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观察 | 让世界看见龙岗!国际传播擦亮“城市名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8 10:22 2

摘要:南海之滨,鹏城之东,龙岗正以开放之姿与世界对话。当南非矿工戴上龙岗智造的5G头盔,当亚马逊雨林因龙岗光伏板点亮灯火,当欧洲设计师将大芬油画融入时尚秀场——这些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正成为龙岗连接世界的纽带。作为深圳产业与文化“双强区”,龙岗以国际传播为引擎,构

南海之滨,鹏城之东,龙岗正以开放之姿与世界对话。当南非矿工戴上龙岗智造的5G头盔,当亚马逊雨林因龙岗光伏板点亮灯火,当欧洲设计师将大芬油画融入时尚秀场——这些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正成为龙岗连接世界的纽带。作为深圳产业与文化“双强区”,龙岗以国际传播为引擎,构建“大外宣”格局,联动多元主体,创新传播方式,让“趣龙岗·有意思”的城区形象跨越山海,走向全球。

2025年4月10日,龙岗区企业出海国际传播服务基地、国际传播中心、国际传播使者联盟正式揭牌,这标志着龙岗国际传播迈入体系化、专业化、全球化新阶段。从无人机表演惊艳马斯克,到七夕千灯会掀起“东方浪漫”;从海外大V转发刷屏,到融媒矩阵覆盖千万流量——龙岗正以创新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龙岗样本”。

构建“大外宣”格局,锻造国际传播“硬实力”

国际传播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龙岗深谙此理,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大外宣”格局。

龙岗城区图。

2023年,龙岗区委宣传部启动“国际传播战略与创新路径研究”,由区领导牵头,系统性梳理传播痛点、探索破局路径。结合产业大区、文化大区实际,龙岗区提出“1234”国际传播工作战法——建立1个领导小组、组建2支队伍、搭建3大平台、运营4大账号。这一顶层设计,为龙岗国际传播注入系统性动能。

机制创新是核心。龙岗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外宣联动机制,联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国际高校,以及区内重点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国际传播资源库,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传播生态。这一机制不仅为发掘和培养国际传播关键意见领袖奠定了基础,更通过“青年干部挂点”制度,将优秀人才深度嵌入选题策划、内容制作和推广全流程,确保了传播内容的专业性与创新性。

国际传播的核心命题,是如何让海外受众从 “看见” 到 “理解”,从“关注”到“认同”。龙岗给出的答案是:以内容为桥,用共情铺路,在科技与人文的交织中解码城市魅力。2024年,当马斯克在X平台转发龙岗无人机表演视频并点赞 “震撼”,龙岗区融媒集团迅速捕捉热点,推出《马斯克称龙岗的无人机秀是“震撼的”》《连破两项吉尼斯纪录,就在龙岗》等系列作品,将工业大区的“硬实力”转化为全球话题。这种“借势传播”的智慧,在高交会期间同样显现:机器人调酒师的灵动操作、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智能场景,通过镜头语言变成了“深圳科技创新”的具象表达,单篇视频浏览量突破2.5万,让龙岗的科技基因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圈粉”无数。

数据印证成效。龙岗区融媒集团运营的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四大海外官方账号,总粉丝量超20万,总阅读量突破80万。其中,Instagram账号“wowlonggang”凭借竖屏视频《趣龙岗,音浪环城》吸引Z世代关注,用户年龄集中在18—34岁,战略引领下的龙岗,正从“被动发声”转向“主动设议题”。

以“外眼+外嘴”破圈,激活全球共鸣

国际传播的难点在于跨越文化鸿沟。龙岗的解法是:让外国友人成为“城市代言人”,让海外平台成为“故事放大器”。

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传播载体。从“外眼”视角,龙岗这样被“看见”。在深圳大运天地开业活动中,外国博主Benny以Vlog形式记录购物体验,视频《Benny的“大运天地”畅游记》在Facebook和Instagram总播放量破5万。印尼留学生Maria体验中医针灸后感叹“太神奇了”,相关视频被370万粉丝的账号“Glamorous Lingnan”转发,成为“中医文化出海”的典型案例。龙岗还推出“寻找洋面孔”系列,邀请外籍师生打卡眼镜公园、深圳国际低碳城,以第一视角展现城区活力。这些“非官方代言人”的真实故事,成为国际传播中最具说服力的“软实力”。

同时,通过“外嘴”联动,借势顶级流量。以2024年七夕千灯会为例,其间,七夕灯会亮相海外平台,龙岗共推出9条视频和图文帖,总传播量超5万;联合海外大V制作英语、希腊语、日语多版本的《龙岗七夕千灯会,上演深圳版清明上河图》视频,单条播放量超3万。此外,龙岗还与人民日报海外版、China Daily等央媒建立供稿机制,借其全球分发网络扩大声量。例如,人民网俄文频道报道龙岗巡逻机器人,被中国驻俄大使馆转发,触达超百万俄语受众。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针对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四大平台不同特性精准施策,比如,TikTok主打短视频,《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展现非遗打铁花,获赞连连;YouTube则聚焦科技主题,发布《低空经济的领航者》等作品,吸引欧美科技爱好者。数据显示,龙岗海外账号受众覆盖印度、东南亚、欧美等地,已形成“多点开花”的传播态势。

搭建全球化协作网络,打造国际传播“共同体”

深圳龙岗发出国际声音。

龙岗的国际传播不仅追求“声量”,更注重“实效”。通过紧跟全球热点、搭建企业出海服务平台,龙岗将传播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2025年,随着龙岗国际传播中心的挂牌成立,一个集“形象推广、文化交流、资源整合”于一体的枢纽平台正式启动。这里不仅是内容生产的“中央厨房”,更是国际传播的“创意工场”:聚焦“科技+文创”标签,策划“趣龙岗・有意思”系列IP,将城区特色转化为可传播、易传播的内容产品;联动港中深、深北莫等高校,建立“留学生传播大使”机制,让国际青年成为龙岗故事的“流动宣传员”;与“Glamorous Lingnan”“I Love Futian”等海外大V建立常态化合作,形成“本土创作—大V转发—社群扩散”的传播链条,让龙岗声音在海外社交网络中呈几何级扩散。

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细胞,也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龙岗成立企业出海国际传播服务基地,为“百企出海”行动提供品牌塑造、市场推广等全链条服务,打造为企业出海提供国际传播服务的“便利店”,助力更多企业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当龙岗的无人机企业在巴黎夜空上演科技焰火秀,当低碳城的绿色技术走向国际舞台,政府与企业的协同传播,让“龙岗制造”升级为“龙岗品牌”。这种“城区形象+企业品牌”的双向赋能,在国际传播中将形成强大的价值共振。

龙岗国际传播使者联盟的成立,则标志着传播力量从“单兵作战”迈向“集团军”模式,激活“传播裂变”。联盟成员涵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海外大V等多元主体,形成“一次采集、多维传播”的协同效应。当下,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龙岗全力构建起多层次国际传播网络,让龙岗的国际传播不再是“一次性曝光”,而是形成持续的“话题流量池”。龙岗正通过“全球朋友圈”,让城市名片传得更远、更响。

国际传播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流量的获取,更在于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在全球文明谱系中刻下独特的城市印记。从建立机制到多元协同,从内容创新到科技赋能,龙岗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国际传播生态,让城区形象从“本地热搜”跃升为“全球话题”。未来,随着龙岗国际传播使者联盟的深化运作,“龙岗故事”将更频繁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当更多企业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当更多外国友人成为“龙岗粉丝”,这座城区的软实力终将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祥

编辑:刘芳菲 张星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