实践的热爱和长辈“一技之长傍身”的建议,像一把火,点燃了他心中别样的梦想。
彼时,“设计之都”深圳凭借其蓬勃发展的珠宝产业,如磁石般吸引着胡凡。在反复斟酌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本科院校,南下深圳,进入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投身珠宝设计与制作专业。这一选择,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质疑声随之而来。但胡凡心中自有坚定的方向,他深知这是追寻梦想的开端。
从此,他与深圳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场讲座改变人生轨迹
进入校园后,胡凡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尽情地汲取着知识。课堂上,他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课后,他一头扎进珠宝的世界,阅读大量专业书籍,临摹经典设计,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技艺。
胡凡在世界技能大赛摘奖。
除了理论学习,胡凡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在学校第12届、13届技能节的赛场上,他多次获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然而,要参加竞赛就要进行社交,这对于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胡凡而言,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入校园社团和学生会宣传部,还成功竞选学生会主席。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他逐渐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多次荣获系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名学生的表彰。
2016年3月,一场关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讲座,彻底改变了胡凡的人生轨迹。看到我国选手在世界舞台上为国争光,他热血沸腾,心中内心燃起熊熊火焰,暗暗发誓自己也要为国争光。凭借在校的优异表现,他有幸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校内集训队。从那一天起,他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征程。
胡凡获奖作品。
集训的日子艰苦而漫长,胡凡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从基础的打磨、镶嵌,到复杂的设计、制作,每一个环节他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最好。为了提升设计水平,他常常熬夜查阅资料、构思创意;为了提高制作精度,他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手指磨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从学校到深圳市,从深圳市到广东省、国家队,他一路过关斩将,历经层层选拔,最终突出重围,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唯一资格。
2017年10月,阿联酋阿布扎比,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胡凡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比赛的四天里,每一刻都充满挑战,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但胡凡凭借扎实的技能和稳定的心态,沉着应对,最终为中国赢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块铜牌。那一刻,他站在领奖台上,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0.02毫米的工匠精神
0.02毫米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在璀璨的珠宝世界里,胡凡以这个微乎其微的距离雕琢出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
胡凡认真打磨作品。
珠宝加工台上,放大镜下的他,眼神专注,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训练时、赛场中,长达6小时甚至更久的体力活,是他的常态。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仿佛与外界隔绝,全身心沉浸于作品之中。6小时,是体力的考验,更是精神的磨砺。他的额头布满汗珠,腰背逐渐酸痛,但手中的工具从未停歇。每一道刻痕,每一次打磨,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与热爱。而这0.02毫米,在他眼中是平庸与卓越的分野,是对工艺一丝不苟的坚守。这近乎苛刻的精度,是他精益求精的勋章。
珠宝加工项目要求选手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作品的构思、形状和结构,甚至还涉及珠宝的摄影。然而,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是按照右手习惯而设计,这对于左撇子的胡凡而言,在这对自己近乎苛刻的0.02毫米的极致追求中更是难上加难。
为夯实基本功,他重复一个动作,一天可达5万次。这5万次的机械往复,是他对技艺执着的叩问。每一次抬手、落下,都承载着他对完美的渴望。在寂静的练习室里,唯有工具碰撞的声响,为他的逐梦之路伴奏。最终,他以心灵手巧和坚韧不拔成功叩开世界大门,站在世界之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工匠传奇故事。
以技能为笔绘就璀璨人生
载誉归来,胡凡成为校园里的明星,但他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的接见与鼓励,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他毅然选择留校任教,带着世赛的荣耀,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胡凡所在的珠宝学院师资力量雄厚,4名博士、32名硕士、3名海归教师和7名高级职称教师汇聚于此,10名全国技术能手更是为教学注入强大动力,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近550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0余间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训练基地更是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这些都是胡凡从选择到成才、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底气。
胡凡手把手指导学生。
采访当日,胡凡正带领学生备战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广东省选拔赛。在学生眼里,胡凡老师不仅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专业能力更是强悍,无论是首饰设计、工艺技术,抑或是鉴定加工或珠宝摄影,他都能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得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胡凡说,他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有着尚未被发掘的闪光点,所以更需要耐心地剖析孩子们的优缺点,手把手帮助他们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在他的悉心指导下,8名学生成为了全国技术能手,还有的学生毕业后联合创业,短短两三年就实现600多万元的营收,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这些成绩,是胡凡教学成果的有力见证,也是他用心浇灌的青春之花。
在深圳,胡凡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与关爱。深圳的人才惠利政策为他提供了安心学习和奋斗的环境,他还先后获得“十大深圳好青年”“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深圳对技能人才的高度认可。
从2014年面临选择时的质疑,到如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胡凡凭借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在这所充满爱与希望的珠宝学院,胡凡和他的学生们用技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也让我们看到,技能之路,是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康庄大道。
展望未来,胡凡的脚步依然坚定。一方面,他积极备战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广东省选拔赛,期望为深圳再添荣誉;另一方面,他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为学生带来更专业、更先进的技术。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的滋养,未来他也将继续为深圳的技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黄珍珍 陈新宇 吴慧
编辑:郭斌 张星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