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积极配合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多措并举、示范引领,扎实推进相关工作。通过建立政策机制、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系统应用等路径,形成了可复制、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积极配合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多措并举、示范引领,扎实推进相关工作。通过建立政策机制、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系统应用等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逐步构建起多领域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新城区结合实际,建立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迅速出台一系列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实施细则与配套措施,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发力,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衔接顺畅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整体格局。
宣传发动凝聚共识
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工作,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同时将减污降碳路径和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成动漫视频,在环保信息港滚动播放,倡导群众从身边点滴做起,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为减污降碳作出贡献。
重点领域协同突破
工业领域:推动西京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强势发展,吸引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规模化聚集。西京医院板块签约12个医养项目,聚集生物医药企业389家。
能源领域: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充电场站等绿色能源项目落地,“十四五”以来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4兆瓦,新建充电站33座,充电桩(枪)1656个,进一步推动全区能源结构在无煤化的基础上向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已建成杨家村回迁安置、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等中深层地热无干扰清洁供热项目,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能绿色低碳化。持续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绿色转型,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工作。
交通运输领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00余辆;清洁化渣土车国六排放标准替代车辆442辆;提前完成19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任务。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
积极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西安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幸福林带供热公司)充分整合烟气余热、浅层地源余热、太阳能、光热能和风能等,实现“多能互补”,企业通过锅炉余热、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能互补”措施,每年可节约热量消耗5172吉焦、节约天然气349万立方米、节约用电21.39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443.11吨,减排二氧化硫0.96吨、氮氧化物2.63吨、二氧化碳7305.88吨,节约用水8.82万立方米,节约成本约951万元。
下一步,新城区将紧盯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目标,重点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绿色技术应用等领域,系统挖掘协同增效潜力。建立典型案例培育机制,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同时,不断拓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将试点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为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具有新城特色的优秀案例,助力实现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安生态环境